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215】良知为体,适时而变。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22】以良知为要,不以功利相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4】克制物欲,存养良知。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8】戒慎恐惧之心就是良知。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60】践行天地良知,简约却不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70】致良知需要养成习惯。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37】良知在有为,更在于无为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44】良知良能,殊途同归。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69】良知的本质是真诚恻隐。
-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125】良知靠体认,功夫需锤炼
【黄勉之问:“‘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要如此否?”
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你若执着了今日当受的,便一切受去。执着了今日不当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莫。便不是良知的本体。如何唤得做义?”
以下门人黄省曾录】
黄省曾,字勉之,苏州人。 黄勉之问:“《论语》里说:‘没有什么事非要怎样的,也没有什么非不要怎样的,一切只是以义为标准。’是要每件事都要这样呢?”
先生说:“每件事当然要这样处理,只是要掌握事情的本质才行。义就是良知,良知自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没有那么死脑筋的坚持。就好像受人馈送,也有今天应当接受,明天就不应该接受的。也有今天不应该接受,明天就应该接受的。如果你执着于今天可以接受,就接受了今天所有的馈送。或者执着于今天不应该接受,就拒绝了今天所有的馈送。那就犯了‘适莫’的毛病。这就不是良知的本体。如何能叫做义呢?”
良知是本体,应用有场景。良知就是要在每件事上格物,以善恶为尺度,而非时间。因此,《论语》里说的“适莫”说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犯“我执”的毛病。“我执”就是我一直坚持自己主观的意见,不知变通,死脑筋。同样一件事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处理的方法都有可能不同,不能简单的沿用习惯和效仿,否则,我们学了点皮毛还以为取得了真经呢。凡事看本质,才能抓住要领,良知而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