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回家。
不愿意坐电梯上楼,因为电梯里明晃晃刺眼的灯光照的我无处躲藏,时刻提醒着我在这偌大的城市里,我是一个人。于是一级一级地爬楼梯,把耳机声音开到很大,不害怕,因为这不是一个令人害怕的城市。
今天朋友圈被【说一说你在上海一个人做过的最孤独的事】刷屏了。
好多人说,走走走。一个人从静安寺走到恒隆再走回静安寺,一个人从五角场走到外滩,一个人从淮海路走到外滩再走回长宁。
总是离不开这些最热闹繁华的地方,所以一个人的时候就越孤独。
想了好久关于自己在上海的记忆。我经常走走走,大晚上没车没地铁从五角场沿着四平路一直走,跨年的凌晨从外滩走到新天地再走到人民广场,甚至半夜的时候在静悄悄的校园里不停地绕圈圈走走走。
这些时候往往并不孤独,因为独处让人心思沉静。
越热闹的时候,才越孤独。
一群人一起海吃海喝唱完k散场各自打车奔向不同地方的时候,一群本来打打闹闹在一起的人突然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还来不及认真的道个别的时候,一群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坐在同一个桌上硬着头皮找共同话题的时候。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这样才最孤独吧。
在巴黎的时候有点想念上海。想念我深夜一个人走过的路和街角亮着灯给人安全感的便利店,想念有着潮湿味道的梅雨季,想念那些冗长弄堂里的故事,也同时想念着一些可以分享孤独的人们。
在巴黎也是一个人。一个人找房子搬家,一个人定旅行计划查机票定青旅,一个人去超市拎着大袋子还有6瓶1.5L的水回家,一个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去找效率极差的银行和sncf撕x,一个人出门迎着夕阳跑8公里。
不孤独,只是自由。
反而一群人约饭吃火锅的时候更孤独。
因为这提醒着我们作为异乡人的存在,提醒着我们需要靠群居和家乡菜才能找回的微妙而倔强的归属感。
孤独是一种绝症,孤独患者们却心安于自己的孤独。
以前矫情兮兮地喜欢过郭小四的伤痛青春文学,喜欢听一些关于孤独的歌,写一些关于孤独的字,那个时候觉得享受孤独的人很酷。
现在却宁愿把自己裹在孤独的外壳里,因为这样反而更有安全感。
想起15年跨年的时候,我待在巴黎的家里,刷着微博看到香街上巴黎跨年的盛况,给自己倒了一杯葡萄酒然后早早上床睡觉。
第二天起床看到新闻上上海外滩跨年踩踏的惨剧,想起一年前的那天我还跟最好的闺蜜在南京东路被跨年的人潮推挤着,在打不到车的凌晨裹紧外套一路走啊走啊走,冷风呼呼吹着,树上楼上的彩灯闪着光,倒计时结束之后人们喝酒的喝酒唱歌的唱歌,我们急着回家睡觉发誓不要再来第二次跨年。
“他听见有人唱着古老的歌,
唱着今天还在远方发生的,
像在她眼睛里看到的孤岛,
没有悲伤但也没有花朵,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我们深深心安于自己的孤独。
网友评论
什么温度可以把你留在怀里。
没错,我是一个孤独症患者,而且晚期。
一个人看过电影,一个人唱过K,一个人吃过火锅,一个人旅过游,一个人在陌生城市的青旅里逃离世事地待过一周…… 好像没有什么事情一个人做我是不能接受的,别人眼里可怕的孤独反倒成我眼中最向往的自由。
但孤独和自由也同时是一对如影随形的孪生姐妹。
孤独一转身,发现脱离了集体的生活是那样随性和自如,终于不用在和“朋友”面对面却讲不出话时抓耳挠腮地尴尬,也不用在难以融入的集体中为成为一个“不那么格格不入的正常人”而想尽办法…… 而自由一转身,却发现自己总一个人其实是因为翻遍了通讯录也没人能和自己一起,别人的话题她没法加入,自己的世界也没人能够走进,在那种寻求同伴而不得以至于“被迫一个人”的自由才是最孤独。
说到底,正因为孤独包涵着的两层含义,才叫人对她爱恨交织吧。不过我想,独立,而不孤立,应该就是我一直想要追求的了。
吾乃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