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

作者: 丢了鱼的猫 | 来源:发表于2018-01-10 21:56 被阅读0次

    写过一些东西,但没有完全针对孝这个主题,深夜睡不着,挺适合说一说想法。

    关于孝,对于“孝”的认知很重要,这个认知又要扯到一个人的成长速度。每个阶段,对孝的认知都不一样,没有人能把孝做到完美,只能说你成长得越快越好。

    我比较想谈谈这二十一年来对孝的想法。

    在小学以前,对孝没有任何主动意识,有的最多只是形式上的为了得到长辈的夸奖,所幸的是我没有在学校惹什么祸端,给父母添麻烦。

    到了初高中,可能对于孝没有什么意识,但其实已经涉猎,至少以现在的角度来看,我尽孝做的最好的是对自己负责这件事。我的初中是地区派位,应该算是公认的厦门市公办学校最差的学校,我所做的依旧是如同小学一般,按时按量完成老师的任务,可能是刚好赶上脑子发育的时候吧,成绩不算特别好,但也慢慢从中上过度到好。好像废话太多了,我想表达的是,对自己负责至少在以后的前途上提前尽孝,或者说少了日后没出息尽孝力不从心的惨况。

    初高中关于对自己学习情况负责,也不想多说什么了,但这六年的尽孝程度可能也就仅仅地只是对自己负责吧?青春期的人,狂躁,傲慢,多少次的言语不当早已和“孝”南辕北辙了。我曾经嫌弃我妈妈,嫌弃她文化程度不高,我不耐烦甚至不愿意向她解释一些东西,但她却是在这些年没给过我压力默默无闻的人。学习这些事情我喜欢和我爸爸说,他对我的期望很高,也导致了我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或者说这也是我前面讲到对自己负责这一行为的原因。我也忘了期间我有几次,自恃自己学习好,言语不当到让父母心酸,可能相比其他孩子,我很少,至少在有我父亲这样的家庭条件下,我没法像其他青春期的同学那样叛逆。

    可能初高中阶段,对于孝我做到的是对自己负责,开始会经常性地替父母被动地帮忙,会偶尔性地主动地帮忙。开始会替父母想,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回老家和我妈睡,那晚我睡不着,用脚试探下我妈被子是否盖全,我妈没睡着问了我是不是给她盖被子。但那时候的尽孝也只能是这种微不足道的事,更多的是叛逆、傲慢的不孝。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后,因为感情不顺、因为父母反对,我失恋过,缓冲一段时间后,我爸曾经问过我,通信工程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我傲慢到回应他,你自己去查啊。想起来觉得不可思议,那时候的自己情商低、傲慢,竟然能够不假思索地回应。这里举的例子只是大多事件里的一个普通事情,其他的我也想不起来了,只是想描述一下这个阶段的孝与不孝。

    大学是个思想、态度、观念转变十分迅速的阶段。至少对我而言,成长的意义远超过去的十多年。先说让我后知后觉的是,大学选择本地的大学,让我快速成长起来和更好地尽孝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大一下,原本要和前任复合,父母意料之中地反对了,痛苦到抱怨毫无自由,再到顿悟到社会现实,自从明白到这点以后,我的孝的路可能才真正地开始吧?

    我开始抗拒自己内心想找女朋友的欲望,不成熟的条件和家庭的期望,注定走到最后的机率不大,我很理智地选择平淡的大学生活。和很多人谈过这方面的想法,太多人觉得我太现实,为了满足父母的条件等着相亲。但太片面了,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条件,但更多的是找到面包和爱情的两全适中点。也许在一些人眼里这是愚孝,但既然没开始,没辜负任何人来顺应父母又何来愚孝?这个阶段的孝,不将就自己的爱情,也顺应父母。

    同期,大学的自己开始“念家”而不是“恋家”,虽然同一座城市,但我愿意甚至喜欢回家,回家没有享受过多,更多的是煮饭,做家务。但更准确地说是,陪家人。我喜欢享受一家人坐在大厅侃侃而谈,闲聊近况。插一个事情,我大一做过半年兼职,我打算辞了的时候,我妈说“辞了吧,周末都不在家,那么晚回来”。这只是一个不经意的话,我能想象到,回家陪父母有多重要,哪怕不做什么事,看到你就够了,譬如空气的易忽视却不可或缺性。于是,我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陪,我会和我妈走路去一两公里外买东西,我姐和我妈要去逛商场时我会跟去,虽然我属于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但这时候的我只有一个想法,我真的不能保证以后有时间能陪,抓住每个空隙吧,至少这个时候的我是有空的。所以,我真的很后知后觉地庆幸自己没有去本地以外的城市读大学,可能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为什么离家近让我更念家。大致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回家频率高,陪伴的次数多,即使每周回家也依旧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变化,心里喜悦忧愁的状况。

