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书共读彭小六私密群日更计划读书
七种武器,打造属于你的通天塔!

七种武器,打造属于你的通天塔!

作者: 肚财神 | 来源:发表于2017-03-02 22:01 被阅读31次

每天8分钟,每周共读1本书
有书共读005——《沟通的艺术》

今日导读

今天我们接着读《沟通的艺术》第五章——语言:障碍与桥梁

据《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记载,大洪水劫后,天下人都讲一样的语言。诺亚的子孙越来越多, 有一天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兴建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战乱不断。

语言既是我们沟通的桥梁,也是猜忌和怀疑的开始。语言就像下水道,出了问题我们才会去关注它。然而很多误解并不是因为态度,而是因为没有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则。

下面送你“七种武器”,助你解决语言运用中的七个问题。

第一种武器:清楚

  • 应对难题:模棱两可

有的词有多种解释,用了这些词,我们满以为讲的很清楚了,但对方却可能一脸懵逼。

一个护士对她的病人说,“以后你将不再需要睡袍和书了”。说完这名护士就去忙别的了。病人听完她的话后,变得特别的沉默。

护士觉得他好像不太对劲,就问了一下,原来这个病人把她的话误解为他将不久于人世。实际上呢,护士的意思是他很快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模棱两可的问题在于,谈话者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话模棱两可,所以澄清的责任通常在对方,如果听不明白要及时追问。

自己讲清楚当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不要让模棱两可的话影响你。下面就是没有及时追问的反面典型:

某MM从的士下来,把照相机落在了后座上。

司机见状赶忙把头伸出窗外, 冲着MM大声喊道:“小妹,你相机(像鸡)!”

MM脸一红,扭过头来骂道:“你tmd像鸭!”

然后的士走了.....

然后,MM追着车喊:师傅,我相机~~~~!我相机..................

所以,如果如果没听明白一定要及时追问,发生MM这种情况就不太妙了。

第二种武器:精确

  • 应对难题:相对语言

有一些语言的意思是相对的,要明白它的意思,必须要知道你拿什么东西和它比。

比如,“我们的学校的人数特别多!”这句话就不容易理解,如果说比平均水平的话,平均是多少人呢?是比对方的学校,还是哪个大学?我感觉至少比纽约州立大学可能要少一些。

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简称SUNY)是全球人数最多的大学,一共64个校区,有5000多个专业和课程,2013年学生总数就超过了46万人。

所以,说出大小、快慢、长短等形容词,要讲出比较的对象,这样对方才会理解,减少误解。

还有一些词,我们用的非常普遍,但实际上它的意思也不明确。比如“可能”、“也许”、“有点儿”、“或许”等等,这些词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

研究人员要求用百分比表示自己心目中这些词的可能性,结果“或许”的可能性从0%到99%都有;“好机会”在35%到90%之间;“不太可能”从0%到40%不等。

这差距是很大的,如果不说清楚,对我们的交流影响很大。我们讲这些词的时候,把它们变成数字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一些医生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诊断病情的时候,有的医生会要求病人把痛苦按1到10来表示,10表示他们最痛苦的经历。所以,如果病人说有点疼,这非常难把握;而如果他们表达7或者2,则准确的多。

第三种武器:动态

  • 应对难题:静态评价

评价人的话要慎用,因为这会给人贴上一种一成不变的标签。比如:

  • “小李是个急性子”;
  • “你总是做不好这类项目”;
  • “老张总是一付苦大仇深的脸”。

这里面就有一个隐含的假设,那就是没有变化。如果是非常熟悉的人,也许不会造成误解,而陌生人听后会形成一个固定的印象,这对被评价对象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每个人都一直在变,连性格都能变,行为怎么就不能变呢?

