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欠着的一个总结

欠着的一个总结

作者: 濯河人家 | 来源:发表于2020-03-18 07:12 被阅读0次

每一天到几个核心市场查看情况,然后回家报表,然后在家陪伴小朋友备战高考,煮饭洗碗之余,居然还有一大把时间写又臭又长的文字,一是防在家呆成笨蛋,二是确实觉得这个过程值得回顾,绵了好多天,又作了几次小改动,放在这里,便于将来回看,以验证我现在的看法是否正确。

一切暂停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先前并没想到,却已深深触及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对需要工作和创业就业以养家糊口的人来说,是当头一棒,两个月下来,坐吃山空,方向也丢了,迷茫和无助是目前身边创业者们的普遍心态。这个过程中,电子商务具有无接触交易的优势,大家重新认识到其重要性,最后的一批老顽固思想也进行了转变。社会的发展本身就是曲折式前进,每一场危机后,认知都会向前一大步。

很多朋友问在这一轮暂停中如何做电商,下一步还会花大力气转型做电商,还有一些朋友后悔没有提前布置电商,感觉在这一轮机会没抓住机会。

这段时间中,常常有些朋友问关于电商的事情,我用婆娘裹脚式思维进行了一些梳理,也算是一个小总结了。

[if !supportLists]一、[endif]非常环境下的市场需求

我们按传统的市场细分模型来看,由于疫情限制了人口流动,“市场=人口+购买力”人口的流动变小,购买力弱,市场总量肯定会变小。是哪类市场变小或消失了呢,官宣数据上有个排行榜,主要是体验式消费市场萎缩得厉害,比如电影、餐饮、KTV及非刚需商场等。生活类物资供应类市场影响不大,一是因为刚需,二是无需体验式消费。比如米面油菜等消费,拿老百姓的话说,叫饿了,你总要吃饭,冷了,你总要穿衣吧。

只从刚需与非刚需来分析,市场切为两块:除非万不得已,居民是尽量不会去做一切可推迟或可替换的事情,政府管控也会起大作用,二是人们天然的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意识。尽量推迟的市场象家居装修,购买新衣服,但这些其实也是刚需,市场不会消失。一些非刚需有弹性需求的,比如聚会,KTV消费,电影,从需求上看是较高层次需求,消失了,就消失了,无回补机会,就好比KTV消费,与心情好坏正成比例关系一样的理。

从历史上看,不确定的时间段,人们会主动降低自己的欲望,抑制需求,市场自然萎缩是必然,消费趋于刚需为主。大家都明白的理,一般都是没有错的废话,在实操上并没指导意义。

一些朋友聊天时会说,疫情后非刚需市场会强势反弹,不一定,理由是,长达两个月宅在家,一是人们的行为习惯会发展较大变化,恢复需要时间。二是收入的降低,人们会削减消费节约备不时之需。两个月的收入占全年收入的六分之一。对年利润率不高的行业来说,直接意味一年亏损,对月光族来说,两个月的亏空,需一年或更长时间来填补。如果这类人占比较高的话,将来产生报复性消费的反弹力量很有限。当然,恢复到一定水平是有可能的,也不用过于悲观。

[if !supportLists]二、[endif]无接触式交易

电商突然进入大家视野也并不代表原来就没发挥作用,疫前电商活得好的占大部分,门类齐全,作为线上消费,群体较固定,圈子局限,可看成与线下交易是并存关系,而当线下实体被暂停后,大家的关注度突然转变过来,注意,电商本身和线下就进行了一次市场细分的,而纯线上和线下一样,仍有大量类目细分,疫期除生鲜电商、刚需类且发货点不受疫情影响部分电商企业外,其它电商企业仍然举步维艰,电商后面是供应链、产业链,疫病对于两个链条影响巨大,一个环节出问题,电商仍然动弹不得。现在看活得好的电商企业是不具备样本意义的,相当于几朵奇葩。(物流,供给端等复工恢复正常后,一切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但就是这一小部以生活刚需品为主的同城电商,让人们看到了无接触交易模式中的优势,眼前一亮,有了很大的思考空间。这次为了防传染,强调无接触交易,电商成为首选。电商无接触分两种情况,区外与区内,区外是被动式的无接触,同城电商是主动式无接触交易,以社区,社群,跑腿方式存在,严格来说,是非常时期的良好应对手段。无接触交易其实有很多种,如超市将货物进行提前组合,将洋芋、大蒜等标准化,顾客需要时,放入购物车微信支付,接近于无人值守式购物,这样能大大提高购物效率。同城电商所推动的无接触交易,会增加成本,时间还会有延迟,但可解决购物者不到人多的地方挤,节约的时间用于做更重要的事情,他们之间是互补关系。

