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的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现在常会看到新闻,有人为情自杀或因压力而选择离开世界,也许他们不曾知道,这个世界大于他们的苦难还有很多。在钦佩作者的同时不经想说句,如果看过《我的苦难,我的大学》的人:你知道现在的你有多幸福么?

九岁那年,最爱她的父亲不在了,本就苦涩的童年就这样变成了苦难。砸石头,端盘子,做缝纫……她用挣来的微薄收入养活全家,供更小的妹妹读书,柔软的双肩一点一点的撑着那个对她来说毫不温暖的家。
几近绝望的生活,她有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对亲情的眷恋最终还是软化了她自杀的意志 ,又可能是因为她不屈服命运的倔强,让她在灰暗到看不见出口的人生中硬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正如她的书中所说:“生活不相信眼泪,即使你把眼泪流成了珍珠,灰暗的生活也不会因此而发光。”
人必须要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精神的。如果现实世界令我痛苦,那么我们就从精神世界获得安慰,这种安慰来自我们的心,我们要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的东西,不要沉溺于苦难无法自拔,怨天尤人,要学会自己拯救自己,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书成了这个女孩唯一的爱好。坐在碎石机旁,就着风,看着借来的书,享受着这少有的奢侈。正是那些书,还有那些闪光的字句,像星星一样点亮了她灰暗的年少天空。

隐匿于崎岖拐角的,不一定是凶恶的野兽,也可能是未曾见过的花海。
或是对命运的反抗或是对梦想的追求,她远走他乡,尝尽苦楚,始终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顽强拼搏,最终在海纳百川的上海树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艰难的打工生涯中,她一直没有泯灭对文学的喜爱,坚持写作,笔耕不辍,最终,被《知音》杂志社领导破例录用为记者、编辑,圆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人生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不能因为自己暂时置身于阴影之中,而怀疑阳光的存在。只要你勇敢地走出去,就会发现前面正阳光灿烂。
生活中,苦难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笔财富,没有它,生活就像贫瘠的的沙漠,毫无挑战和生气。想要给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就要勇于面对和接受生活中的苦难,抱怨从来就不是应有的态度,逃避也不是合适的方法,脆弱更不是放弃的理由。撕心力竭的哭过之后,你会看到生活给予你的微笑。对于苦难,无论大小,都是必经的成长,因为曾经你受的苦,吃的亏,忍的痛,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未来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