所以,在评价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加上。比如,“小李这两天经常忘事”,“你最近的两个项目都失利了”,“老张开会时特别严肃,总是一副苦大仇深似得”。

第四种武器:具体

  • 应对难题:抽象化

抽象的本义是把一些事物共同的特点抽离了出来,所以它们天然就很模糊。

比如,“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媒体就是这样,听风就是雨”,“无商不奸”等等。

男人、媒体、商户都是抽象出来的词,他们并不是具体指某个个体,说出来会很伤人。

所以你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一定要考虑有没有可能伤及无辜。在说这些抽象的词时,可以加上参与者、发生的环境、特定的行为等限定条件

比如:“我要改善我的人际关系。”

就可以具体化成:“我要改善与我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特别当我们长期不联系时,通过定期打电话、微信互动的方式改善。”

第五种武器:情境化

  • 应对难题:情境错乱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方式去诠释。

一个公司老板对女下属说,“你今天看起来非常漂亮”。

这句话到底是表示简单的问候?还是一个引诱?还是暗示她以前穿的不好看?

无解。只有放在一个情境里才能理解。

前面我们说过,能掌握多情境的沟通能力是一个沟通高手的表现。

作者给出的一个方法是:把沟通想象成一个需要协调的游戏,游戏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玩家都理解和遵守同一套游戏规则,所以要去找这个游戏规则。你找到了,就会很容易与其他人达成协同,成为别人眼中的沟通高手。

第六种武器:无争议

  • 应对难题:让人混淆的语言

混淆的语言也会带来争议,事实与意见、事实与推论和情绪性是三类最常见的混淆。

事实就是我们客观看到的东西,它可以被验证;而意见却是主观的,完全是个人化的。

比如:

事实 意见
你忘了我的生日。 你一点都不关心我。
你一直干扰我。 你是个控制狂。
你的工作中有很多异性。 你是个色情狂。

用意见表达一个事实非常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情绪,我们自己可能还不自知。

使用时只需记住一句话:事实有真假,意见无对错。

如果一定要表达意见,可以在前面加上“我觉得”、“在我看来”,以显示这不是一个事实,只是自己的一个看法而已,不会显得那么违和。

</p>
有些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把推论当作事实,这很容易产生争执。

A:你为什么要对我生气?
B:我不是在气你。为什么你最近那么没有安全感?
A:我才不是没有安全感,是你有些吹毛求疵。
B:“吹毛求疵”,你这话什么意思?我才没有吹毛求疵……

不要把自己推测的结果当作论据,可以用第三章的认知检验技巧,来辨识我们观察到的行为(事实),尽可能如实描述。表达完了想法后,要问一下对方是否认可我们的推论。

比如,“当你不回我电话(事实),我便觉得你在生我的气(推论),是不是这样(追问)?”

</p>
情绪性的语言是表面上在说事,其实在发泄情绪,表达对一件事的态度。

每一个事物,既可以有认同的说法,也可以有不认同的说法,所以容易造成混淆。下面这些词,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评价,差距很大。

当你认同时 当你不认同时
朴实 廉价
传统 老旧
创新 激进
外向 放纵

为了避免情绪性字眼,最好的办法是养成使用中性字眼的习惯。

比如:

  • 你这个做法简直太激进了!
  • 你这个做法突破了……规则,有…………的坏处。

</p>

  • 你这样说话是歧视我。
  • 我不喜欢你用“小朋友”这个标签称呼我,叫我“女士”。

第七种武器:语言的权力

  • 应对难题:语言的责任性

语言除了使说话的内容清楚或模糊外,还能反映出说话对他人的负责程度,不同的语言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权利属性,简直就像《权力的游戏》一样精彩而复杂。

看看下面这些权力区分:

1.“这件事”的陈述

使用”这件事“的陈述方法,摆脱了自己的责任。

比较下面句子的不同:

  • “你迟到这件事,让人很难办。”
  • “你迟到让我很担心。”

</p>

  • “这堂课很无聊。”
  • “我上这堂课很无聊。”

讲话时,只讲事情,不讲自己在其中的责任,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做法。

2.使用“我”与“你”的陈述

使用“我”是一种为信息负责的方式,而使用“你”则表达出对他人的论断。

  • “你把这个地方弄得一团糟。”
  • “你没有遵守承诺。”
  • “你的表现太粗鲁了。”