同城电商正常运行,有三个重要环节需要解决,一是产品供应链,仓储配送;二是交易平台及平台管理,三是第三方跑腿服务。三个环节组成一个闭环交易系统,才能正常运行,前期客户积累,产品详情资料售后服务等一系列问题才会有生意。而超市方的转变,只是工作人员晚上加班把商品尽量打包,相对简单。因此,同城电商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和超市无触化交易对战,优势好不了多少。

[if !supportLists]三、[endif]可能是什么样子

首先明白电商的本质仍是商业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商品的流通和交换互补需求的一个过程。电商可看成是现代商业中较高端的一种形式,交易行为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是虚拟的,本质等同于传统商业,与客户沟通技巧、定价、服务、客户教育等与传统商业区别不大,只是技术手段不同。商业的发展,从原始的以物易物,到货币的使用,到交易集中化,再到现在的商业中心、商业街、超市,再到线上,越向后,越高端。很多创业者,从来没学习过商业,也没从事过商业,一来就做电商,并且很理想主义,要真想在这里发个大财,注定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学习。

当前火一些电商个体,都是长期在某一行业进行积累,借用电商这种技术手段的提升,让自己的优势得到了更大发挥,在网络环境中重新找到了价值。竞争的底气仍是原积累,而纯技巧性的,来得快,去得快,很多小电商火不了好久,也不活不了好久,这与积累有关。

社会在不停地前进,小打小闹自个玩时代过去了,大市场营销体系中,你干不过别人,别人就干掉你。较落后地区很着急,是随时在感受威胁,有紧迫感,传统商业、工业、农业、信息化,电商化不足,竞争中很被动。

哪些需要强化:一、关于产品,一是有好的产品在,一直没有被重视,忽然转变思想,搭上电商思维,成为网红产品,老字号生产企业的产品可行。二是持有知识产权的电商企业到生产企业做OEM产品,精确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打造网红现象级产品,三只公鼠是典型。三是找品窜货能力,通过人设的积累,产品是载体,产品推荐官玩法。深入产品,重在结累,再进行发现策划,缺一不可。    

[if !supportLists]四、[endif]IP的思维

电商化后,因为建立的链接关系,产品服务透明度、信息持续性,带来的价值为后期可持发展提供了机会,传统商业很难做到。为什么一些平淡人和事,我们可以很快忘记,而有意义的人和事情印象深刻?关键点是痛点有没有被击中,产品上的人文内涵就特别重要,商品的IP化,人设IP化,做一款有意思的产品,有意思的服务,是将来竞争的核心。打个比方,我是个大胡子,每周刮一次,人们会常常看到我有胡子没胡子的两种形态,而对于刮胡子这件事,对胡子长得稠密的人来说肯定不是小事,因此对刮胡刀具一定有研究,时间长了,会成为半个专家,如果有一天我突然给大说家讲,我刮胡子都二十多年了,还有很多关于刮胡刀的故事,我以后给大家推荐刮胡刀吧,可信度会很高,因为平时你就给人以胡子-----刮胡子-----刀具,这么一个思维定式,潜意识给别人以内行人的印象,你吹一通刀具的事,讲一些好耍的故事,必然让人觉得很意思,自然的IP。想想,如果一个小姑娘突然来推销刮胡刀,可信度会是什么样。

