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有人性的。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许多年,甚至争斗不休。
可是,这样的争斗本就是一种人性使然。说到底,人性,是欲望的投射,是不完美的驱使:因为有这样那样的欲望,所以想不停的去争取、去得到,当欲望与欲望之间产生矛盾,就会有交流,然后可能产生争斗———这时候就会体现出人性。
其实,人性的体现根本上是由于欲望,但直接动力却是面子。这话是说:越要面子的人,人性越善———至少在人前是这样。
在欲望的矛盾中,若不是固执的坚持着子虚乌有的面子,那就应该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谦恭有礼。不说全体中国人,不说全体亚洲人,更不说芸芸众生,即使是孔子孔圣人,也逃不过面子问题。虽然他能不耻下问,他能敏而好学,但是他却不敢公开承认那些他请教的人是他的老师。孔子是极要面子的人,单说老子李耳。李耳曾经是周图书馆的看守人,孔子借着请教他的机会,看遍了里面的书,还将老子的学问请教完了,却总是若即若离,从不以师礼待之。老子出关,其一个原因就是害怕孔子因为好面子而与他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孔圣人是如此,芸芸众生更是如此。
那些要面子的人总是表现出温文尔雅、敦厚可实、积极向上的阳光面貌,而历史上的大小反派们,也就是那些性恶的人,总是不要面皮的,拉着脸皮做了很多见不得光的事。
自古有云:伪君子,真小人。我的确觉得,面子是要的,但是为了维持面子而让自己成了双面人却是要不得的。即使是做一个真小人,却也光明磊落的多。像秦桧、和珅这些人总被历史所发现,而孔圣人却是隐藏的够深了,也幸亏他开创了儒学派,以致后来反对的声音都发不出来。
好面子可以,若是因此成了性本善却后恶的人就不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