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
记忆不再干枯
一晃动心儿就潮潮的

彩云之南
9.20其实,只是想象。
其实,对丽江不是太感冒。但丽江,这个名字听起来那么美丽。如水一般,柔软娇嫩,带着少女的容颜,背着年少的清丽,在一座山城间徘徊与容留。这个城,总有一丝丝的想念,在平地起飞的瞬间,总会感动于自己美好的一切。

算是第一次,知道云的温度,知道云柔软的韧性。连绵起伏的云层,在羽翼间游走,总是想要在间隙中寻找到阳光的容留。很是动容呢,觉得云朵也像活了过来似的,她开始寻找,开始想要。终于,还是会感动,感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会想,云朵好像孩子,那么服帖,那么想要在开始的时候停止。其实,只是想象。

淅淅沥沥地下了一上午的雨,也是幸运,赶上了航班。颠簸,也不过片刻,穿越云层,白茫茫一片,会好奇这一切,会奇怪驾驶员这般熟能生巧。云层之上,碧海蓝天,浅蓝色的海疆,也会因为云朵的白,而变得幽深。云朵,可以是一条条,也可以是一片片,更可以是一堆堆。真是有多样的姿容,云、水、气、雾一般,在空中悬浮,酿造这幅幅移动的壁画。穿云而视,能够看到蜿蜒曲折的山脉,会看到顺势而为的水流,干枯与潮润,都不曾让山水之地失去最开始的源泉和力量。不曾感动的,却在云之南,天之北,下了定论。没有能够获得的,却让天空赋予了美丽的秘密,这是云朵的,终究,还是会明白一切为了存在。

没有想象的冷,阴云的天气,很有随意而为的味道。丽江,像匆忙的旅客一样,会在开始的时候找到停留的注脚,有一丝丝地唯唯诺诺,但很是听话。我想,也是丽江之水之地,养育着这一切,让这片土地,多了几分心动的开始。真是的呢,丽江,像她的名字一样充满着神秘的力量,我们动容,我们安逸。也许远游就是一场赌博,只为未来更好拼搏。

傍晚7点的天,仍旧是蒙蒙亮,高海拔的丽江,让人不想沉睡。夜,也不过短促,终究是日落而息的美好。是夜,赋予了无数的可能。也许秋天是过早地来了,泛黄的杨树随风飘摇。满地的向日葵,张开笑颜,满满一墙壁的玉米,难道不是丰收的时节?整齐的田地,绘成了一幅幅画儿,丰收的秋季,该是季节的收获。很是欢喜,能够在秋收的季节走进这座古城。慢悠悠地走,再不赶路,再不焦急,就慢悠悠地赏着这段该走的路。

外面的雨,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很是随意。电也是,随意些,吃饭也变得慢了些许。总不会为着赶忙,而结束了一天的好心情。一场烛光晚餐,一场黑夜里的交流,开始这便是开始。
午夜,还会有人流的丽江,静谧而幽深。会发现这一城的平和与努力。窃窃私语,耳畔低吟,都是属于丽江的生活。石板路,红土地,都会烙印着丽江的一切。
入夜,请尽情入睡。
9.21万家灯火
掩卷抬头,看车水马龙,万家灯火。
星野,看不见月亮和星星,有的,不过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起的人儿,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匆忙的行人,放轻了脚步,深怕惊扰了入睡的过客。悠长的歌声,回荡在晨起时分,带着当地人的喜悦,开启了一天的生活。用歌声,迎来一天的美好,就享受生活吧,用心发现大地的秋意。

