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突然接到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同学的电话,这个同学毕业后回了母校做老师。
当初,我们都羡慕她能站在我们曾仰望过的讲台上,教育家乡人民的子弟。
可是昨天,这个同学说,母校早已不是原来的母校了。
初中部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要撤了,因为学生太少了,老师们也走得走,退休的退休,县管校聘后可能一部分老师还会被分流出去。
我问她,现在的母校大概有多少学生呢?
她不无伤感地说,两百人不到。
听着她落寞的语气,我也跟着难过起来。
我那曾经热闹非凡的母校已经没落到这种程度了吗?
我的母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上学的时候,整个乡镇的学生都在那里读书,小学部和初中部加起来差不多有两千人。
每到下课时,学生们冲出教室,在操场上或运动或玩耍,左边是人,右边也是人,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能碰见人。
人多,自然声音就嘈杂。课间学生们的喧闹声是附近最有辨识度的声音。
我家住在校园正对面500米外,我妈说,她能根据学生的喧闹声判断是放学还是下课。如果对面一直闹哄哄的,就是下课了,如果这种喧闹是一阵一阵的,就是放学了,她也该准备午饭了。
每天早上,我们家也不用准备闹钟,因为对面的起床铃比我们家的闹钟声音还大。
校园里有好几棵高大的杨树,上体育课,我最喜欢和要好的同学在那几棵杨树下跳绳、踢毽。
可是如今,那几棵杨树依然在迎风飒飒,可是在杨树下奔跑的学生却少之又少了。
同学说,不仅是母校,周边所有的乡村小学学生都在减少,一个学校四五百人算是多的,少的只有二三十个人……
听着同学的话,想着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即便我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接受现实:乡村小学,真的没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