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情怀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为何说薛宝钗是儒家思想的代言人?越懂她的智慧,越懂“仁”

为何说薛宝钗是儒家思想的代言人?越懂她的智慧,越懂“仁”

作者: 小说家郭大侠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19:53 被阅读267次

《恺叔说红楼梦》第118期

阅读《红楼梦》的时候,你会发现儒家思想在这本书中无处不在。

相信你一定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夫子说:“仁者,爱人”,那谁是《红楼梦》中最具有儒家思想、最懂得去爱人的那个人呢?

在我看来,这个人就是宝钗。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她是《红楼梦》里的所有人物中,把“爱人”这个行为诠释得最好的。

那宝钗具体是如何表现出自己“爱人”的呢?

在我看来,可以从她的以下三种行为看出来:

1、报怨以德

在《红楼梦》第45回写道,黛玉犯了咳嗽旧疾。宝钗等人来看望她的时候,才说上三五句话,黛玉就厌烦了。

众人都体谅黛玉正在生病,且因为她素日的身体就很娇弱、受不得委屈,所以就算黛玉接待不周,礼数粗忽,大家也不苛责她。

换做是你来看黛玉,才说上三五句话,她就不想聊了,你之后还会继续来看黛玉吗?

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再来看她了,有些人甚至还会落井下石说,黛玉完全不懂人情世故,情商指数为负。

但是,面对之前经常对自己冷嘲热讽的黛玉,宝钗并没有这样做。

之后,宝钗又过来看黛玉了,并对她说,不如请一个更高明的大夫来看,并建议她每天用燕窝熬粥,这样能滋阴补气,胜过吃药。

宝钗的报怨以德,让黛玉大为感动,并引发了她的自省。黛玉于是对宝钗说,自己是一个多心的人,以前觉得宝钗是心里藏奸。但是,如今看到宝钗这样真心为自己着想,黛玉意识到之前的自己是错怪了宝钗。

然而,黛玉觉得自己在贾府不便开口要燕窝,并感叹道自己父母双亡、又没有兄弟姐妹,是一无所有的人。

对此,宝钗不但在之后派人给黛玉送来了燕窝,还劝解黛玉说,自己和她其实是同病相怜,只是因为还有一个母亲,所以比黛玉略强些。宝钗虽然还有一个哥哥薛蟠,但却是不成气候的人。

宝钗劝黛玉做个明白人,不必做“司马牛之叹”。

“司马牛之叹”出自《论语》,说的是司马牛这个人,曾经忧心忡忡地对子夏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回答他说:“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正因为宝钗能做到“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所以她到了贾家之后,黛玉和迎春姐妹等人,都成了她的好姐妹。

这不正是因为宝钗懂得“爱人”、而引发的结果吗?

2、雪中送炭

在《红楼梦》第37回写道,史湘云豪气冲天地对众人说:“明天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

有人请客,众人当然求之不得。

然而,湘云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经宝钗提醒,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那几串钱月钱,连盘缠都不够,又怎么能请得起大家吃大餐呢。

湘云如果为了这件事情开口问家里要钱,她那抠门的婶子肯定会大发牢骚。湘云如果问贾府这边要钱,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

正当她如陷雪地、左右为难的时候,多得宝钗挺身而出,帮湘云精心安排了一顿丰富的螃蟹宴。

不仅是吃的螃蟹、果子、酒和茶,连在什么地方吃,怎么弄法最干净,宝钗都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当从湘云口中得知,这一切都是宝钗安排的,贾母更是忍不住夸宝钗细致、凡事想的妥当。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宝钗对湘云的雪中送炭,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级的“爱人”呢?

