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禅小和尚》里面有一段对话:
一禅说:还以为自己很特别呢。
师父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世界很大,就像在星空一样,不会因为一颗星星的存在而流光溢彩,也不会因为一颗星星的缺席就黯然失色。
在跨入30岁的年纪暮然回首发现自己发现以前非常纠结的一些人和事变得没有那么纠结了,慢慢地个性也变得比较淡然,经过和闺蜜们的聊天,觉得这个状态叫做和自己和解。不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和自己和解。
为什么要和自己和解?
怎样和自己和解?
什么是和自己和解,我觉得是一个逐渐认清自己的过程。不再对自己没有达到的高度耿耿于怀,不再对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件耿耿于怀,不再对自己没有维护好的形象耿耿于怀,着眼于自己眼前所做的事情和能够做的事情。
像我和身边的两个闺蜜,小的时候成绩都不错得到了亲戚、老师、邻居以及同学等很多的夸赞,所以给自己的定位和评价就会很高。可是进入大学或者是进入社会以后,就发现自己好像不是那么优秀了,身边优秀的人和事很多,以前的夸赞系统好像也不起作用了,自己只是芸芸众生当中的普通一角,内心的反差很大,所以不快乐,也习惯有一个铠甲把自己包围起来,至少在这个铠甲里面自己是特别的。
为什么要和自己和解?因为如果不好自己和解就不快乐,我们不得不和解。按理来说,这里有一个底层逻辑存在,算是发现真我这个终极人生意义,但是正如老陈和老张所说,在没有想透之前,思考人生的意义没什么意义。我也暂时给自己在这留白一块,相信终有一天我能想明白和自己和解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有一天,我们明白了自己只是芸芸众生当中的一角,然后心中释然了很多,我不是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我只是天空中一颗普通的星星,我有我的运行轨迹,照亮属于我的那片小天地,我要做的只是让这片小天地越来越大。
我小时候经常被一个“悦纳自己”的词影响,现在想想这个词有点心灵鸡汤的味道,它强调的是愉快地接纳自己,但其实接纳自己没有愉不愉快的说法,就是接纳真实的自己,只有接纳的真实的自己,然后选择选择做什么怎么去做,才会产生愉快或者悲伤的感情色彩。
所以我觉得和自己和解就是接纳自己了解自己过程,我们的父辈们应该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我记得自己十几岁的时候,一个长辈说过类似的话:XXX当然可以做好这个事了,他的资源比我多多了。我当时不太认同,我觉得只要努力,都可以做成自己想做的事。直到后来,这个被用作悬空目标的XXX经历了事业失败,重新归于平凡,长辈也找到自己的定位,做着普通而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我也长大了,发现有的宏大的目标并不是努力就可以达成,还需要形势的配合,加一点点机遇和运气。
怎样的进行自我和解,在网上搜了搜,原来大家早已有了类似的困扰,我看到一种自己觉得比较靠谱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当作别人来接纳,跳出到第三方的角度来观察自己。
对于自己的行为,如果自己感到不满,那你想想如果是别人这样,你会接受吗?如果是身边的普通人,我想我们大多都能够接受,但是也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做出一些评价。
我们现在生活的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第三方思考的便利,比如照片是对形象的记录,视频是对言行举止的记录,写作是对思维的记录。我们通过这些记录,可以反复地查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对哪些地方做得不对,能不能够接受当下的状态,如果不能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另外,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一点点,有没有通过日拱一卒有所进步。正所谓,不和别人比好坏,只和昨天的自己争高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