「里仁篇第四」1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居心以仁为美。不以仁道处世,焉得为智?”
【注释】
“里”,居也。此处应指“居心”。通常是将“里”解释为居住地。
“择”意为挑选、选择。
“处”意为治理、办理或决断、定夺。如《左传·文公十八年》中的“德以处事”和《汉书·谷永传》中的“臣愚不能处也。”因此,“择”“处”连用,就是采取行动,故引申为“处世”。通常将“处”解作“居住”,今不从。
“知”通“智”。
【评析】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又曰:“仁,人心也”。因此,本章中的“里”,乃是指人心之安宅,故谓居心也。
“择”而“处”之,是为人处世中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这就需要明辨是非。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因此,人若无智,虽有仁心也不能做出合乎仁道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故曰“择不处仁,焉得智”。
再结合孟子“义,人之正路也”的说法可知,义乃是以仁心所作的“智”的选择,或曰“智慧之仁”、“智仁”。因此,择而处仁实际就是“义”,“择不处仁”实际就是“不义”。
本章作为“里仁”的篇首,既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同时也凸显了“智”在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因为有仁无智则无以见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