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句励志的话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不仅听之于心,还授之于人,之所以对它认可,因为它是对内心最初的坚守。细品这句话,不忘初心其实无关乎成功与否,却是能否真正到达终点的关键,忘了初心便在开始于起点的征途中迷失入了岔路。
然而我最近对它不能像以前那样继续推崇,因为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初心有可能是不仅咸鱼还慵懒的理所应当,那么在这条路上无论坚守多久,即使走到终点依旧是一条咸鱼。悲哀的是,我并不能明辨自己的初心究竟是哪一种,这也无可厚非,王小波曾这样评价人的自知:人是轻易不能知道自己的,因为人的感官全是向外的,比方说人能看见别人,却不能看见自己;人可以对别人有最细微的感觉,对自己就迟钝得多。这话说的很巧,又妙,就像现在其实碌碌无为的慵懒却冠以堂而皇之的理由一样。
认识到这点后变得很怕,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有一天突然对自己深信不疑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后的惶恐一样。我在想,是不是人生里存在着不值得始终的初心,是不是它还在越来越多。
这个诱因来的有些偶然,说来惭愧,选择研究生的初心其实是想要一个985的硕士文凭而已。这里面除了那张纸再没有我想要的任何,恨不能躺着度过两年半的时光,然而我又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做不到头阵都很不是滋味,这两者显然无法和谐。就像武侠世界里高手是做不到退隐江湖的,即使退在江湖也无法隐。我在一个项目里,临危受命,背水一战,奋勇向前,最终胜利。这个过程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完结后我在回味时发现和初心好像有很大的偏差,我发现我并不能做到在这里慵懒混迹而怡然自得。就像有的人在宿舍里室友都早早的起床出去了也能独睡的香甜,而有的人却再多懒一分钟都心虚的要命,显然,我是后者。我再深入思考时,对初心有了全新的认识。
人是能够在环境里自我提高的,而随着自我格局的不断提升,视野的不断开阔,就会越来越脱离曾经的小我。就像不自觉中发现曾经眼里的大事绝大多数都是鸡毛蒜皮,这并不是学识有差距,也无关乎对错,而是格局已不在一个层面。这点对于自我也同样,提高的自己审视过去的自己,是无法高评的,那么当时的初心就有可能不再苟同,出现偏差已是必然。
人到了一定年纪,不能改变世界就要接受自己的平庸。这话不假,只不过这个一定的年纪不知多大,我发现平凡对我是一件比无能为力还痛苦的事情,就像批量生产的玩具连设计者都辩不出彼此的区别。所以,我甘愿螳臂当车般不自量力的去永远试图改变世界,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平凡让开脚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初心,我会不断的修正它,希望它能一直始终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