起的最早的,该是来往的学生吧,黝黑的皮肤,小巧的个头,向往知识的殿堂,在太阳还未升起时,焦急地等待。回想学生时代,真是幸运,遇到了那么多如此负责的老师。传道受业解惑,在最开始的时刻,想着把过程经营得圆满。
凌晨五点,格桑花未眠。我喜格桑,明白格桑的坚韧,知道花朵的秘密。终于啊,会感动,感恩于这一切,想在最开始的时刻明白不少人生的道理。正如诗中所言,白昼在去留之间疑虑重重,它热爱自己的透明。圆形的黄昏化作海湾:世界摆动,在它平静的变迁。一切都可见而一切又都在回避,一切都很近却又不可企及。纸张、图书、杯子、铅笔,都在自己的影子下休息。时间跳动在我的太阳穴。重复着血液同样顽强的音节。

光芒将无动于衷的墙,变成一个个影像的神秘的剧场。我在一只眼睛的中心将自己发现:它没有看我,是我在它的目光中将自己观看。瞬间在解体。我并未动身,我留,我走:我是一个停顿。这是赵振江老师翻译的诗歌,很是哲意。总也以为生活在高原的人们,有些广阔的胸襟,宽广的胸怀,承载高原之巅的魅力。
阳光在一点点的延展,阳光努力普照大地,阳光像调皮的孩子,向上的过程里,也变得生动和活泼。上午的会议想着还是另开炉灶,因为重点太多,此处省略一万个理由。只说说见闻。

去大理的高速路上,半睡半醒。醒着时,会看到漫山遍野的稻田,黄灿灿,带着丰收的喜悦。偶或的稻草人,手护着一方水土。这个地方有很多的讲究,也有很多的质朴。讲究的方式,很多,但没有拘束。像山水人情一般,带着温情脉脉。这一方水土,水性温润,饱含深情。远山,带着村落与农田,把秋意点缀,偶或的云彩,遮住了耀眼的阳光。此起彼伏的山峦,在绿水群山间逍遥,深弯下腰的农夫,带着斗篷与帽子,打理着一方农田。一远山,一祥云,一麦田,一农夫,群群落落,锻造着大理的祥和。路边的野花,也因为人群,变得温柔了几分,很是从容。

崇圣三塔,因塔得名。带着神秘的色彩,大理的人民赋予了他美好的愿景。它,神圣而不甘伟大。拾级而上的台阶,偶或因为阳光普照,变得神圣与光明。偶尔窜出的小松鼠,停止了前进的脚步,驻足停留片刻,会发呆,会看,会听,会遥想。终于,阳光停留住了,让人无线遐想。还会吃惊于硕大的松子树和松子果,难怪随处可见的松鼠。
阳光真的很暖,随着夕阳西下,会知晓这一切总是这般不圆满。方始,才是这片土地里最开阔的远走。说不去的讲究,反正我看不懂。我知道,开阔于任何人而言,都是隐喻光明。依着山峦,傍着山巅,总也以为,这是归宿,其实,这才是起始。

精美的雕塑,靓丽的纹饰,深究的对联,闲逛的鸽子,翘起的屋檐,神兽鬼怪……在山途开始寻找与执着,许是没那么虔诚了,许是节奏慢不下来了,这里总是那么欠缺。主持也会发呆吧,看着锁桥和河水,定定地坐上一天,看光看水看生物,亦或不是,谁知道呢。阿陈,看着不像爱说话的导游,有些拘谨,有些深沉,不知道为什么,少了大理当地人的味道,不过,那又能如何,说不定这才是大理人,如水一般变幻莫测。事实上,云贵高原不与青藏高原,这里水源充沛,四季如春,边疆之美仍旧等待发现。

临洱海居住,有些美丽,充满浪漫的气息。但海景确实尴尬,管它谁与,这不过是一种经历。夜晚的洱海,冷了不止些许。风也大了不少,但霓虹闪烁,会看见夜城的活力。很早,路会变得悠长,努力把一切过得真挚。早起的民族少女,会带着歌声,把人惊醒,是空灵之境。
突然回忆起热情的民族祝酒,歌声嘹亮,热情洋溢,带着民族人的温柔,暖一方游子。也许,这才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解乏的方式,说不定,还有不少传说,美丽与神秘。
入夜,请安睡,夜毕竟那般暖暖。
9.22少有人走过的路
适当放弃过去的自我,才能使心智成熟。人生各个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只有放弃过去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顺利进入人生下一阶段。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其实,很少的路,真是有人在走,想的清,道得明的,也不过是人生路上的颠簸。远山,寒烟,都不会因为早起的星辰,变得开阔。有时候,会有发现,会失望于发现的过程。但已然没了结论,这不过是在结论前发现最开始的允诺。终于,所有的理由,变成了借口。也不过一生,在理由中寻找。