[if !supportLists]五、[endif]技术手段和规则的理解

电商技术是少量人掌握,牵扯知识产权保护,如只是想从业,只工具化就行了,熟炼掌握一些使用技巧,用好即可,就好比一个种庄稼的农民,只需要买把锄头之类的农俱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去找矿山炼铁来制作农具后再去种地。电商从平台电商(淘系或自建)发展成网上商超模式(天猫及京东或拼系)到社群微商点对点,到现在的直播社交电商,演绎出了很多变异形态,这些创意都是有意义的,但岔路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社群社交微商极可能是打作电商旗号的传销,我判定标准是一旦商品的使用属性弱化,投资金融属性被强手段化,成盈利即可看成传销,最好不去碰,预付款的会员制,积分换物,接人数结算的代理制都要小心为妙地理解。有时需到一些做电商的朋友,一来就会讲编码技术,一说大数据应用,就要建大量机房来处理大数据,这是在理解上有误。

所有平台使用、新技术的使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流量,就好比线下生意最好做的是核心商圈,做道口,原因是人流量大。线上呢,是人流量大的平台或入口,一切技术都在围绕流量而转,目前微信,今日头条,阿里系,当时无愧的前几名。“流量为王”这种思想会持续多年,合作也是以流量为前提,“京腾计划”是典型。阿里系的淘客联盟,聚划算,直播,今日头条的抖音内容模式也是为流量而业,极有价值。电商企业流量获取后进行精准分析并进行变现,现在已把技术手段用到极致,可以说是到了死不要脸的田地,比如网扒技术、牛皮癣式推荐、弹窗、劫持浏览器、会员锁订等。流量变现的背后手段十分复杂,不细说,打字累人。

很多朋友只发现其中一小块,并没有去进行梳理,就以为可以出山打战了,其实是很危险,阿里腾讯的团队,计算能力、涉及领域十分广泛,武装到牙齿。创业,离开这两大阵营,生存难度极大。拼多多、头条系是这几年的大黑马,背后仍然靠的是腾讯。严格来说,电商的几乎所有命门都在这几个大家伙手里。偶尔看到一些自创平台,打上某些旗号,以行政手段来强推,其实是在白费时间。

规则的使用是电商从业人员挖空心思在做的事情,目前基本上是全平台模式,一个象样的网店或商品,在各大平台都能看到其身影或产品,有些图片详情都一样,可能就是一个团队,一个仓库在做供应链。就好比渔民,江河湖海或小河沟都要去试几网,打到鱼为目的。这种做法,需要研究涉及平台的规则,当前规则,多以国家法律为基础,《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刑法》《广告法》等为主,大家来学习,大家来比对,比谁更聪明,网络世界的骗子多,而且一个比一个勤劳聪明,与打假骗子较量也是对规则的熟悉过程,小电商都是经历过。

平台规则,如聚划算,直播,秒杀,直通车,淘客推荐,基本店铺等,很体现从业人员的水平,如何迅速带来流量,需要参加各种网促,但坑多多,成本也会增加,近年死在规则上的店家也多,所以需要认真学习,小心参与。淘宝生态中网促是水最深的地方,从业者要吃饭,无可厚非,但是利用规则设坑,死不要脸赚黑钱也时有发生。不举例。

很多人责怪规则太多且死板,好产品都上不了电商平台,其实是合理的,如果没这些规则,假冒产品比例会更高,根本没办法维权,也没办法交易。“非标”产品被拦在外面,利于推动产品标准化,产业化,对我们不发地区,缺商品思维的地方,发展是有利,对消费者也十分有利,对培育健康的市场也有利,所以,不要想把不合格的非标产品通过非法手段放上去。适应规则的前提是产品标准化,没别的捷径可走。

[if !supportLists]六、[endif]餐饮服务业电商

餐饮业如何适应环境而且打一个中长期保卫战,相当于高考的压轴题。政策要求,控制人不打堆,间距接触以降低感染机会,对餐饮业发展十分不利。要达到防疫要求,要保持营业,传统方式行不通。

问题点在哪里,一是参与方式,人不进店,店铺无人,进了店,餐桌上人吃饭间距拉开一米,尽量带口罩,消费体验差。二是消费能力,一般人上馆子吃饭,要么饿了,要么招待客人,要么交流团圆等。暂停两个月,人际交往少,人们收入降低,心情郁闷,消费能力减弱难免。可能街边小笼包子老板还会说,生意比以前还好些了,其实没什么样本意义。

所以餐饮业老板们目前最急的一群人。如何做?

