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之家
聚焦悲剧三重结构,体味巴金“中国良心”——《小狗包弟》第二课

聚焦悲剧三重结构,体味巴金“中国良心”——《小狗包弟》第二课

作者: 关耳方 | 来源:发表于2017-09-30 19:40 被阅读165次
一、教材分析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都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生命感悟。《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散文巨著《随想录》,叙述的是作者在“文革”期间无力保护家中的小狗免遭劫难的一段憾事。本篇课文的价值有三:1.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人性扭曲、生命因特殊的政治原因被彻底漠视的社会现实;2.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所具有的警醒人心的力量;3.以小见大的表现匠心,抒情上的互文手法、春秋笔法给学生提供了阅读和写作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情脉应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因为年幼,缺乏对“文革”历史背景的了解,在理解作品情感内涵时容易表面化,不能取得预想的思想升华和情感共鸣。同时对文本狗的悲剧——人的悲剧——时代的悲剧这种复合式的内在结构,以及作者的互文式写法、以小见大的表现匠心,抒情上的春秋笔法更容易感知虚位。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的情脉。

2.精读课文,感悟以小见大的言语表现智慧。(教学重点)

3.品味重点语句,学习互文式的写作手法及对比、正侧面描写结合所体现的抒情上的春秋笔法。(教学重点)

4.研读狗—人—时代这三重悲剧,体味文革中人性扭曲的社会现实和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由多个问题串联而成,环环相扣,试图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启发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探索求知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与知识发生碰撞,激起联想,产生疑问。

2.交流讨论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各抒己见,培养学生 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性。

五、教学流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人狗情未了”的故事,讲述的是作者的一条可爱小狗在文革时期的悲惨命运,随着故事的展开,作者的情感也波澜起伏——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疚,对文革时期的苦难,还有包弟、巴金的不幸有了初步的认知。

这节课,我们将从悲剧切入,深入感受文本的情感内涵。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研读悲剧性(小狗→人→时代)

1.感悟狗的悲剧

①小狗包弟是一只怎样的狗?文章中何处可以体现出来?

明确:(正面)怕生识趣、客厅作揖、守候亲热+(侧面)日本客人拍摄包弟、日本客人过问包弟、爱人讨骨头喂包弟→包弟的聪明可爱、伶俐乖巧、有情义、懂人性。

②包弟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

充满灵性、温情、生趣的包弟最终落得个被开膛剖肚的命运,这也是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给人看。

2.感悟人的悲剧

①巴金送走包弟后,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轻松——沉重——歉疚

②作家为什么轻松?

因为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这里可适时解释何谓“四旧”。

③作家为什么沉重?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沉重?

为什么——

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小狗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沉重的包袱。

何处——

A.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明确:“解剖”的两层意义——为了自保,送走包弟后对自己灵魂的解剖(明);对不能把握自己命运,任专制者摆布的社会现实的解剖(暗)。

B.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

明确:一般对亲人的死亡日期也不会记得如此清晰,对一条狗的死亡时间却记忆犹新,说明巴金对包弟的思念之深,自我的忏悔之深,煎熬之重。这是抒情上的春秋笔法,可用激疑法让学生深味。

C.邻居倒垃圾,葡萄藤被挖走,家门口添了大化粪池。

明确:对这一切无动于衷,可见作者的耻辱感已被内心的忏悔之痛所覆盖。这也是抒情上的春秋笔法,可让学生读其中的部分抒情句。

D.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煎熬。

E.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3.感悟时代的悲剧

①作家为了保护自己及家人不被牵连,遭致迫害,把一条小狗送上解剖台。与狗命相比,人命更贵重,这样做好像也无可厚非。并且有读者解读说,和被人打死相比,小狗被送去医院也是一种有尊严的死,巴金为小狗做了彼时最好的选择,他需要那么痛苦、自责、忏悔吗?为什么他会这样?

