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次第花开》。这本书是在2023年4月19号就已经开始阅读过一遍,现在又因为咱们这个读书会,把这本书又推到进程上来,所以说我想的是进行了第二次阅读。从2024年的2月2号开始的,这两天我一直想把这本书再好好的第二次阅读,但是我突然发现自己的陷入了一种苦恼,就是说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分享读书的这种感受,你让我写下来,我又觉得好麻烦,就写笔记,又就感觉非常的费时。一句话一句话去读,又觉得效果不太好,就感觉非常的零碎,而且别人听着也非常的乏味。所以,这样子突然之间让我又陷入“苦苦”的状态。今天,主要讲这个前言部分,首先就是说《次第花开》这本书他正式出版是在2011年,现在已经经过23次印刷,到今年为止。包括它的传播,包括的影响力应该是很大,前两天和我们家一个侄女儿还说,他说现在大学生也在看这本书。这本书很多人喜欢他的原因,是说他比较贴近生活,看看得懂,但是我粗粗的看了一下,感觉还是有些看不懂。看懂,看不懂,可能与每个人看书的心态有关,这也是与”这本书“有无姻缘”的问题,不是说,“佛,度有缘人吗?”希望,我们每一位读到此书的人,都是“有缘人”。这是一本讲佛法的书,但是书里的内容他说不会让人感觉到非常的遥远,包括自己平时遇到的很多问题,面对的苦恼和困惑,自己的情绪感受和反应,都能在书中找到。我想呢,这应该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了。如果说单纯的讲佛法的话,恐怕我们一般人可能是无缘相见的。书中说,如何在生活当中发现安乐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问题,怎样才能安乐?只有放下执着就安乐了。什么是执着呢?怎样才能算的是放下。所以这个地方,并不仅仅是概念的或者是理论化的一种解释,更多的是一种指认。什么叫指认,就是用手指头点出来。在生活当中,此时此刻我“这个情绪”是执着,我“那个想法”是执着等等,就是能够一一的用指头点出来的,这叫指认。接下来他说导致烦恼不正是我们学修佛法的原因吗?什么是烦恼,他说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但是如果我们肯诚实的检视自己的生活,就不难知道什么是烦恼,无处不在,点点滴滴的烦恼构成。这一点我刚才又和前段时间看一个国外心理学《活在当下》,观点很相似了。我们唯一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只有面对当下回归内心和烦恼。佛陀宣讲的众多法要都是在教我们如何贴近自身的经验,以自身为中心去修行。大家特别注意,这里说以自身为中心的修行不上大家学会自私,而是要从检视自己的身体、语言、想法入手,把重点放在对治自己的“贪嗔痴”上面。“嗔”是怨恨,生气,愤怒的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