一是无人化,降成本。不接触情况下进行交易,无人化是一个方向,机器人服务员、传送带、客人自助服务、自助结账。少用人,节成本,减少疫病传染风险。前期投入较大,技术要求较高,时间越久,成本越小,有可能是将来餐馆的发展必然。自助式餐馆局限性也较多,比如招待时不够体面。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等,极有可能诞生一批无人化的新型餐馆出来。

二是圈层化,做服务。发达城市早就流行,五六线边远小城才开始有意识,做会员,做VIP服务,做一些固定群体。通过个性化,形成一个圈子,老板相当于一个群体的生活顾问,通过服务细节来绑定客户。老板对客户熟悉,产品可溯,圈子资源共享,品味一致,品控方便,价格不敏感,营收稳定,客户要求服务质量高。

圈层化不全是高端圈子,每个需求层次的都有。餐饮或娱乐服务业的圈层,不是主流,但空间较大。目前流行的VIP会员制,应看成早期基本模式。

三是商品化,做延长,随便打开朋友圈,有创新意识的老板,都把拳头产品制作了外卖便当,比如组合式火锅、干锅、盒式炒菜,一些小吃类,当家菜品等都制作了可外送的商品。顾客可网上购买,同城配送,老板即使一块钱不赚,但能保证餐馆的运行和现金流,广告作用也不错,顾客吃腻了家里的老几样,尝尝久违了的馆子饭菜,让宅生活有一些乐趣,市场肯定有。疫情后,餐饮商品化产业链会更成熟,点一些饭菜,在家招待人客,团聚,市场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餐饮商品化会扩大市场,这是体验式消费延伸到家,是在扩大消费市场。对餐馆的要求会变高,涉及订单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事情,老板也需要补学习电商,食品分装的知识。

疫情后出现专门针对网上需求饭菜商口化的专业馆子是有可能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商品化是精明老板,对店铺坐毙的情况下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还需要时间来验证走向。

餐饮业老板们还有更多办法,市场驱动的力量是很大的,直至变革。我走在街上,观察了很多餐馆。也许,最先洗牌的会是这个行业,最先出现机会,也会是在这个行业。

回顾几个有意思的事。

有一次,一位国企老总问我,为什么我们砸了很多钱,我们的电商就是搞不起来,而别人一搞就起股子?我问他,你们管理团队年平均年龄有多大了?这个老总说他快六十岁了,高层人员都是五十多岁,最年轻的四十五岁。这就是原因,我对他说,电商是年轻人的天下,五十岁以上很难做。他喊我建议他安排三十岁以下人来搞,有冲劲理解适应能力强,他没想到我这么讲,他以为我会给他讲电商技巧。无数次讲什么是电商,无数次被杠精们定义为杠精。

一个朋友问我,如果我去搞一个电商企业,会是什么结果,肯定搞垮。理由如下:电商的背后,是一系列解决方案的组合,我们只是学习了电商技术层面和电商基本逻辑,而且时时变化。背后大量的商业决策,电商管理人员都是要实际操作,实际经验为前提的,比如人员管理,仓储管理,价格谈判,融资管理等。这不是可以吹吹牛就可以解决,就好比高三的任课老师去参加高考,没优秀学生考得好。就是在教的那一科,也不一定是学生的对手,因为知识面,竞争状态,完全不同。这是电商创业导师们普遍性的尬事。

