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管线一方案一档案一对策”提升管线防控能力

“一管线一方案一档案一对策”提升管线防控能力

作者: 油田提质增效研究院 | 来源:发表于2018-05-17 12:56 被阅读6次

第九采油厂地处陕西吴起县东北、定边县西南和宁夏彭阳县全境,矿权管护总面积3765.4km2,主要开发延6~延10、长2、

长4+5、长6、长8层位,承担着吴起、姬塬、彭阳等3个油田27个油藏区块的开发管理任务,现有油井3027口,注水井859口,水源井122口,油藏开发类型复杂、井数众多、分布广阔,原油生产、集输及油田注水工作艰巨繁重,管线负荷日益增大,加剧了管线腐蚀破漏风险。

一、形成背景

目前,第九采油厂共有各类管线1454条1909km,平均服役时间4.7年。管线多、管线长、分布广、服役时间长、腐蚀严重,容易出现泄漏,生产安全环保形势严峻。随着安全环保新“两法”的实施,给油田生产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油田企业探索更好的管理方法来提升管线安全可控运行水平。

二、基本内涵

第九采油厂在提升管线可控运行能力方面积极探索精细管理模式,将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一条管线。在隐患治理同时,综合考虑系统优化和效率提升,一条管线一个方案,全方位长远考虑,在消除隐患的同时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延长管线使用寿命。而问题治理只是隐患防控的第一步,持续提升管网系统防控能力是一项连续性工作,针对每条管线建立完整的管线档案,明确重点防护区域和改造历史,并制定相应的管理、防控措施,才是长期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主要做法

2015年以来,在厂部高度重视下,在全厂员工共同参与下,通过不断强化管线隐患精细管理,提升管线防控能力,多措并举,管线安全运行性能明显提高。

(一)明确治理思路

以消除管线隐患为目标,坚持防治结合的治理思路,明确“一管线一方案、一方案一讨论”的过程管理。成立第九采油厂管线隐患防治工作小组,明确“122”方针,即“一个治理目标、两个重点、两个结合”,确保管线治理工作一步到位。

(二)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管线隐患治理措施有效落实,提升管线管理水平,结合油田公司相关文件精神,该厂先后编制完善《集输管线管理细则》、《管网清水试压执行规范》、《管线隐患治理技术指导意见》、《管线管线巡护管理规范》等7项管理规定, 明确管线管理主体和相关责任义务、各类管线运行参数、特殊作业参数要求,各类隐患治理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该厂管线管理和隐患治理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

(三)完善管线基础档案

2015年以来,该厂不断推进管线隐患防治工作和管理力度,先后提出“一管线一方案”、“一管线一档案”、“一管线一对策”理念。为进一步加强管线基础管理,该厂高度重视管线基础资料整理和建档工作,截止目前,累计建立管线档案238条。

1、建档对象。为抓住重点,突出矛盾管线,建档工作分级分批开展。

(1)建立净化油输油管线档案,该类管线具有管径大、管程长、液量高、影响后果严重等特点,是油田生产的大动脉,也是管线基础资料整理和建档的核心目标;

(2)集油管线和采出水注水干线,该两类管线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具有高压、高液量特点,且为含水油,失效后油品流动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影响后果依然不可小觑,是管线建档的重要对象;

(3)出油管线和注水支线,该类管线数量多、分布广、分层系分区域情况复杂,且基础数据工作量大,是管线建档的主要对象,循序渐进,实现管线建档全覆盖。

2、建档数据内容。管线建档数据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资料。明确管线建设阶段施工信息和相关监理信息,及试压结果、钢材产地、采购方式、标识桩配套等11类信息。

(2)生产运行参数资料。主要明确管线走向、输送介质、运行压力、外输排量、含水率及水型分析11类数据信息。为管线腐蚀机理分析和运行监控提供数据支持。

(3)管线腐蚀检测评价资料分析。主要针对腐蚀检测结论,分析存在问题和防治历史,明确现场验证历史和日常防护重点。

(4)风险源分析。主要包括失效历史分析、腐蚀机理研究,明确管线薄弱环节,同时逐一分析管线途经的跨越、穿越、水系、环境敏感区及影响程度,核实拦油坝等物防设备配套,对照检测结论,进一步明确管线防护、治理的重点。

四)管线评价体系建设

1、管线风险评价。在管线建档风险源数据基础上,针对“降失效点、降失效频率、降舆情风险、延长管线使用寿命”四项重点工作,建立管线风险评价体系。

(1)腐蚀机理分析。针对不同介质、不同层系、不同含水率及不同运行模式,深入分析腐蚀因子和腐蚀机理,评价管线腐蚀现状。

(2)腐蚀检测结论分析。梳理检测结论中管线腐蚀速率、壁厚损失率、剩余寿命及薄弱点分布特征,结合现场取样验证和运行现状,评价管线失效风险。

(3)影响后果分析。分析管线所处区域环境特点,明确河流、林地、环境敏感区、道路、村庄等重点区域分布特点,结合管线输送液量、高程差、运行压力等参数,评价管线失效影响后果和舆情控制风险。

