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无为与有为

无为与有为

作者: 夏潇晗 | 来源:发表于2020-03-13 09:46 被阅读0次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是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的一句话。

我的理解,这里讲的无为就相当于现在很多老师所提倡的做减法,而我们一般都是习惯了不停地做加法的。

就比如学习,跟着许多老师,学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到了要用的时候,却还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的东西用不出来。

这种情况,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叫做熵增,当我们不停地做加法时,就会产生熵增,变得无序而混乱。

这也就是很多人学得越多,感觉自己知识越来越丰富,而生活却越来越糟的缘故之一。

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身并没有学那么多的一批人,这世上特别爱学习的毕竟只是少数。

所以,凡事都有两面性。

习惯了不停做加法的人,要学着做做减法,先减少主动的作为,再慢慢过渡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

而另一种属于本来没有多少积淀的,则不要一味地去无为。

这就好比一个盖世大侠,他的武功已练到了极致,对于招式之类的有了很深的理解和领悟,可以融汇贯通。他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化有招为无招,无为而无不为,达到另一个全新的高度。

如果是一个稚子,对各门各派的武功一窍不通,师傅就跟他说,“无招胜有招”“大道无形”“无为而无不为”,所以不需要学什么武功,直接进入无招之境。那他能做到吗?

当然不能。

所以,无为也是有条件的,就是要在有了一定的积淀,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再来无为,才是真正的无为。不然就是不思进取。

过犹不及,凡事都是如此。

放下,也是我们经常劝慰别人和自己的一个说法。其实,放下的前提是先拿起来,是去经历。如果你都没有经历过,没有拿起来过,谈什么放下?又能放下些什么呢?

笔者以前也很推崇老子的清静无为观。现在却有了自己的观点,当然不是老子说的不对,是那时的自己,对无为的理解过于片面。

老子当了一辈子的图书馆馆长,学富五车,孔子都曾经向他请教过学问,所以他所说的无为,是站在他的高度所说的。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一直信奉无为观,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在忙自己的事情。儿子今年中考,老师打电话说,他这次测试成绩很不理想,让我跟孩子谈谈。

晚饭后,我就跟他谈了一会。从射雕英雄传的郭靖和杨康讲到自己的经历。说的就是他所问的聪明与笨的问题。因为他数学成绩一直上不来,就认为自己笨。

杨康是聪明人,可是那又怎么样呢?郭靖笨得够呛,却成为一代大侠,除了三观正不正的问题,就是他们对待问题的方式不同鸟先飞,既然你想上高中,那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去做,不要天天东想西想,想得太多,又有何用?

凡事都是辩证的,是活的,是有不同的可能性的。有为与无为也是如此,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要看身处哪个阶段,更适合哪种方式而已!

相关文章

  • 有为与无为

    喜欢顾城的一句话:任万物自生,如天观世。每一个生命的美丽都不去驾驭,自现而自隐,自灭而自生。 天地之物,远非人类所...

  • 有为与无为

    must to do/have to do,孔子的有为与无为。 Do what you have to do , ...

  • 无为与有为

    无为,是去除一切烦恼的根本方法,从粗重的烦恼到思想中极细微的执见,凡所着象,即是虚幻,无为可以解决明心见性的问题。...

  • 无为与有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是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的一句话。 我的理解,这里讲的无为就相当于现在很多老师所提倡的...

  • “有为”与“无为”

    阳光下,一只蝴蝶追着光的影子翩翩起舞。它定是爱极了这光,才会如此奋不顾身地朝它飞去。时而翻转,时而轻舞。 待...

  • 无为与有为

    【头脑是有为,身体是无为】在古人眼里,身体就是天下,就是国家。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皆以修身为本...

  • 有为与无为

    有为也即是有用,无为也即是无用。 有些东西看似有用却是无用,无用的东西看似无用却是有用。 好比杯子,大家都认为杯子...

  • 2019-01-26

    有为法处寻无为,无为处处有为情,

  • 无为有为

    创业靠有为,守业靠无为;管理靠有为,领导靠无为。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艺术化的处理,绝没有一成不变...

  • 无为

    为有为为之,为无为; 为无为为之,为有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为与有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oh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