    同样,煮饭,这件事,很庆幸这是自己的一个爱好。这样的一个爱好,让我替我妈分担了很多,让我能够给这个家庭下厨。煮饭的琐碎、耗费的精力,让我更能理解我妈十多年来的劳苦,家人喜欢吃自己做的饭菜的那种成就感。

    到了大四,这学期我顺利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我爸的顾虑也少了一个,这大概就是之前所说的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作为尽孝的基础的一种体现吧?

    同期,哥哥嫂子也生了个娃,平常整日忧愁的爸爸也消失了,沉浸在抱娃的喜悦。每晚回家时的第一件事是看孩子,抱起孩子就不放了,逗一整晚的那种慈祥,很难让人联想到当初我们三姐弟生出来时,他依然忙着生计无暇照看的画面,和二十多年来严厉的父亲的身份。“慈祥的爷爷”——这个词,能让我联想到的只有岁月带走了父亲几十年来的狂躁,大儿子结婚生子,小儿子工作的尘埃落定,即将步入社会,无一不减少他肩上的担子。关于这里的“孝”,我想表达的是,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代人思想不再故步自封,主张追求自由、理想,有人终身不婚不育,但其实我也无法说这是对还是错,至少不孝的成分是有的。于是,对我而言,孝是,事业有成与家庭有成。

    成长是认知的一个变化,对我而言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是和我妈去买菜,她牵起我的手,我甩开了,我说我不用牵了,我妈笑了。那时的我自以为自己长大了,再被牵着会被人笑话。但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成长啊,只是一个伪成长的开端,这个开端延续到青春期的叛逆、狂躁,再到后来的追求自由、理想从而忽略父母。至于这个“伪成长”什么时候结束,或许是看你什么时候开始重视珍惜这段父子、父女、母子、母女情吧?

    总之,孝是靠自己的认知产生的,你认为什么是孝,那你做的就是孝,只有深层和浅层的孝,没有好与不好的孝,只是深层相对浅层的孝,深层即孝,浅层即不孝,如相对论。

    诚然,我始终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孝有多少做的不好,至少在思想转变巨大的这两三年来看,我自恃成长了很多,但成长得越多也发现自己做的不足有多少。只有一个观点吧,成长得再快一点,比父母老的速度更快一点,这里的成长,能力的成分不多,思想重要得多。一辈人比一辈人生活幸福富足,作为反馈,更应该的是在这一辈人能够尽孝的时间内,让上一辈人尽早尽多得到这些该回报的恩情,即使这些恩情无法完全回报。

相关文章

  • 关于孝

    孝,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 孝,德之本,确实是品德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那不用谈其他的...

  • 关于孝

    写过一些东西,但没有完全针对孝这个主题,深夜睡不着,挺适合说一说想法。 关于孝,对于“孝”的认知很重要,这...

  • 关于孝

    台上:“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台下:“知道。”台上:“那你们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在做什么吗?...

  • 关于孝

    老话说:天高地厚,父母高兄弟厚,远了香近了臭。孝是贴身的,大到病痛,小到吃喝拉撒,而顺却是需要距离的,贴近...

  • 关于孝

    我们国人向来是一个注重孝道的民族,古往今来,很多关于孝的传说在千百年传送,无数诗词在赞扬! 我们先来看一个传统版的...

  • 关于孝

    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孝? 学习心得:关于孝 《论语》-学而第一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

  • 关于“孝"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形成了举不胜数的礼教文化,“孝道"就是其中之一,从启蒙的“三字经"开始谆谆教诲...

  • 关于“孝”

    尊敬的师父师母,亲爱的家人们晚上好! 今天幼儿园开家长会,司乐师姐在上面讲,台下的家长可谓是百态尽出。绝大多数家长...

  • 关于孝

    1、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就算父母去世...

  • 关于孝

    这是一个真实记录的故事。 这个大爷是我同学的爷爷,上一次回到家乡,大爷就在村口和我们不停诉苦,说儿女不孝顺,都不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ea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