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十九讲:魏晋文化之笔墨门庭

第十九讲:魏晋文化之笔墨门庭

作者: 彪姐说事 | 来源:发表于2020-11-18 17:33 被阅读0次

魏晋名士显然想对原有地中国文化进行颠覆性改写,但他们的行为缺少社会气场,他们大哭一笑打铁弹奏,不仅普通百姓完全不懂,而且绝大多数文人学士也难以理解,无法追随。

当初帮着嵇康打铁的有一个文化追随者向秀,在嵇康被杀后心存畏惧,选了一个寒冷的黄昏,到嵇康住过的房子去凭吊,他听到的只是邻居室中传出的呜呜咽咽的笛声,世上只有这些平庸的笛声了,再也不会有广陵散,向秀匆匆离开,后来还做了一个职位不低却不办事的官,嵇康在学生身上也不再有传承。

更惊人的是阮籍的儿子阮浑居然平生没有一次酒醉的记录,嵇康的儿子嵇绍居然是一个忠臣,为了保护晋惠帝而死,他们的神貌在家门之内也无法留存,更不必说门外了。

魏晋名士虽然局部的改写了中国文化,但在改写在于长远、在于素质,而不是实实在在左右了当时的文化走向。他们实行了一次凄美的重击,凄美地让历史永久难忘,但在当时人们很快遗忘了。

魏晋时代也有一种不带杀气,焦灼气、暴力性的文化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而且长久地保留了下来,那就是书法,特别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行书。

在如此混乱的年代能够产生如此安静而雅致的艺术,实在让人震撼于天地所咫尺的一种最大平衡。因此我在想那些激励的故事之后,一定要把大家带到魏晋笔墨的前沿,以便在巨大的落差中感受一种大动荡中的大美学。

行书在美学上是正气之间的和谐融合是规范和自由的心灵拥抱,这种融合和拥抱本是一切艺术家的梦想,可惜大多互相牵制、顾此失彼,难入佳境。不了14世纪的中国的行书横空出世,创造了哪些奇迹?

中国此后1700多年有无数文人终生临摹东晋行书,而且并不是为他们的内容,只是为他们的美学形态。行书中曹楷的比例又不同,晋草谓之行草,晋楷谓之行楷,未知形态,不管什么比例,两者一旦结合便会出现一系列风险,那是清泉穿岩,那是鹤舞雁鸣,惊人的是看完了这么多风景,再定睛一看,眼前还只是一些纯黑色的流动现象。

能从行书中看出那么多风景,一定是进入到了中国文化的最深处,然而行书又是那么通俗,稍有文化的中国人都会说出口的,王羲之和兰亭集序,那就必须进入那一个神奇的门庭了。

任何一部艺术史都分两个层次,浅层的是一条小街,招牌繁多,摊贩密集,摩肩接踵,深藏的是一些大名,平时关着,只有问了很久,关注了很久,等了很久才会打开一条门缝跨步进去,才发现林木茂密,屋宇深廊。

王家有多少杰出的书法家?王羲之的父亲王旷算一个,但是王羲之的叔叔王导和叔叔王艺的书法水准比王旷高得多,到了王羲之一辈,堂兄弟中的王璇,王恰、王慧都是大书法家。

其中王怡的儿子王雄和王敏,依然是笔墨健将。我们现在还能在博物馆里凝神屏息、一睹风采的伯远贴就出自王璇手笔。

那么多王家名家当然是名门望族的择婿热点,一天一个叫西涧的太尉派了门生来选女婿,太尉有一个叫夕旋的女儿,才貌双全,已到了婚嫁的年龄。东厢房那些青年男子都在也都知道这位门生的来历,便都整理衣帽笑容相迎,只有在东边的床上的一个青年袒露着肚子在吃东西,完全没有在乎太尉这位门生。

门生回去后向他描述,太尉说就是他了,于是这个坦腹青年就成了太尉的女婿,而东床则成了此后中国文化对女婿的美称,这个坦腹青年就是王羲之。

王羲之与夕旋结婚后生了7个儿子,每一个都擅长书法,其中5个可以被正式载入史册,除了最小的儿子王献之名垂千古外,凝之、焕之、徽之、操之这4个都是书法大家。这些儿子从不同方面,承继和发扬了王羲之,有人评论说,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其源,东官舆论这个评论可能不错。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个家庭里的不少女性也是了不起的书法家,比如王羲之的妻子夕璇被周围的名士赞为女中仙笔。王羲之的儿媳妇,也就是王明志的妻子谢道韫,更是远近闻名的文化翘楚,她的书法被评为雍容和雅、丰富可晚,在这种家庭气氛的渲染下,连雇来帮助抚育一下小儿子的保姆子李如意,居然也能写得一手草书。

李如意直到就在隔壁王家的妻子王氏也都是书法高手,典雅的笔墨如溪奔潮涌。我们能在1700年后的今天想象那些围城里的情景吗?这个门楣厅堂进进出出的人都很少谈论书法。名门厅堂也不会悬挂名人手迹,但是早晨留在几案的一张出门便条,一旦流传下来便定会成为海内外哄抢千年的国之珍宝。

谁也不把书法当专业,谁也不以书法来谋生,但是出现的只是一种生命气氛。说了那么多还应该回忆一下,东晋名家留下的名帖,在大量名帖中我最爱的是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平安帖,中秋帖喜爱到什么程度,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一见他们的影印本,我都会顿生愉悦,阴霾全扫,纷扰全无。

相关文章

  • 第十九讲:魏晋文化之笔墨门庭

    魏晋名士显然想对原有地中国文化进行颠覆性改写,但他们的行为缺少社会气场,他们大哭一笑打铁弹奏,不仅普通百姓完全不懂...

  • 第21讲:中国文化变迁之北方的马蹄声

    第21讲:中国文化变迁之北方的马蹄声 翰墨馨香22020-11-20 13:09:20 魏晋文化把中国文化带入了一...

  • 2016年的书单

    混乱的时局,人性的自由。将魏晋南北朝的“乱”字抛开一边,用大量笔墨来介绍魏晋时期的文化。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这个时代...

  • 文化必修课——余秋雨

    今天开始学习余秋雨老师的《文化必修课》,以下是听课摘要。 第一讲 魏晋名士的局限性 魏晋名士是永远讲不完的。 请大...

  • 130讲听课笔记

    130讲曹操的“唯才是举” 主讲:姜鹏 我们谈到魏晋时代的思想文化,最有标志性的,大家耳熟能详的魏晋玄学。在...

  • 上学日记 二十

    2021年12月29日 老师今天先继续讲《笔墨祭》,告诉我们: 《笔墨祭》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 魏晋风流十讲

    什么是魏晋风流?魏晋风流就是一种文化传播中形成的文化概念与命题。魏晋风流主要以魏晋文章及特点,概括下来就是:清峻 ...

  • 绝句三首(词林正韵)

    书法吟(其一)魏晋多名士,羲之亦列斯。兰亭千古范,笔墨惹书痴。 书法吟(其二)寸管嬉柔楮,龙宾...

  • 第18讲:魏晋文化之行迹所在

    上一讲地课程,以嵇康之死结束,大家一定印象很深刻吧,我一直认为这是全人类最动人最美丽的死亡仪式,在其他国家找不到可...

  • 魏晋风流2.魏晋文学-包容中融合

    魏晋风流 2.魏晋文学-包容中融合 魏晋南北朝局势的混乱分裂,但对于文化,则是进化、包容、融合。 魏晋南北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九讲:魏晋文化之笔墨门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xnc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