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的半城生活

作者: 扶摇Lucy | 来源:发表于2017-04-23 08:59 被阅读152次

漠河是黑龙江最北的城市,但是一方面天气渐冷,且越往北越冷,南方人实在不抗冻。另一方面,在大兴安岭连绵不绝的祟山峻岭中穿梭,不但需要厚衣服,还要有点豹子胆。而这两者,我都欠缺些许。

所以我的往北路线,从哈尔滨经绥化,过北安,五大连池,最后抵达黑河,就戛然而止了。

在北安,我买了最早一趟去黑河的火车,早上8点出发,晚上8点到达。从地图上看,北安与黑河就隔了个小兴安岭山脉,一个相邻城市的距离,居然要从早上8点走到晚上8点,我买的是公交车票吧?

虽然半疑惑的嘀咕着,我还是乖乖的踏上了第一趟去黑河的列车。车况很差,火车开动的时候,哐啷哐啷的响。粗糙的木板凳,硬硬的,想到接下来12个小时的行程,我不由得同情起我可怜的臀部来。

我很快明白了,为什么不算长的距离,要从天明走到天黑,因为这趟火车是见个村庄就要停靠的超慢车!村民们带着地里的瓜果蔬菜,米粮食物,甚至咩咩叫的山羊,在火车上上上下下,来来去去。一直到快进入兴安岭林场了,这种情况才有所缓解,也得以让我能将视线投向火车外的景色。

或许因为小雨初过,兴安岭的能见度较低,云雾似玉带一般在林间萦绕徘徊,林中的一切如梦似幻。正暗自感叹天空不作美,不能一探究竟的时候,一缕阳光似瀑布般倾泻而下,穿过树梢,照在斑驳而沧桑的树干上,一片片丛林就像点燃了生命力一样,奋勇的拨开迷雾,深深浅浅,穿黄着绿的初秋景致,在面前肆无忌惮妖娆多姿的打开来。

真正的叠翠流金,真正的层林尽染!

火车抵达黑河的时候,城市已经灯火通明,老板的朋友,张老板的小车已久候于此。吃过晚饭,张老板特意开车带我绕黑河一周观赏城市特色,最后来到江边广场,欣赏黑河夜景。

张老板五十开外的年纪,是土生土长的黑河人,热情而健谈,对黑河的古往今来了如指掌,他指着与黑河隔江相望的那处灯火辉煌的地方说,看,那就是俄罗斯的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离我们最近距离仅750米。顿了一顿,他又有点骄傲有点愧疚有点惆怅的说了一句,那里有我的庄园,我的妻儿,我的家。

我大为纳罕,刚才一起吃晚饭的不是你的妻女?

也是。张老板幽幽的长叹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香烟点燃,吐出一圈烟雾,慢慢的打开话匣子,道出了一段辛酸的往事。

张老板出生于50年代初,家中兄弟姐们6人,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兄弟姐妹们早早的就出来谋生计了,因为地利条件,张老板经常偷偷往返于中俄两国之间,干些倒买倒卖的活,来贴补家用。18岁的时候,爱上了一位叫贝拉的俄罗斯姑娘,恩,应该叫苏联,那会苏联还没解体。

原本娶个苏联姑娘也不是件多大的事,黑河就有很多苏联姑娘在此结婚生子,安家立业了,很快贝拉就怀上了孩子,两个人开始有模有样的过起了居家的日子。

但是,轰轰烈烈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席卷了全国各地,四清五反,打击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等等,弄得这个小家苦不堪言,贝拉不堪其扰,更为了一双儿女着想,不得不带着儿女们返回了苏联。

等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张老板想把贝拉和儿女们接回家来,但是被之前的生活折腾得心有余悸的贝拉已经心灰意冷了,反而力劝张老板忘了她们,回去再找个中意的人好好过日子。

之后在家人逼迫和催促下,张老板又娶了如今的妻子,并生下了一个女儿。但是隔河的那个家,一直在他心里沉甸甸的挂着,念着。随着张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这份挂念也越来越强烈。之后他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偷偷以贝拉的名义在苏联买了地,买了庄园,希望可以减轻贝拉的负担,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如此几年之后也慢慢得到了贝拉的默许,周旋于两城的两个家,开始了所谓的半城生活。

那你现在的妻子不闹吗?听完这段沉重的往事,我不胜唏嘘的问道。

怎么不闹?什么招都使过。可是我能有什么办法?一边是爱,一边是责任,我如何取舍?怪只怪命运的阴差阳错。张老板眼睛盯着忽明忽灭的烟头,陷入了沉思。

江边广场人声鼎沸,江水寂寂无声的流过,对岸的灯光在夜色中璀璨依旧。

时光在无言的流淌,少时的诺言,中年的责任,哪一种都无法轻易放下。

岁月因爱而美丽,岁月也因爱而疼痛。

PS:文中场景发生于2002年。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第十一天

学号-3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黑河的半城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cr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