拼灶,很神奇呢,像分享食物。也许,食物是很神圣的东西,也许分享也是很神奇的吧。但那有如何,这些也不过是生活的乐趣。当炊烟升起,一天的生活便开始了。背着山篓,迎着阳光。三三两两,合成一伙,闲言碎语,低低嗦嗦,走向着共同的信仰。每个民族都有一种讲究,每个信仰都有一个道理,每个道理都是说不清道不明,但路还是要走,唯有走过才能不悔。
群山之巅自有群山的视野,更为开阔的不过是看人的心境。随着索道向上滑行,树木也变得低矮。穿梭在云层间,穿梭在群山间,终有发现。远方,窄窄的瀑布,沿着山岩飞泻而下,自成气候,真是带着少年的闯劲,在群山间一泄千里。我们,开始变得渺小,我们开始成了蝼蚁,努力过活。

远方,山隐藏在云层之后,山峦、泉水、树木、飞鸟,都有一层层愿景,成了依靠,成了远方执着前行的力量。低矮的灌木林,也不会因为寒冷拒绝长大。偶或,红色的果实结在枝头,蓝色的花朵含苞待放,黑色的树叶,因为雨水与雾气,成了绿叶的点缀。想象着如果在漫山遍野开遍杜鹃花的节日里,来到苍山,该是怎样的美丽。可惜了,但在海拔3966米的苍山之巅,还能看尽繁茂,真是令人动容。
风雨无阻,风,已然有雨的味道。高海拔的爬山,终究有些吃力,但远未那么艰难。有时候,又在想了,那么远的远方,会因为灵动的小鸟,变得活泼,变得超然,有时候,会因为时间的容留,让一切变得活跃。终是一场空,在风花雪月的时节里,变成了一场梦。空之道,在最开始的时候变得充满了生气,充满了味道。也许这也是人生的路,填满了不少容留。有时候,又在思考,这些真是活络,成了那一刻的时节。

苍山洱海,被赋予了无数的念想。高山之巅,养育着无数的传说,容许我们去想象,容留我们俯视与仰望。有时候,会感慨低矮的灌木丛里仍旧有生命的存在,该是怎样的神圣。有一天,终于会感动于阳光和风雨的历练,终于会想念生命。山影,带着山的传说,在山间蔓延生息。很是冲动,总有五颜六色的彩带飘扬,好似山之灵,真正把山的容颜描摹成了灰色。这一生,也变得隐秘起来。有时候,又在思考。这山便是人的一生,只是山的寿命绵延永久,了无尽头。想象不出在一万年前,这座山头究竟是海,还是泥土。
山泉,在风雨中缓缓流走,进入山石,溅入泥土,弯弯曲曲流走,归入了自我的征途。漫山遍野的杜鹃,早已过了盛开的时节,深绿色的枝藤,厚重了些许。也许真是这样,寒冷的季节才不至于那么难熬吧,或许又不是呢?谁知道呢。低矮的枝蔓,因为潮湿的水汽,长满了苔藓,枯萎的叶枝,未曾因为生命的终结,兀自悲凉。相反,而是增添了些许的从容和悲壮,毕竟过活,经历春夏秋冬,见证风霜雨雪,在最好的时节里,成了最好的自己。不论结果,这或许就是存在的价值。

