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科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宗旨,根据本数学科组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团结合作,努力更上一层楼。
二、现状情况
(一)科组队伍情况:科组共6人,有5人是原班人马,调入一名领导成员姚品主任。坚持数学科组优良作风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相信新的成员也很快融入本科组。
(二)2018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检测现状:
1.从排名来看:进步最大的是二年级;变化不大的是一、五、六年级;退步大些的是三、四年级。
2.一分三率来看(与街道进行对比):
(1)原地踏步相当于退步。从上学期的成绩来看,一、三、四年级都处于街道前列,而本学期均有退步现象,特别是三年级的竞争是最大的,所有的率超过街道,但排名处于第八名,说明别的学校进步较大,而我校还处于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
(2)高分率的重要性。四年级的高分率略胜一筹,排名就滞后,可以看出高分率的重要性,而一年级的高分率是最好的,总评也跟着提上来。
(3)心病:高年级的成绩无法提高。多年来我校的数学成绩都是中低年级都较好,从本次的四年级来看就有滑坡的现象,这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困扰的问题。近三年都摆脱不了这种现象,现在的六年级就是从四年级的第二学期跌到17名,之后没有前进过,刚毕业的六年级就是从五年级掉到17名后没有前进过,至今掉到最后一名。
3.从试题进行分析
此次的1-6的试题都能按照考试大纲进行考核,很少超纲现象。只有二年级有两道超纲题10分,就是这10分救了我校学生,因为大家一起乱,所以我校优生率和高分率占了一点优势。
三、提出措施:
(一)必须提高高分率:
1.高分率的重要性:因为高分人数在计算总评是需要用2遍,优秀率和高分率都得要计算;
2.提高高分率比提高低分率容易些。高分人群是从优生进行拔高,这批学生的学习主动能力较强,而且数学的思维也跟得上;相反低分人数是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辅导,也许只提高那3-5分,但不能达到及格分,最关键的是这批学生的没有持续性,知识少的情况分数的来源都是碰巧猜对的,知识多了脱离老师就根本无法学习了。
3.具体做法
(1)定人员。参考街道各级的高分率,1-3年级每班至少定60-70%,4-6年级每班至少定20-30%。
(2)思想打磨。开学初,召开会议思想鼓动,并好会议记录。
(3)课堂锻炼。增设拔尖生互动环节,拔尖生能说就让他们说,他们能操作就让他们操作。
(4)练习检测跟踪。作业要求全对,每次单元检测必须在90分以上。
(5)做好表扬措施。一个月进行统计,达到要求则表扬鼓励。
(二)研讨“提出问题”环节,提高学生的战斗力。
1.心病原因。刚才提到五六年级的成绩下滑到坡底,最重要的原因,学生的没有战斗力,学生主动性非常弱,越来越依赖老师,那我们就从底层做起。
2.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一样的,如果觉得没有问题,整个人是处于被动的,没有求知的欲望,无法推动前进的力量。
3.问题意识在课堂上突破,实行“短而有效”。
(1)时间短,必须3分钟内让学生进入问题意识。
(2)有效性。让95%以上的同学带着问题去学习,懂得该课学习的内容和自己不懂的知识有哪些。
(3)形式。可通过预习提问、预习作答、统计人数来看出效果。
4.作为本学期研究的课题,撰写相关的论文,期末整理好所有资料。
(三)向学校争取三科发展的评价机制。
1.三科均衡发展的重要。从上级对学校的评价都是要三科的总评,一直以来都是数学科在拉后腿,在此表示歉意。
2.分析进步班级的重要原因。二年级的数学成绩进步最大,其重要原因是科任老师的默契配合,各科老师都是朝着均衡分配时间,没有争取学生的现象,所以给数学的思考也较多。
3.分析高年级不能提升的重要原因。高年级每个老师都把学生勒得很紧,争抢学生的现象特别严重。相反数学学科有个特点就是不是背得多就可以,不是做得多就可以,需要思维能力,需要自我反思的时间较长,不是跟随老师的时间。
4.绩效考核中实绩分占比例太重。22分全作为个人实绩,导致三科老师不能很好的进行合作,希望学校酌情考虑,调整绩效考核方案。
四、具体安排:
1.科组全体成员讨论并通过教学计划
2.探究课型一:计算课的“提出”问题理论探究
3.研讨课:五年级计算课重点研讨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4.探究课型一:概念课的提出问题理论探究
5.国庆假期
6.研讨课:六年级概念课重点研讨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7.分析对比这两种课型的共性,提供撰写论文的题材
8.抽二年级再上一次计算课
9.抽一年级再上一次概念课
10.探究课型二:评讲练习课或试卷“提出问题”的研讨课
11.研讨课:五年级评讲练习课重点研讨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12.研讨课:六年级评讲试卷课重点研讨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13.集体分析对比这两种课型的共性,提供撰写论文的题材
14..抽四年级再上一次练习课
15.抽三年级再上一次评讲试卷
16.收集所有佐证材料
17-20期末复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