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说:人老了,总是会怀念以前年轻时候在文工团里服役生活。
冯导今年快六十岁。这种知天命的年龄,有多少人到了退休年龄选择在家安享晚年,觉得儿孙满堂便是福。"三十岁,我可以妥协,退而求其次,因为来日方长;但我已经快六十岁了,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我就不愿意妥协了,因为时间无多。”这是之前他在《我不是潘金莲》上面对媒体和大众对于此次他采取新的电影录制的方式的质疑,其中的一句回应。

我们来拍一部以前在文工团的生活电影吧。
同是曾在文工团服役过的严歌苓很快创作出了初稿——《你触摸了我》。一部好的电影也许就是同时冗杂和磨合了导演和编剧的共同想法,使之减少个人主观情感色彩,更贴近故事和现实社会的本身。
于是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又可以看到冯小刚不合时宜的矫情和怀旧,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表达出严歌苓冷静以及悲情人性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那么这样的芳华也许才更符合那个动荡年代的生活气息。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们的国家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主要领导人去世、四人帮粉碎、改革开放、恢复高考......那一代的年轻人深深印上时代的烙印。
有一句话说的是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还有一句话说的是你习惯做一个好人,当你犯了一件错,无论大小,人们很有可能无限放大你的过错。因为你的做法冲破了原因人们思想上给你的自定义,当大家主观意识上都无法接受时,便不由自主把这种错误都施加在你的身上。刘峰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他是大家眼里的活雷锋,是行走中的好人好事楷模,他什么都会,谁的忙都帮。

所以即使是当何小萍因为身上有异味以及不合群备受大家排挤时,他也毫不犹豫充当起男伴舞的角色。这里面的情怀未带任何的感情因素。只是对于何小萍来说这就像一道光,足够了。
所以当刘峰因为“告白”事件受到处理时,只有何小萍依然能够直面所有不怀好意的目光,大声地说:刘峰!明天你走时,我去送你!
一边是锦绣年华,一边是乱世如麻。文工团里的姑娘们和小伙子依然在歌舞中优雅绽放。而此时的何小萍在文工团里受尽了冷眼和嘲笑不禁心灰意冷选择放弃代替卓玛A角的表演,也许只有在战地救死扶伤才能让自己感觉到生命的价值以及认可。

刘峰也在这时投入了前线,枪林弹雨从来都是不长眼的,无论你多么优秀多么高贵或者贫贱,一心想寻死的刘峰在面对战场上血肉横飞的战友横尸片野时,也曾浮现起当初他心目中的女神林丁丁。他默默地想,也许他死了,她就不得歌咏着他的名字,不得不把他的名字念及千万遍~
故事的两条线又交叉在一起。战争停止了,文工团需要被解散。那个充满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充满了那些人的欢笑和泪水,如家如港湾的地方,毫无预备地要求大家各奔东西。

影片的最终处理方式并未把太多笔墨放在其他人的身上,我们依稀可以猜得到这些人最终的归宿。
比如陈灿的爸爸是昆明军区的区长,这个秘密他隐藏到故事快结束才说。在电影的开头也曾和郝淑雯 起冲突,他气恼地说:干部子弟的就了不起吗! 而 郝淑雯傲娇地怼他一句:革命江山都是我们打下的,干部子弟的就是了不起。
如果说郝淑雯自带一种贵族骄傲的底气,那么陈灿选择隐藏秘密也许和他的个性与关,他似乎不喜欢争名夺利,在芳华里选择一个做一个浪漫情怀的少年,那些战争和革命似乎都离他遥远,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影中他会萧穗子产生感情。但是当文工团被解散后,陈灿却选择郝淑雯,千千万万个:喜欢你,抵不过现实中一句门当户对。于是当郝淑雯带着儿子来海口看丈夫时,提及陈灿也是颇闲无奈。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改革开放后,很多人选择下海经商,有多少家庭物质需求提高了,但是精神上面的缺口却越来越大。
小有成就的萧穗子对于过往的情怀也一笑而过。林丁丁也如愿出国嫁给了富商……大家看起来都似乎如愿有了最好的归宿。而唯有刘峰和何小萍在经历大风大浪,看尽人情世故后更加懂得惺惺相依。电影的最终,何小萍一句:你能抱抱我吗?瞬间让多少屏幕前的观众泪崩~


我们且不说,这部作品本身剧情的好坏。毕竟严歌苓的写作功底无可厚非,而冯小刚又是引领中中国大陆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只要你能从故事中任何一个人身上找到属于你的影子或者结局的慰藉,我想,那么它算是成功的。
如果芳华从来容易逝,然而,隽美永存你我心间。为一代人的青春年华打Cal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