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忽悠

作者: 灯塔青年 | 来源:发表于2018-12-07 23:20 被阅读14次

菲利普·津巴多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想要360度无死角说服别人(忽悠和防忽悠),这本书包揽了所有可能。

心理学的书大多数都是研究,或预判一个人的可能行为是什么。态度会影响行为,行为反过来也会影响态度。

这本书甩出来一个「态度系统」,包含了态度、行为以及认知的方方面面

这本书是心理学大师菲利普·津巴多的又一力作,另外一本是《心理学与生活》。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

作者认为关于某个事物和问题的态度、行为、认知和情绪就构成了一个人特有的整体反应系统——态度系统。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到这本书的魅力,我简要地总结一下大纲和甩出几条金句。

1.一个充满影响的世界

社会影响是指通过某种方式达到的对人的行为、态度和信念的改变。

这本书包括了社会影响的所有内容:说服、依从、从众、认识不协调和自我归因、条件反射、社会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的卷入、偏见、非语言交流,甚至阈下影响。

听众的接受能力极为有限,他们能懂的很少。另一方面,他们忘性极大。

既然如此,有效的宣传必须集中局限于很少的几点,而且一定要用标语口号的形式来表现,直到每个人懂得这个口号的意义。

牺牲这一原则而去追求全面,就必然使有效的宣传工作付之一炬,因为人们不能够消化或记住讲给他们的东西。

这段有点长,我简单翻白一下:

要说服和影响他人,别罗里吧嗦的说一大堆废话。

要提炼关键词,直击人心——比如,校训:勤奋务实、文明有爱。

2. 对行为的影响:直接的影响途径

从众和服从是在我们无意识,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做出的行为。

有很多文章和书,一上来就一顿批评我们从众,从未分析深层原因。

作者对此做了详细的解释:

在大多数情况下,从众却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社会的平稳发展要求人们能够遵从与某些特定的规则。对社会规则和社会规范的从众在社会交往中起着润滑作用。

服从也一样,也有很大的社会价值,比如服从国家立法和规范制度。

本书也告诉你在什么情况下不应该从众,什么时候不应该服从。

3.行为对态度的影响:当行为成为信念

我们的行为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态度,过去行为是对未来行为的最好预测。

这些行为科学家之间流传着的信条。

作者津巴多在书中提到了认知失调的概念。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态度不一致时,我们就会产生焦虑感。

行为已经改变不了,我们就会改变我们的态度。

4. 成为影响的对象:说服诉求

5.使说服更持久:态度改变的持久性和行为的结果

6.影响的抵制和接受:说服的阴和阳

相关文章

  • 防忽悠

    隔行如隔山, 忽悠就买单。 谁知套路深, 伤骨又动筋。 遇事不盲从, 方能保自身。 追风易受害, 可怜又可哀。

  • 防忽悠

    菲利普·津巴多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想要360度无死角说服别人(忽悠和防忽悠),这本书包揽了所有可能。 心理学...

  • 防忽悠

    很多人容易被忽悠,无论是学识高低,都有中枪的时候,只是频率多少的区别。 最近看到的两个大忽悠事件是这样的。第一个用...

  • 防忽悠4大定律——《对伪心理学说不》

    近来读《对伪心理学说不》,从中总结出以下4条防忽悠定律,认真学习,定期温习,有助于防火防盗防忽悠,对于强心健脑,防...

  • 防忽悠利器

    走在大街小巷,广告迎面而来,打开网络,广告铺天盖地,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悠的时代。 某宝某猫做的广告:"我的宝适合世...

  • 防忽悠指南

  • 防盗防忽悠

    “我哋练武之人,讲求强身健体,唔係好勇斗狠”,但凡听到这句对白,我脑海中总能快速构建一个场景:正派打败反派后,开导...

  • “忽悠”再见

    昨天出外办事,遇到一忽悠事件,就想来谈谈我们生活中面对的各种忽悠事件,也总结下防“忽悠”方法,以免被忽悠。 事情是...

  • 相信科学防忽悠

    现在的广告宣传他们所传递都是信息,好多东西是经不住推敲的,犹如断章取义。 现在为了能够生出聪明健康的宝宝,每一位新...

  • 防忽悠!防洗脑!读《学会提问》

    防忽悠!防洗脑!读《学会提问》 文/Pinky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别人有意无意兜售给我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防忽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lf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