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消费特色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作者: 鸭梨山大哎 | 来源:发表于2017-11-18 17:03 被阅读73次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关于作者

黄光国,资深心理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博士,创办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曾担任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亚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学会会长等重要学术职务,同时也是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

关于本书

本书教你理解中国的人际交往行为。它深刻剖析了在关系社会里获得资源的途径,同时为读者阐明中国文化所认可的交往准则。更重要的是,本书告诉你如何才是有面子,如何才能不丢脸,为你过真正体面和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提供了一面镜子。

核心内容

面子的本质,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认可。它可以分为道德脸面和社会脸面。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像仁、义、礼、孝等等,都是在解决怎么分配资源的问题,或者说是在解决给谁面子、不给谁面子、给多大面子的问题。传统伦理文化决定了很多华人企业家的经营心态,进而决定了他们企业的组织形式。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面子”和两类因素有关

一类是人的道德,称为“道德脸面”;一类是人在社会中的身份、能力,称为“社会脸面”。
在道德脸面上,老人和小孩可以得到很多宽容。
社会脸面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从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者声望。社会地位高的人面子就大,就可以决定怎样支配社会资源。但地位高低是相对的,一个人在不同关系之中有不同地位。有些人会虚张声势,把自己伪装成地位很高的样子,所以“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脸”更多是指道德脸面,而“面子”更多是指社会脸面。某些人为了要面子,可以不要脸。
面子关系到一个人在他的关系网里地位的高低,关系到他是否容易被别人接受,以及他能否享受某些特权。因此中国人非常重视面子。

二、“面子”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分配

假设你掌握社会资源,他人对你提出请托,你的态度将取决于你们之间关系的远近。因为接受请托需要付出资源,甚至承担风险。并且资源总量有限,增加一方就必将减少另一方。
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是工具性关系,需要公事公办,执行公平法则;家人间的关系是情感性关系,需要平均分配,执行需求法则;介于二者之间的是混合性关系,需要考虑付出和回报,以及关系网内其他人的反应,执行人情法则。混合性人际关系中,资源分配者会考虑人情和面子。掌握较多社会资源,能够以自身资源进行交换的人,面子较大。如果最终不能满足对方请托,中国人通常采用拖延的对策,以免损伤对方面子。

三、儒家伦理本质是资源分配问题

儒家归纳出人类社会中的五种伦理关系,就是所谓的“五伦”: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君臣。
儒家提倡处理这五种关系的原则是“尊尊”和“亲亲”,“尊尊”是地位的高下,“亲亲”是关系的远近。人际交往中,应该按地位高下决定谁是“资源的支配者”,再按关系远近决定资源分配或者交易的法则。

四、仁、义和礼是儒家最重要的伦理原则

【详解】按仁、义、礼的标准分配资源
首先,资源的支配者要按照“仁”的要求,判断与请托者的关系远近。儒家所主张的“仁”,不是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而是按照亲疏远近有所等差:近的是情感性关系,远的是工具性关系,介于这二者之间是混合性关系。接下来,根据关系的亲疏,恰当地选择采用需求法则、公平法则还是人情法则,就是“义”。最后,面对混合性关系,应在考虑利害得失之后,适当地决定怎样采取人情法则、进行人情交易,而这种判断必须符合“礼”。

五、面子与儒家家庭关系

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他父母的延续,父母的生命又是祖先生命的延续。所以我个人的面子也是包括我父母、亲人在内的“大我”的面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儒家社会里,父母通常会鼓励子女追求社会所认可的“杰出目标”。孝道讲究“父慈子孝”,子女应当尽力追求成就,以满足父母的期待。

六、过年的人情往来

人情往来是为了拉近关系,维护关系网。人脉关系也是一种可以用来交换的社会资源。过年时最容易看出人情远近、面子大小,要是不经常走动拉拢,关系就渐渐淡了。为了以后办事方便,你得给长辈和领导拜年,存下一份人情。到领导家拜年,可以夸夸他的孩子,这会让他感觉有面子。因为父母对孩子负有责任,他们是荣辱与共的。
春节是礼品销售的旺季。中国人选购礼品的标准是“随大溜”,有知名度、能象征地位的品牌最受欢迎,其次是有民族味、中国风的礼品。礼品一般不必太有个性,流行才最重要。

七、人情与中国家族企业组织形式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决定了很多企业家的经营心态,进而决定了他们企业的组织形式。在他们的大型家族企业里,人员分成三个层次:最核心的高层,是和老板关系最近的人,比如他的家人和少数亲信“自己人”;在中层管理人员层级,主要是老板亲信的“自己人”,很少有老板的家人;而最底层的普通职工,则是和老板没有特殊关系的“外人”。
三种人对老板和企业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可以说这是三种企业文化:一种是家族文化,讲究感情和责任;一种是差序文化,差序就是等级的意思,讲究忠义和人情;还有一种是制度文化,你出钱我办事,讲究利害得失。而在外资企业或者建立了现代规章制度的中国私人企业里,明确的管理规章会让主管们依据公平原则与下属交往,带来更和谐的人际氛围、更开放的气氛、更强的团体认同感。

金句:

⒈当中国人和陌生人交往时,往往倾向于斤斤计较而尽量做出理性的行为。
2.混合性的人际关系大多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它不像情感性关系那样绵延不断、长久存在,它的延续必须借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加以维系。
3.中产阶级必须竭尽所能以维护“脸”,并增加声望。上层社会大多是由中产阶级晋升而成的,政府的高级主管们也必须为“脸”和“面子”不懈奋斗。然而在出人头地的佼佼者之中,尤其是非常时期,很多人重视“面子”更甚于“脸”。
4.由于家人之间存有一体感,他们会有“一荣俱荣、一辱皆辱”的同情反应;在家庭之外的“混合性关系”中,则是倾向于“可以共安乐,不可共患难”,个人遭遇挫败时,对方会有“划清界限”的可能。
撰稿:郑学脑图:摩西讲述:于浩
5366人写了笔记
写想法 复制 分享

相关文章

  •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关于作者 黄光国,资深心理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博士,...

  • 《人情与面子》

    1.脸非脸 “脸皮厚”,说的绝不单单是我们皮囊之上那张脸的厚度,而是中华文化中“道德”的另一种解读—没有了道德感。...

  • 人情与面子

    翻开中国历史,人际交往中,讲求的是人情,也就是嘴上挂着的面子。买个东西,吃个饭,给老板说我是XXX的朋友,拿到...

  • 人情与面子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叫《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这是一本解读中国人所谓“面子”问题的书,它解释了中国社会交往...

  • 《人情与面子》

    1.面子就是跟你有关的人对你的接受和判断。本质就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认可。 2.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就像...

  • 人情与面子 笔记

    黄光国(资深心理学家) 理解中国人际交往行为,剖析了在关系社会里获得资源的途径,阐明了中国文化所认可的交往准则。 ...

  • 《人情与面子》听书感受

    听起来有点意思,这本书教我们理解中国的人际交往行为。 它深刻剖析了在关系社会里获得资源的途径,同时...

  • 《人情与面子》黄光国

    知识点: 一、面子和两类因素有关 面子分为两种,道德脸面和社会脸面,面子的本质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认可。 脸...

  • 面子

    面子 在中国很多的时候是要讲面子的,而面子呢,具体是什么呢?最近看了《人情与面子》的一本书。 其实面子很难定义,因...

  • 超越人情与面子|《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 有一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像一张蜘蛛网牢牢地粘着每个人,牵连着每个人的神经。它无形却有价,它不是货币,不是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fze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