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个人旧作《教育行思录》
我家的菜刀又钝了。不要说切肉,就是切菜也有点费劲。
总觉得不锈钢的菜刀不快,所以一直用普通菜刀。朋友送我一把厨刀,用着很来劲,就是磨刀麻烦。没有办法,我就常把菜刀放到饭店里。饭店的厨师不会磨刀,但每隔一个大集(农村是隔五天一个大集),磨刀师傅按时来店里给磨刀。磨刀的师傅是爷儿俩,父子轮班到店里来磨刀。
年前,我照例拿着菜刀去饭店,但老板告诉我说,对不起,现在磨不了啦,老磨刀师傅磨不动了,小师傅嫌挣得少,回家干别的去了。那你们的刀怎么办?我们的刀都是自己的师傅随便蹭蹭。这随便蹭蹭我懂,就是找个盘子或者大缸,在盘子底上或缸沿上蹭蹭。别说,就这一蹭,刀马上就快不少。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只管一时。也应了那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说这法我也会,时间长了不行。老板说,我们这里倒是有个师傅会磨两下,但今天没有来,要不你把刀放下,等他来了给你磨磨,磨好你再拿走。我说还是算了吧,把刀放你这儿,今天我也不能做饭了。
手里提着着刀去上班也不是个事啊,就把刀装在档案袋子里。一出门正碰到教语文的刘老师,也拿个档案袋。说年前学生作文竞赛获奖的证书来了,这次不错,光一等奖我们就得了20多个,还有30个二等奖。谈起了学生作文,我问是不是你们平时根本不写作文了。他说不怎么写了,有的个别教师还布置,但大多是小短文练习了。我说难怪。
你又发现什么啦?他听我这样说,就反问了一句。
我告诉他,昨天我去13班教室,看到讲桌上有一个学生写得请假条。请假条是这样写的:我去医务室输液了。无抬头、无主语、无落款,学生倒是不错还知道要给老师留个假条。但是谁?几点去?却怎么也不知道。
老师可以查查少谁啊?刘老师看看我说。
我们先不说怎么来落实这是谁,我想和你说的是现在学生连最起码的请假条都不会写,所以其它应用文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我推测现在语文课上不写作文了。我晃晃我手中的菜刀说,刀是工具,写作也是工具,都需要时不时地磨磨。
其实,岂止是语文课不写作文。理化生学科的老师,也基本不用去实验室做实验了。教材随带的有光盘,在课堂上一放,“比自己做实验还规矩、清楚”。清楚我承认,但学生不会也是事实。那天组织学考考查,巡视组要看考查的情况,我们调来了尖子班的学生。有一个女生连怎样拿试剂瓶都不会,好在巡视组的老师倒是耐心,一点点教学生怎样拿试剂瓶,怎样用玻璃棒。这些都是最最基本的东西,但学生不会。
同样的道理,我们去旅游,现场看到的和买张光盘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尽管旅游时我们只能到某一景点的一个地方,完全不如风景片上介绍的多、细,视角也没有那么广。但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多少张光盘也无法提供给我们的。
英语课上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下面听听力。这段材料非常好,是《哈利·波特》中一段著名的对白。学生听一遍,再听一遍。好,我们再听一遍。我和老师讲,你别说再听一遍,你再让他听一百遍,他还是不会。有老师委屈,说我让学生做过练习了。我问有几个?五个。全班60多人,有5个学生做过了听力练习,能有几个会说?不练习说,只听,一下课就又全忘了。
所以,做饭切菜菜刀是工具。学生学习,听、说、读、写、算、做是工具,你不调动起这些工具来,不把这些工具磨快,学生是学不会的。
当然,知道需要磨是一回事,平常时不时地去磨又是另一回事儿。
教师就是要不停地把学生学习的刀磨快,否则怎么叫老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