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朋友圈,突然看到了一个同学在青岛开了个烘焙店,自己在朋友圈写到,新的开始,新的机遇。我默默地点了赞。
人高大帅气,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一个大男孩。
青岛,就这二字,突然把我的回忆拉回三年前。三年前不顾父母的反对,辞职从烟台离开山东,回家创业。基本属于头脑发热的状态。
后来因为大学毕业时和同学的约定,务必每年回一趟山东一次相聚。地址不限,青岛,烟台,济南都是回去的地方。
大学是在烟台读的,毕业以后也就因工作留在了烟台。细算一下,在烟台一共呆了有6年,不多也不少,有时候和父母聊天说,其实在我的生命中也算我的第二个家乡了。空气好的令人发指,远比我的老家黄土高坡好。
海风习习吹过,湛蓝的天空纤尘不染,惹得人满生欢喜。常常和室友聊天说,真想就在这个地方一直呆下去。
大学的生活总是单调而充满激情的。单调的课程的乏味,应用型学科却天天呆在教室里听理论,乏味而无力。充实的是课程之下的课外活动确实丰富。参加的各种社团锻炼可我的口才,这可能对我以后创业是最大的帮助了。
时间渐渐有过,我和室友相处的时间因为毕业而分开,临近离开学校大家约定,这个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大家的情意还一直都在。其实如果时间允许的话,都回来聚聚,看看,聊聊近况。互相拥抱告别,并答应彼此。
一年一年过得很快,每到年底的时候,群里就开始嚷嚷联络大家看什么时候相聚比较合适。选时间选交通方式选住地,忙的不可不亦乐乎。怎么说一年能相聚一次对于异乡的来说实属不易。但还是很珍惜这种机会。能交往到现在的,其实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溶于彼此的血液中了。我是这样理解这个的。
聊聊彼此的近况,人生发展的路径,欢声笑语中总有不一样的东西出现,新的想法和对这个世界不同的见底。父母其实很支持我的这个活动,不要仅仅看着自己的一片小天空,外面的天空很是精彩。即使不生活在外地,但是交流不能少,这是你不与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落伍的一个方法了。
去年聚会选择在济南。专门去大明湖看了看,冬天大明湖有一种不同的景色,萧瑟中有一种坚强。人很稀少,却也有种不同的意境,甚是喜欢。我们几个人互相拍照留念。感慨道,大冷天的居然还有心情看这,其实更应该在这样的日子里看看,因为难忘,所以可以铭记。大家哈哈大笑。
啰嗦了这么久,其实最想说的是,友情绵长,大家因为彼此性格相近,气味相投,才能有这一年一聚会。珍惜,可能在当下是个用烂的词汇,但是这种365天之中,只遇见1-2天的感觉,却格外让人觉得珍惜。
少即是多。不去刻意讨论对错,但事实确实如此,愿友谊长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