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许多人都听过号称“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吧,虽然他自己声称自己不是真正的“比特币首富”,从2012年6月到2013年3月,比特币单价1美元多涨到100美元,李笑来首次体验了“手握资产增值100倍”的感觉,从此也开始了他的区块链投资之路,并在这条路上走的越来越顺。李笑来究竟用的是什么秘诀实现资产从1到100倍的增长呢?在他的新书《韭菜的自我修养》里首次公开了自己的投资秘诀,告诉了“韭菜”如何逃离被割的命运,就让我一起来走进他的投资心法吧,学会如何才能逃离一根“韭菜”的命运吧!

“韭菜”是对那些股票散户一种很形象的比喻,就是说散户在股市中是赚不到钱的,散户就是像“韭菜”一样总是在被割,被别人收获。而与“韭菜”对应的就是那些庄,也就是那些财大气粗的大户。
其实”韭菜”还有一个关键的特征那就是:
他们严重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他们是那种买一辈子东西都不读产品说明书的人,他们是那种无论拿到什么,都要问别人怎么用的人!
由于“韭菜”的这些特性,决定了“韭菜”总是成为被割的对象嘛,我们在生活中很少能能听到这样的论断,那就是“韭菜”把庄家给割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只不过是从一颗新”韭菜”变成了一颗老“韭菜”。所以“韭菜”的定义就可以是:在交易市场中没有挣到钱甚至是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因此要从一颗“韭菜”变成非“韭菜”的关键点在于是不是能够挣到钱。如果你能在投资中挣到钱,那么你就逃离了总是被割的命运。

2.1认识回报风险比
书中提到一个指标叫做回报风险比,具体的计算方法是:
回报风险比=可能的收益÷可能的风险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一个朋友找你借100元钱,承诺说一天后还给你110元,那么投资风险比是10/100=0.1。如果你还有一个同事向你借100元,承诺一天后还给你150元,那么这时的投资风险比是50/100=0.5,当然了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对你说借100元还150元的时候,多半是那些急着借钱去赌博的人,很大概率是你连本金都拿不回来。
当然了无论回报是10元、50元还是100元,如果亏损我们都会面临着失去100元的本金,如果是你月收入六位数以上的人,你会觉得100元没什么,都可以不用还,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尤其是在月末的时候,100元很可能就是你的全部身家,如果你的朋友不能还得起你的本金,那么你只能挨饿了。
现在来看交易市场里面,如果有一只股票现在价格从26跌到20元,有可能涨到22元,如果我准备拿出500元来购买股票,那么我的投资回报风险比是多少呢?因为500元能买25支股票,从20元涨到22元时每支股票涨2元,预期回报是50元,那么投资回报风险比就是50/500=0.1。
我们做投资的目的就是提高这个回报风险比,如果简单的从公式来说那就是要尽可能提高预期收益,降低预期的风险。如果用数学里面的分子分母的概念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小分母,增加分子。
(1)减小分母的做法有:
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所能够承担风险的能力;
降低交易金额在总资金中所占有的比例;
增加自己的场外挣钱能力。
(2)增大分子的做法有:
选择更为优秀的交易标;
选择合适的购买时机,比如在若干次下跌之后买入;
放长投资周期,至少穿越一个牛熊市。
有了这些之后,作者本人的投资的心法就是:
为了减小分母,我想办法继续提高场外赚钱能力,进场的钱就当是丢了。为了加大分子,我买入之后就不动,不管涨跌,穿越多次牛熊。当然作者选择这种投资手段是有他的前提的:他的生活消费水平很一般,平日里花不了多少钱。并且我在进入交易市场之前,就是个生活相对富足的所谓“中产阶级”。于是,当我进入交易市场的时候,相对来看,我的“变现”欲望阈值比较高,或者是“极度高”;所以,形成了良性循环:分子越来越大,分母相对越来越小。
当然对于每一根“韭菜”来说,要做的也无非就是从减小分母增大分子这些之中思考出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2.2 设置止损线
我们还是回到上一节中提到的股市交易的例子,就是有一只股票现在价格从26跌到20元,有可能涨到22元,拿出500元来购买股票,预期回报是50元,那么投资回报风险比就是50/500=0.1。其实这个回报风险比不怎么样吧,但是对很多“韭菜”来说,如果这只股票没有按照预期上涨而是直接下跌到18元了怎么办呢?当然了很多“韭菜”依然是抱着股票继续涨回22元的美梦,但是事实往往是和意愿相反的,没想到你买股票的时机刚好是股市大幅度下跌的时候,就这两三天大盘指数下跌了20%,你的股票就从20元每支变成了16元,实际上自己亏损了100元,这时我们算出的回报风险比是-0.2。
“韭菜”是没有止损概念的,既然我们预期收益是50元,那么我们的预期亏损也应该是50元,这样投资回报和亏损都是50:50,就相当于1:1了。如果预期亏损是50元,那么无论如何当你的股票跌到18元的时候就应该卖出了,如果考虑操作费用,那么你的股票还应该在跟高一点的价格卖出,这里就不做计算了。
但是究竟止损线制定为多少,这没有固定的值,大概就是按照交易的波动幅度来制定,交易的波动幅度又取决你交易的频次,还要来源于你的观察和总结。所以制定止损线是个脑力活,需要你不断的动脑去思考和总结,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要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去执行,制定好止损线之后就不能再凭直觉做事了。
2.3 降低交易金额
投资是有极大风险的,一旦控制不好风险,我们的资产是会缩水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用自己血汗钱甚至是借来的钱来进行投资的“韭菜”们。投资是一件大事,就像战争一样,在《孙子兵法》里面提到:“兵者死生之大事也,不可不察”。我们应该把投资看做和打仗一样的大事来对待,计算回报和风险,仔细考察之后,才能下决定。一般来说我们进行高风险投资是需要考虑自己的家庭情况和收入情况来做决定,要在能保证家庭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把剩余的钱拿来进行投资,最好是不要借钱投资,更不能贷款来投资。在留足家庭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之后,再把剩下的钱用来投资,一般来说拿去交易的金额是应该在收入的50%以下。
