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发表出来,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结构,结构到底是什么?有人说,结构就是文章的框架,是文章的骨骼,是文章的章法。
一、文章结构是谋篇布局
我曾经学过国画,我的国画老师说国画的重点在于布局也叫构图,布局是决定一幅画成败的关键,也决定着一幅画的美学质量。
在展开画纸,决定落笔之前,整幅画的布局其实在作画人的心里已经完成,哪里起笔,哪里落款,局已布好,只待一挥而就。
个人认为画画和写文章是异曲同工的一件事。
布局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一个整体的安排、布置。
一篇完整的文章需要有头、有尾、有主体,头尾的起合,内容的转承照应, 过渡自然,考验的是作者对于整篇文章结构的把控能力,就是布局的能力。
个人认为文章的结构就是布局,一篇文章的布局需要从整体局面出发,最终达到整篇文章的头尾、内容符合表达意图的协调统一。
读小学时,老师说写作文之前要先在练习纸上列提纲,列题纲的过程,就是文章布局的过程。
二、文章结构上的坑
我在布局文章结构时,掉进很多的坑,先总结出5个最大的坑。
1、线索分散,笔力分散。导致文章内容离题,撇开中心,节外生枝。
2、逻辑混乱。想一段写一段,写哪算哪,言之无序,思路没有条理性,原因是没有提前列提纲。
3、层次不清。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一个段落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去,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
4、缺乏过渡,忽视照应。在内容转换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
5、详略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文章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造成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三、文章的黄金结构-大道至简
记得当年在备战高考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说,评分老师拿起一篇文章,先扫一眼标题,然后不是一段一段看文章的内容,而是看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有问题,那么就没有了然后,直接评分,分数基本在作文分数及格线以下。
接着语文老师敲黑板了,吹鼻瞪眼地说:文章的黄金结构,你们好死不死都给我往死里背。
1、开
开门见山点清主题。简单明了,不拖沓,帮助读者减少思考时间,快速成文。
2、过
过渡不要犹豫,干脆利落,过渡相当于人体的“脖子”,连接着开头和文章的主体。
3、详细
文章的主力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主力段要详略得当,层次分明。细致描写应该在文章主体部分得到充分体现。
4、补充
再来一个呼应句,写事情的结果。
5、点题
结尾,再扣主题,升华中心意思。
这就是当年语文老师让我们往死里背的黄金结构,或许这个关于文章结构的黄金法则,是为了应对高考而产生的,但我发现这个最基本的结构,适用度极高,真是应了中国的哲学智慧-大道至简,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无论是工具书还是小说,都是这个套路。
各种文体在结构上略有变化的是在第三部分,就是文章的主力段部分。
万变不离其中,无论如何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篇文章,最基本的结构还是这个黄金结构。
四、结论
文章结构是写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写作者对文章的整体布局。
如果说文章结构是一座房子的框架,那么规避文章结构上的坑,用好最基本的文章结构,不管是土坯房还是清水房,反正我们都能成为有房一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