终于,知晓成了山间的传说,远方的人家,袅袅炊烟也成了山影守护的对象。这长长的路,需要用心过活,用心感动从容地生命。断桥残链,或许也曾有过人家,这浅浅深深的沟壑山峦,终究养育着一山的生灵。艳红色的果实、深绿色的灌木、深黑色的花朵、宝石蓝的花苞……在秋实的季节里,仍旧多姿多彩。越是接近山顶,雨下得越是大了呢,虽是迷雾,但总也以为接近终点的那么一刻,山林绽放容颜。其实,想来苍山的迷雾,给远山带来了想象。雨,仍旧不见减小。在海拔3966米的观景台,虽是看不清远山远景,但能够真切感受着山的迷恋。山,有着无尽的想象。在迷雾森林之后,会发现无数的存在的可能。也许,不是唯一。方使,这一切用山石、泉水、迷雾、生灵……诠释一山的祈祷。会发呆吗?也许会,说不定某一天,你的祝福会在某一天某一刻被旁人拾得,带着旁人的祝福,默默祈祷。你还记得,苍山之巅,风起云涌之际,风铃带着五彩的梦,把你的梦带去洱海,带到充满生机的地方,成就一方的乐土。

远离苍山的下午,天开始放晴。阳光晒得人暖洋洋,狗儿也睁不开眼了呢。窄窄的大理古城,厚重的石板路,或许因为下过去雨的缘故,路也变得湿滑了不少。随处可见的电线杆,让整个古城充满着人烟。虽是入了秋,可是柳叶也未曾枯萎,两侧的水源,向下流走,低头看水的孩子,会被水车吸引住,忘记了回家的时间。酣睡的狗儿,也因为人来人往,变得躁动了不少。车再行,水再流,人再走,绒线织成的圆凳,也会因为人潮起来、落下,成了古城的一景。傍晚的大理,天很是蓝,云甚是白,与川流不息的人潮,绘成了五彩的大理。慢工细活的工匠,雕刻着银饰;活力满满的小伙,夯打着糕糖;青春活力的学生,笑逐颜开地玩耍……这里是大理,活着的大理。

9.23一别两宽,各生喜欢
我好想记得一句不知名的话,“我爬上全世界的屋顶,带着全部的清醒和一只酒瓶。”
很是庆幸,有些回忆还是要记录下来,说不定哪天不记得了,还是能够在字里行间中发现回忆。

入了秋,会爱上芦苇花丛,绽放与飘摇,是芦花固有的飘零感。这山野田间,唯有枯黄的芦苇荡,方能让农田充满田间的气息。码头,再是熟悉不过了。水、泥、沙都是码头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或是,弯腰低头打理稻田的农夫,努力让收成变得丰盛。或是绽放的野花,努力着把生命活得有价值。也许,这才是码头,在码头承载。有时候,会带着些许的悲凉进入人生,进入生命的终点。但,这才是起点,才是生命起始的源头。不再悲伤,带着阳光和力量驶向远方。
船,想要在水面上平稳不前,但不是那么可靠。

遥望发呆,很是适合一个人,用尽气力把一切圆满。船总也摇晃,可那又如何,到了目的地,便要下船;到了出发时,便要离开。一声鸣笛,总把时间分割得支离破碎。时间,把南诏风情岛肢解,容不得他人兀自消费。然而,岁月已过,发现的和发现不了的,都成了遥远。匆匆忙忙,总是赶不上最好的视界。或许,便是低头缓行,方能知晓这一座岛。有人说,为了改善岛上人的生活水平,开辟了这座岛。或许是吧,但总也认为这样未曾征求的开辟,会有怎样的失利呢。这未尝不是对同流合污的厌弃呢。谁知道呢?