使用你时,是对他人的评判,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和防卫。

当然,过犹不及。使用“我”,虽然可以承担责任。但也不是说的越多越好,它可能让人觉得自己给他人造成了麻烦。而且,讲多了,会有自我中心的倾向。

3.使用“我们”的陈述

这样陈述比单纯用“我”和“你”要好,可以把双方捆在一起,共同承担责任。

  • 我们需要打扫一下这个房间。
  • 我们好像遇到一个难题:一提到钱,我们就吵架。
  • 我们应该写总结了,到年底啦。

但如果对方觉得自己不应该承担责任,也容易带来麻烦。比如第一句,对方觉得自己不应该干,也会很被动。

最后,梳理一下语言的权力归属:

按照语言的权力属性划分,那么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我”>“我们”>“这件事”>“你”

一个管用的建议:研究人员发现,使用“我/我们”组合的,更加容易被人所接受。

得到与评论

今日得到

  • 在语言使用上,我们的七件武器是清楚、精确、动态、具体、情境化、无争议和语言的权力。
  • 听到模棱两可的话要及时问,因为对方无法察觉,澄清责任在我方。
  • 听到相对的语言要找到参照物,最好用具体的数字。
  • 人是可以变的,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一个人;要在评价前加上具体的时间。
  • 抽象的词太模糊,要加上参与者、发生的环境、特定的行为等限定条件。
  • 主动把不同的情境想象成游戏,去寻找游戏规则。
  • 要学会区分事实与意见、推论之间的区别,使用中性的词。
  • 多用“我”和“我们”表达语言的责任。

我的评论

7种武器针对可能忽略的七种情况,都很实用。但武器也不是越多越好(一个人带着七件武器估计也打不了仗),每天专门拿出一两件来专门训练。长此以往,何愁不能成为沟通高手?

<END>


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持续的行动”才是!

我是陶肚,希望今天的文字对你有所启发(点击名字可以关注我)。

相关文章

  • 七种武器,打造属于你的通天塔!

    每天8分钟,每周共读1本书有书共读005——《沟通的艺术》 今日导读 今天我们接着读《沟通的艺术》第五章——语言:...

  • 大风堂酒给朋友的一瓶好酒,七种武器酱香型白酒!

    七种武器酱香型白酒给朋友的一瓶好酒,朋友相聚,喝七种武器!七种武器酱香型白酒的命名来源于古龙文集中的“长生剑、孔雀...

  • 七种武器(老师篇)

    凡是‍读过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古龙的作品《七种武器》的人,一定忘不了那令人胆寒的七种“绝命”武器。可你是否知道老师也...

  • 打造创意营销的七种武器

    流量越来越稀缺的时代,各种互联网产品为了争夺用户的注意力,各种招儿层出不穷。产生了不少让人拍案叫绝的精彩案例,但是...

  • 《正面管教》之《七种武器》

    武有七种武器,文有七种技能。 -1-古龙和简·尼尔森 武侠小说大家古龙,他的代表作之一叫《七种武器》,归纳了行走江...

  • 七种武器

    Wbatman 《七种武器》是古龙所写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借着七种江湖上危险强大的武器表达了人类最强大的武...

  • 七种武器

    古龙大侠离别已久,七种武器仍在江湖! 长生剑; 孔雀翎; 碧玉刀; 多情环; 霸王枪; 离别钩; 箱子! 七种武器...

  • 用七种武器读《如何阅读一本书》1——长生剑

    《七种武器》是古龙的一篇武侠小说,七种武器,七个中篇,七个主人公,七段迥然不同的故事,七种快慢缓急、冷热刚柔各具特...

  • 吴晓波《腾讯是怎么长大的》: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吴晓波《腾讯是怎么长大的》 里讲到马化腾的七种武器,《七种武器》是古龙的一部小说。 一、产品极简主义 腾讯非常注意...

  • 跟共产党学营销

    今天晚上学习了张晓岚主讲的奇胜营销七种武器。里面讲到了营销的七种武器:一、引爆点,二、建理论,三、争第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种武器,打造属于你的通天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nk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