预判一下将来可能有机会的地方

一是初级产品电商化,小地方的卖点是一般是生态,产品溢价空间很大,但以价格为竞争点基本上是失败,转以品质为基础成长机会大增。产品电商化就是强化溢价点,完善供应链,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如农民手工产粉丝,无品牌,无标准,无供应链,无品控,网销很难,但不影响是款原生态产品的事实,谁标准化,电商化,品牌化,谁就有机会;二是老字号产品电商化,对有几十年生产历史的企业,将产品电商化,做网销,一般都会获得新生;三是具有发现眼光的网货经纪人,以需求定生产,向特定人群推荐推销订制产品。

二是一对一电商化服务,销产品背后是服务,现代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强烈,由于电商链接更直接,售后服务更易实现,需求也更强烈,电商企业与其说是赚差价,还不说是获得了服务收入,特别是在微商,如果不做服务,微商就没什么存在价值。服务能增加粘性,对产品的改进,市场开拓十分重要。服务越透,越细,成活率就越高。在产品过剩情况下,服务成为竞争中重要的手段之一,现在活下来的电商,也基本上是服务到位的优胜者。

三是集团化作战,全平台使用,哪里可上就上哪,同平台多账号,一团队,多后台,一供应链,多团队,职业学校,创业园区,聚集多个团队力量运行同一网店,或多网店销售同一产品,这种方式,目前已被广泛使用,消费者也有所体验,同一款产品换几个店铺,还是从一个仓库发来。一些搞直播的,前面一大排手机同步,也是这种作战手法。单打独斗存活太难了。

四是资源整合。空手套白狼2.0版,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让人大开眼界,张三家米、李四家的肉、王五家的盐等,被赵七借来做成大餐,然后卖大餐,赚一笔,还掉米肉盐钱,自已纯利润,大家愉快。很多人也正这在这么玩,我很讨厌,风险被张三李四王五承担,一出问题,赵七跑路留下一堆烂摊子。当然,成功者也不少,不乱跑路,又想做大的可试。

最后,聊聊商业哲学

当我们在做商业时,在充分竞争环境中,核心力还是成本、效率、体验,万变不离其宗。而消费者呢,通过交换交易行为,获得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愉悦感。什么是快乐,对消费者来说很重要。比如,低价,高效,能带来快乐,好的体验,能带来快乐。交往的本身,也能给人带来快乐。电商能解决很多消费者需求,但不是全部,比如,到大十字购物体验和网上购物体验快乐点是不同的,商品有价值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会有众多因素影响着消费购物的行为,万不可一概而论。

解决人们的需求,获取满足感,愉悦感,解决的过程,就是我理解的商业机会。

2020年3月6日,于半山

相关文章

  • 欠着的一个总结

    每一天到几个核心市场查看情况,然后回家报表,然后在家陪伴小朋友备战高考,煮饭洗碗之余,居然还有一大把时间写又臭又长...

  • 输出等于输入

    尽量做到 睡前总结 睡醒计划 今天没输入,输出怎么办?啊,欠着!

  • 欠着

    当分针和秒针交融时,伸出发财的左手和进宝的右手,做一个会一指神功的福尔摩斯,那枚印章和电子设备碰撞后,诞生了一个被...

  • 欠着

    ——木卯,木卯,你去哪里啊,木卯。 雨,从来是下给人看的。泛着灰的天空冷冷地说,人呐,你把伞撑开,...

  • 欠着

    这么多天的加班,让我感觉我欠着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情。 对自己,我认为我欠自己一个好好的休息,一个美美心情,一个内...

  • 欠着

    假如我失去了现在的这一份工作,我该怎么生活? 假如我失去了现在的健康,我还有没有能力自我拯救? 早上睁开眼睛醒来,...

  • 欠着

    2021.9.26闻香不如管饱 2021.9.27 到学校帮忙 2021.9.28重温《父母爱情》 2021.9....

  • 欠着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欠着的情书

    今天二美给的作业是写一封情书。看到时,真是觉得为难,因为从小到大压根儿就没写过也没收到过这么神圣的东西。 不过...

  • 昨天欠着的

    1吨=1KKG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真赖皮君面前,科学都站在了她的身边。 555555555555,你说一顿=10KK...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欠着的一个总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mn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