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有这种感觉,就是我的念头特别的多,它怎么也停不下来,我感觉我的头脑很累。
在这个过程当中呢,我其实很难关注当下。我应该去做什么?
我被过去的回忆,未来的焦虑捆绑着,所以这个时候我通常都会做一件事儿,那就是不要跟我的那些念头去对抗,比如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这么想:”哎呀,我干吗要想这些东西呢?我想这东西根本对我没有帮助啊”
不要想,不要想,还是静下心来做事吧!
但有的时候我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越是这样去对抗它,那些念头就越会像蜜蜂一样围着我,嗡嗡嗡嗡嗡嗡。
但当我们尝试着去放松下来,跟着这些念头合作,可能我们的思考就在静心了。
方法1:当这个念头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大声把这个念头说出来。
方法2:尝试拿支笔把它写下来。
我们会发现念头想要传递给我们,希望被我们看到。
听起来有点抽象,怎么是我们的念头,希望被我们自己看到呢,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讲念头他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所存在的一个想法,但因为所处的环境可能不太利于它的出现,所以我们就选择无视它,但由于是我们内在表达出来的念头,那等于说我们在否定它就是在否定。
我自己举个例子:在咨询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我特别希望把一件事好好的做完,所以我会制定计划,比如说在几点到几点之间,我必须要去完成一个作业,但是这个时间其实对我来讲它太长了,标准的大社会的环境下,我看到别人都是按这个标准在做,比如说英语的学习,我们都会觉得怎么可能完成,但是我们周围的人的确是有人在完成的。他们非常严格的要求自己完成,那或许有人说那为什么要定两个小时,一个小时也可以,Ok!那我们就设定为比如说早上7:00~8:00英语时间,由于个体的差异,我们没有办法全身性集中在这一个小时里面只做英语这个事儿对不对?
当我的身体疲倦了或者我的念头飘出来,我可能看到外面的太阳很好,我要去玩,我萌发了想要去玩的念头,那这个时候我的另外一个念头就会告诉我不可以玩,因为你现在在学习,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不重要的,必须要按部就班的把这个事干完。
发现了吗?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停的在否定自己,不可以做这件事儿,是因为有一个框,框着我们,在这样的状态其实我们是不舒服的,我们就会出现很多抵抗的东西,嗯。
在亲子咨询中,有很多的妈妈就跟我讲,说孩子做作业,我跟他讲好了要有规矩。但在做的时候,孩子一会儿挠挠头,摸摸屁股,啃啃铅笔,然后一会要上厕所,一会要吃东西,一会要抱抱,这个动作是个多,这就是大家说的”多动症”,当妈妈把这个”多动症”三个字按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个体,孩子想表达的内心需求。
否定孩子,家长认为这个孩子在这个时间段他不应该做这些事儿,原因很简单,妈妈会说别人都是这么在做的看到吗?
因为别人而忽略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导致孩子没有办法在学中玩,在学中成长,反而变成了一个痛苦难熬的事情去做,长久以往这个事儿他就越来越不好玩了,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它会越来越多的去禁锢自己的能力,去否定自己。
这就是我们讲的为什么要思考与静心,它是连在一起的,静得了心,我们就能好好的思考,能挖掘出我们很多的潜能。但如果这个事儿做不了,那么我们这些都没有必要了,对不对?
所以我们就会很惊讶,当这些念头来的时候,我如果去跟随它,它会把我带到哪里去呢?可能被带到十万八千里以外了,那这个是不可以的,但如果你真的感受那个念头,你会惊讶很多的念头,其实跟自己根本都不想干,甚至有的时候想着想着就变成自己去某个地方当总统了,很怪异对吧!
我们也会发现,其实这些念头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定性,它很随机,非常的纷乱,那么当你去停止跟念头对抗的时候,关键是这些念头,其实它只是经过它不会停留太久,当你不去刻意的对抗,你的状态就能够变得很容易的关注到当下此时此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