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繁复景象的珍贵风俗画卷——《上元灯彩图》。
奇画再现 无根无缘
上世纪90年代前一直流落民间,画卷并无名字及款识,其绘制年代、缘由等均不为人知,这幅两米多长的画作在1991年秋天才由当代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题字“上元灯彩”而定名。
“街中灯彩灿灿,鱼龙曼衍,正点时今,亦不下于上河图也!” ——徐邦达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著名鉴定家杨新研究员分析得出此画“当为明人所做毫无疑问”,应“相当于明万历至天启时期(1573-1627)”,地点为“秦淮河往北过三山街的内桥一带”。
揣摩此画,想当年明太祖定都金陵,岁至元宵,十里秦淮,“家家走桥,人人看灯”,集市贸易一派繁华之景。
林林总总 囊括万千
《上元灯彩图》详尽的展现了明朝时期的民俗风情,与北宋时期的《清明上河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朝的元宵节又称之为上元节,是因为那时的正月又称为元月,三元节是道教的节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这幅《上元灯彩图》可谓阵容浩大,老编斗胆总结了一下,光市场就包括了至少三个品类。
金陵灯彩——节日庙会
既然是元宵节必然少不了灯彩,整幅画卷中心就是一盏鳌山巨灯,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一旁的龙形灯彩也精致非常,栩栩如生。各色灯彩艺人用各式灯彩招揽着来往的客人。据资料记载,明朝时期灯彩的种类已达到二三百种,可见当时灯彩工艺已经登峰造极。
动植物——花鸟鱼市
除了今天我们花鸟鱼市常见的品类,孔雀、仙鹤、鹿等珍禽异兽也出现在明代的上元节上,奇石花木更是应有尽有,给摩肩接踵的节日人群平添了几分猎奇滋味。
古玩字画——古玩市场
花鸟市场和古玩市场最容易无缝衔接,和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一样,古玩字画配上各式家具、盆景,就引来大批顾客讨价还价、争相购买了。
毫末必现 如临眼前
这位“匿名”的画家对人物的刻画更是体现了极强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逛花灯的游人“不经意间”露出穿红鞋的一只脚,堪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典范;
招揽顾客的乐器店店主,亲自上阵,弹奏三弦引围观;
卖艺男子卖力的给围观的众人表演,人群中似乎传来阵阵喝彩;
纨绔子弟提笼架鸟,悠闲穿梭于市井之中……
再现金陵上元欢腾之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苏轼”
《上元灯彩图》长266.6厘米,宽25.5厘米,完整再现了金陵最繁华街区的上元欢腾之景,虽然可能只是出于平民画师之手,但其画卷中描绘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民俗、贸易等明朝金陵的方方面面,给文化、民俗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和参考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