其实,天很美,沙很白,水很清,日子却辽阔遥远了,成了当年的枉然追忆。这走走停停里,这水岸相间里,这沙土浑浊间,总能让一座孤岛成为无数人的念想。或许,便是可能,让海与天相接,了却湖的愿景。我在想,为什么洱海被称之洱海,或许是圆梦。但这一场风花雪月的梦,终成一场想念,让茶马古道充满着神奇的力量。信与不信,只是一念。或许,没了信仰的我们,会兀自浅薄。也许,这才是信仰的意义,敬畏之心,让尊重成了互不侵犯的尺度。权如此,我们给了信仰,信仰同样给了我们。

一别两宽,各生喜欢。
花语牧场,好听的牧场,许是入秋。牧场的花朵,枯萎了不少。大丽花,在阳光下绽放妖艳的花瓣;玫瑰不语,却让杂草充满了缭乱美;百合花,早已过了绽放的时节,却总把生命留成了不圆满;漫山遍野的蒲公英,随着风儿飘飞,开始新生命的延续;成片成片的薰衣草,让浪漫成了一场场的捍卫,维护着单棵植株的浅薄。其实,一串红和鸡冠花的红颜,让秋天充满了生气。那青黄色的麦田,不远处的人家,立在黑与白之间,成了洱海的记忆。随风扬起的风铃,带着阵阵深意,随风入声。

蝴蝶泉,见过鱼在天上游,却不曾记得泉水的深度。爬山虎也曾因为天水,成了苔藓角落里的点缀。天,像是蓝色的梦。带着棉白色的云朵,试图抓住山脚下的深林。绿树与游鱼,成了白日的梦幻。如果仰望天空,能将视线扩大,那么请尽情享受天涯海角的无边无际。阳光层层穿越,罅隙间,试图与泉水对话。我在想了,这也许才是山水的缘分。在这无边的天际,彼此交流,彼此成为。慈祥的金花奶奶,用着他们民族的热情,努力把生命过活。远不是慈祥,让这一山拥抱人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乡,每个人都想要在山水之间留下与离开。终于啊,还是会驻足,遥望远方不曾遥远的路。兰花,在初秋的节气里,还在绽放。细软的枝蔓,还是会成为蝶舞与蜂飞萦绕的追逐,这个节日里,让绿意仍旧带着原始的冲动。
也许,灯火阑珊之后,才会留有热闹。
入夜,返回了丽江。会惊喜地发现,角落里的美,仍旧带着丽江独有的风情,隐没在城市里。山石、石板、鸡鸣……都成了丽江城的记忆。不那么平整的路,想是不那么平坦的人生,唯有颠簸,方能让行程,充满力量。有时候,又在打转,方使路成了细细咀嚼的稻米。那般平常,才能感受到简单而炙热的难忘。随处可见的爬山虎,随处可闻的花香,都在这一座小楼里迎接朝阳和日落,经历风霜和雨雪。丽江,带着原初的从容,演绎着山水之美,人文之魅力。

9.24雪山,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看你,有时觉得像看遥远的星星。
看起来非常明亮,但那种光是几万年前传送过来的。
或许发光的天体如今已不存在了,可有时看上去却比任何东西都有现实感。”

这也不过是一种深意,在车窗外和车窗内,别有一番滋味。稍有的朦胧感,使得云朵,成了画。也不知是孤独的树再逃离,还是自己再进入树的领地。风,使得树的孤独感与日俱增,却让远方的雪山,成了支撑。任何一座山,都有一座山的传说。像人一般,有着可说的传奇。不曾遥远,让每一个走过的人,拥抱神圣。其实,隔着玻璃盏,会因为层次让风景变了形。然而,这心境却未曾改变。也许,夜路行走时,路灯能够照亮,但对于山脚下的人们来说,黑夜的路需要雪山引路。怀抱敬仰,走一走他们的虔诚之路。

像是一般的路,走得多了,也便成了一般的路。我在想,“在此前的人生途中,我总觉得自己将成为别的什么人,似乎总想去某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在那里获取新的人格。然而最终我想我哪里也未能抵达,无论如何我只能是我。我怀有的缺憾无论如何都依然如故。无论周围景物怎样变化,无论人们搭话的声音怎样不同,我也只能是一个不完整的人。”
雪山,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无言,无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