明确:从巴金个人角度看,包弟乖巧可爱、通人性、重情义,“我”和它之间有着深厚的友爱,可以说包弟代表着美好、善良与温情,从这个意义来讲,“我”送包弟去实验室受“解剖”的行为,剥去了“我”人性的外衣,暴露了“出卖”美与善的丑恶一面,所以巴金因自己丢失了美好的人性而痛苦不堪。

从社会角度看:残酷而荒谬的文革使得人性扭曲,那个时代,变节者、卖友者、落井下石者并不少见,民族陷入灾难的原因正是国人人格的萎缩。这是时代的悲剧,所以作者在抒发个人情感的时候,也对当时扭曲的社会进行了批判。作者欲用近乎苛责的灵魂拷问,呼唤美好人性的觉醒与回归。

②文章不只写了巴金与包弟间的悲剧故事,而且在开头写了艺术家与狗的悲惨故事,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引出话题,为下文做铺垫,暗示包弟的悲惨命运,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内容上:运用了互文式写法、对照,突出人不如狗的主题。

相同之处都是讲述一个人和自己亲近的一条小狗在“文革”中遭遇的不幸。

相异之处在于艺术家的故事中艺术家遭遇毒打时,熟识的、不熟识的人都躲着他,小狗却一如既往地冲上去跟他亲近温存,不离不弃;巴金的故事中巴金在“文革”抄家的风声越来越迫近时,为了自保不得不将小狗送到医院解剖。

人没有了人性,却具有了兽性;被视为兽性的狗,却具有了人性。这是一种互文式写法,即作者所写的那条义狗,实际上是另一视角下的小狗包弟,他们在精神内质上是同构的。

两则故事相对照,暗示类似的事是普遍发生的,人的冷漠、势利、残酷与小狗的热情、单纯、讲友情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人不如狗的主题,揭露了那个是非颠倒时代的罪行。这样安排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深化了主题。

③学过的哪些文章中还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小狗包弟》不止写了一只狗和一个人的悲剧,还有人性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散步》《背影》《社戏》《变色龙》《最后一课》《一件小事》这些篇目都善于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深刻的立意体现在极平凡的小事中,有以小见大、尺幅千里的表现效果。

(三)万水千山总是情——情感升华,坚守良心

1.激疑:一个荒唐的时代结束了,巴金先生难道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经历者、见证者、回忆者吗?

明确:还是解剖者、拷问者、20世纪中国的良心。

2.小结:历史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沉重的教训,还有宝贵的经验,所以巴金在《小狗包弟》里自我解剖、自我反思、自我拷问,化悲痛为力量,变教训为经验,提醒国人,时刻不忘说真话。他用自我反思的勇气和气度、对良知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来唤醒我们民族大众重拾勇气,敢于暴露自己的精神缺陷,敢于面对自身的怯懦和愚昧造成的历史的罪恶。因此,巴金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也曾说过:“我是用良心写作的。”

六、板书

                          小狗包弟

                            巴金

                狗

                  ↓

悲剧        人                        良心

                  ↓ 

              时代

相关文章

  • 聚焦悲剧三重结构,体味巴金“中国良心”——《小狗包弟》第二课

    一、教材分析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都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

  • 《小狗包弟》巴金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

  • 巴金的199句名言

    巴金 年代: 近现代 巴金作品: 《家》《怀念萧珊》《随想录》《灭亡》《秋》《春》《小狗包弟》《海行杂记》《憩园》...

  • 君有奇才我不贫,挥手自兹去他乡

    今天提笔写写我的一个朋友,大家总是叫他包弟,(出自巴金的《小狗包弟》) 顾名思义,他就像一条小狗一样赖皮可爱,自从...

  • 葡萄架与熬煎

    少年读《小狗包弟》,满心为包弟辛酸,并没有看到包弟背后那个身影。如今读此文,才好像触摸到一点巴金如在油锅里熬煎的心...

  • Day12《小狗包弟》读后感

    高中语文必修1 第三单元 8.小狗包弟(巴金) 巴金先生的作品,我其实只看过《家》《春》《秋》,写得真好! 至于《...

  • 小狗黑将的故事

    看了巴金先生写的文章“小狗包弟”,里面有一段描写包弟的文字,我摘抄如下: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

  • 狗狗回忆录

    狗狗回忆录 北极雪蝶 周三的大学语文课上学习了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

  • 忠诚,人不如狗

    巴金在《小狗包弟》中说了一个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很感人。 艺术家的邻居有一条小狗,他时常拿食物款待它,与小狗成了好朋...

  • 小狗小雪

    —— 至那只陪我长大的狗狗 亲爱的,作家巴金曾写过一篇文章,名叫《小狗包弟》,用来纪念他曾经养过的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聚焦悲剧三重结构,体味巴金“中国良心”——《小狗包弟》第二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sn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