3、推心置腹

在《红楼梦》第74回写道,家境贫寒的邢岫烟,来了贾家之后被王熙凤安排住在迎春那里。迎春是个有气的死人,她连自己都尚未照管齐全,更加不可能懂得如何照顾邢岫烟。

邢岫烟的生活用品,时有短缺,幸得宝钗暗中接济。不过,宝钗一直很低调,没让左性的邢夫人知道,不然她就会多心和说很多闲话了。

有一天,宝钗和邢岫烟在去看黛玉的路上相遇。天气冷得很,但邢岫烟却穿得十分单薄。宝钗静悄悄地细问之下,才得知每隔三五天,邢岫烟就要出钱打酒买点心给那些妈妈吃,每个月还要把一两钱送出去给父母,所以她那二两月钱根本就不够花,只能把棉衣拿出去当了。

宝钗之后很快派人帮邢岫烟赎回了棉衣。

而在得知探春给了邢岫烟一块昂贵的碧玉佩之后,宝钗跟邢岫烟提到,这些华丽妆饰,原出自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自己七八年前也是集富丽闲妆于一身。但是,随着薛家的经济状况大不如前,宝钗也是能省则省,所以如今自己从头到脚,都没有这些富丽闲妆了。

她因此推心置腹地劝邢岫烟要随时守分、不要跟别人攀比,邢岫烟后来也按照她说的去做了。

可见,宝钗不但给了邢岫烟在生活上的支持,还给了她在精神上的支持。

试问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级的“爱人”呢?

综上所述,宝钗做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她爱人的行为都是发自真心的。

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德不孤,必有邻”,因为有德,所以宝钗并不孤独,她身边的很多人都喜欢她。黛玉、湘云她们更是视宝钗如同自己的亲姐姐一样。

湘云说,如果有一个像宝钗这样的亲姐姐,自己虽然从小就父母双亡,但是也可以释然了。

可见在湘云眼中,宝钗对自己的好,可能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未必能做到。

能得到湘云如此高评价的,除了宝钗,也是没谁了。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大夸宝钗是有德之人。

在我看来,越有德、越有儒家智慧的人,越懂宝钗。

在宝钗的身上,闪烁着儒家智慧的光芒。

不懂儒家智慧的人,何以懂宝钗?何以懂《红楼梦》?

对于宝钗和《红楼梦》,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动。

相关文章

  • 为何说薛宝钗是儒家思想的代言人?越懂她的智慧,越懂“仁”

    《恺叔说红楼梦》第118期 阅读《红楼梦》的时候,你会发现儒家思想在这本书中无处不在。 相信你一定知道儒家思想的核...

  • 越有智慧的人,越懂薛宝钗

    《恺叔说红楼梦》第107期 《红楼梦》第5回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渴望达...

  • 越懂老子的《道德经》,越懂薛宝钗

    《恺叔说红楼梦》第110期 “情商专家”蔡康永和著名作家咪蒙都说“情商高,就是懂得好好说话”,那什么是“好好说话”...

  • 越成熟的人,越懂薛宝钗的智慧

    《恺叔说红楼梦》第123期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在...

  • 👧

    女孩子就是你越懂她,她越温柔;你越宠她,她越离不开你

  • 当女人动情时

    巴尔扎克曾说:爱情越热烈,越真诚,就越要含蓄。 或许,正是因为含蓄和矜持,许多男人有点不太懂女人们的心思,不太懂她...

  • 《红楼梦》:越懂袭人的智慧, 越懂曹雪芹的叹息

    《恺叔说红楼梦》第116期 在《红楼梦》第5回,作者曹雪芹写给袭人的判词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

  • 随笔

    喜欢粘人 是因为好不容易遇见 懂的人或者 能让我们放下防备的人 越孤独越希望有人懂 越希望有人懂越孤独 遇到了就会...

  • 越懂接受,越自由

    文|武志红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的人格就是这个人过去所有人生体验的总和。 从这一点上而言,任何过去...

  • 越懂薛宝钗这三点智慧,你的情商越高

    《恺叔说红楼梦》第91期 在《红楼梦》第35回写道,贾母当着众人的面夸宝钗,说:“提起姐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

网友评论

  • 红学砖家:宝钗不是寻常之人,后来因为没有进入宫才下嫁给宝玉的小选妃之前宝钗一定受过高等教育,大气上档次也未可知!你想伺候皇上的人,可不是一般的明事理!
  • 草原牧牛:喜欢宝钗

本文标题:为何说薛宝钗是儒家思想的代言人?越懂她的智慧,越懂“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bsv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