2、效能评价。为了持续有效延长管线使用寿命,逐步完善管线完整性建设,高度重视管线防治的效能评价工作。为加强管线隐患的治理的针对性,第九采油厂通过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向兄弟采油单位学习、现场勘查等措施,不断完善各类防治技术效果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管线的问题,形成内防腐、局部更换、内衬修复、外部补强等技术体系,并组建专业团队,长期跟踪评价各类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存在问题,不断优化技术体系,力争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延长管线使用寿命。

(五)推进“三防体系”建设

在采用技术手段隐患排查的同时,第九采油厂全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建设,为管线隐患防治奠定基础。

1、强化人防制度

(1)完善管线巡护管理规定。对全厂增压站及Φ60以上的62条集输管线,实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承包制。明确领导干部承包巡检频次及承包内容。同时明确三级管理责任,分清巡护重点,平均周度巡护管程达850km。

(2)构建厂、作业区、站点“三级”监控网络。突出厂领导、机关科室及作业区领导值班带班制度的落实,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管线运行参数,累计处理自动报警事件1128次,确保异常事件及时发现、有效控制。

(3)充分利用地方巡护力量。组织与管线途经村庄签订“管线保护安全协议书”,明确管线保护法的相关要求和举报奖励事项,动员村民在第一时间报告管线施工和泄漏险情,进一步完善管线巡护体系。

(4)落实巡护责任。统一设立巡线记录瓶,并在山坡中段、沟底、平路处间隔安装,内装有按序编号的纸质巡护记录。记录由队站定期收回,长期存档。

(5)开展应急演练。分区块建设应急抢险突击队3支,共392人,2015-2016年开展三级(厂级)应急演练11次、四级(大队级)应急演练36次,大幅提升管线泄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提升技防管控

(1)强化输油管网监控。针对净化油输油管线管径大、液量高、管程长等特征,配套KLD管线泄漏监测系统12套,实现输油管线全覆盖,强化实时监控。

(2)强化集油管线输差监控。对集油管线末端配套流量计48套,并将数据接入SCADA系统,实现集油管线全覆盖的实时监控。当站点连续输油的工况下,系统可根据输差和压力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声光报警;当班人员每2小时巡检一次,结合输差和压力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通过系统自动分析和人工准确判断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发现管线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置,2016年以来利用该系统发现并及时处置管线问题14次,未发生任何安全环保和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集油管线的安全运行。

(3)建设GPS巡护管理系统。配备GPS巡检器40台,可自动采集记录管线巡护数据,远程监控巡线过程,确保巡护路由准确,管线巡护到位。

(4)站点配备人脸识别系统14套。巡线人员在管线起、末站刷脸“签到”,并与纸质签到记录相对应,有效落实巡线工作。

3、加强物防能力

(1)重点区域建设拦油设施。在宁赛川、杨青川河和定边区域安川河等重要河流建成河道混凝土拦油坝6座,在周湾水库上游建成草袋子拦油坝1座,提升了环境敏感区风险防控能力。

(2)管线重点部位防护。为避免过往车辆对路边管线造成碰撞、刮擦等风险,组织加装醒目防护栏,并在路肩上砌筑防撞墩,46处,提醒过往车辆,有效防控管线运行风险。

四、实施效果

(一)检测与试压相结合,排查手段更加合理。为及时明确管线运行现状,为管线隐患治理提供有力支持,在强化巡护的同时,采用管线腐蚀检测和清水试压相结合的技术排查措施,进一步精细管线隐患的排查工作。2015~2016年,累计检测管线269条970km,集输管线覆盖率达82%,检测出各类问题管线161条417km。

(二)坚持技术标准优选治理技术,对策更加科学。在管线隐患治理方面,技术体系的优选是提升治理效果的有力措施,厂内多次组织各类管线治理技术交流会和现场调研活动,落实油田公司《油田管线防腐工艺现状及下步安排讨论会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件精神,编制《第九采油厂管线防治技术指导意见》,明确内防腐、防腐管材、补强等技术体系的应用条件和管理办法,因地制宜优选管线治理技术。

(三)强化现场组织,确保各类隐患及时消除。依据“先治急、后治本” 的治理原则,2015~2016年共治理隐患管线146项,涉及总管程405km,其中油田公司专项9项、厂自主137项,管线失效频率由0.08次/km 下降到0.04次/km,管线可控运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g�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管线一方案一档案一对策”提升管线防控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hdb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