“韭菜”之所以是“韭菜”,有时候也与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All-in”有关,正因为他们的这一句“All-in”导致了他们始终是一根“韭菜”,到头来也不过是一根老“韭菜”而已。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交易原则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因为他们明白自己身处在怎么样的一个高风险的环境里,即使自己的判断是多么的正确,但是市场并不一定会及时的给出想要的反馈。意外只要存在就一定会出现,真正的当意外来临的时候,是没有救世主来救你的,唯一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备用的现金。
2.4 增加场外挣钱能力
上一节说到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钱都拿去投资,也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能“All-in”。当然生活和工作也是一样不能“all-in”,因为现在行业变化太快,我们时刻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可以参考我的前一篇文章【趋势的力量:人生不贬值的终极心法】,所以投资只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全部投入到投资上,甚至是把投资当做全职工作。李笑来认为一旦把投资当做全职工作之后,我们就很难得到真正的成长,投资也好交易也罢,尤其绝对不能当作一个“拿薪水”打工的工作,一旦你拿着薪水,你的脑子就开始被往另外一个方向上塑造。因此作者也认为“孤独”是这个领域里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而且因为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们往往没有“表现”“表演”的刻意或者需求,人在被观察的时候,都会动作变形,这也导致了那些在家里面能够随随便便打出满贯的国际选手,在国际决赛的时候,打出全满贯都没那么容易了。当然我们一旦在某一项工作中“All-in”那么我们同样就成为了被观察的人,我们也很难做到动作不变形。
所以,除了交易之外,也要有很好的生活,很好的生活当然包括不与交易相关的工作,无论什么样的工作,想做的极致是很难的,但是只要做到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和成长,自己在交易以外的地方的赚钱能力也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样我们就能够降低交易带来的风险。
2.5 选择优秀的交易标
关于选择交易标其实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韭菜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才能获得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慢慢修炼的,需要时间来积累。当然也有一些对于“韭菜”可以立马学习了就能用上的技巧,比如说以下这两点:
(1)购买那些交易量最大的一个标或者是两个标
要购买交易量最大的那一两个标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在帮你选择和判断哪些是好的标哪些是坏的标,好的标当然是更多人在买进。作者说在市场中交易,从概率上来看,往往哪些涨得猛的,会涨得更猛;哪些跌得狠的,会跌得更狠。所以,在所有东西都涨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哪些涨的最猛的,在所有东西都在跌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跌的最少的。市场在教育我们那些涨的猛的更可能涨,那些跌的最少的也最抗跌。
曾经,在上海的股市里,就产生了一只被称为“涨停敢死队”的一支力量。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看哪一支股票快涨停了,就冲进去,第二天再等一个涨停板,第三天开盘以后就跑。第二天快休市的时候竟然没有涨停,就马上跑。就这么简单。这一伙人操作了十多年,愣是从几万块钱搞到了不知道多少钱。他们很坦诚,“我们没怎么读过书,笨么!所以就不想了,反正想也想不明白。哪支股票快涨停了,就说明市场帮我们想好了,我们就是个干!
(2)千万别做早期投资
早期投资真还不是谁都能做的,特别是对于那些“韭菜”来说,因为做早期投资者是很难的,大多数人都只是听说有早期投资者挣到钱了,而且是很多钱,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那些早期投资者失败的项目比成功的多很多倍。就把作者李笑来所有的投资项目全都罗列出来看的话,你会发现他投资失败项目数量是成功项目数量的十多倍!
再者是做早期投资是投不进去太多钱的而且投进去的钱是没有流动性的也就是说只能长期持有。对于投不进去太多钱很多韭菜可能没法理解为什么有钱我都投不进去。对很多早期刚创业的公司投太多钱他们是不敢干的,钱投的过多的话,还有可能让一家创业公司变坏。对早期的创业公司投钱,他们这些钱大部分都是用到研发或者是购买设备上,你投资的钱只能是算到股份上的,只有当公司发展壮大上市之后,流动资金变多,你才能获得流动的资金,一旦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由于管理不当而夭折,那么你的投资也会打水漂的,这也是为什么投资成功比投资失败难几倍的原因所在。
就拿彼得·蒂尔投资Facebook来说,早期他的投资就只能投进去50万美金而已,而且在Facebook上市前的一段时间里是完全没有可流动性资产的,增产和缩水的都只是账面价值而已。等Facebook上市的时候那肯定就不再是早期投资了,你想投多少就能投多少,韭菜们总是在片面的思考问题,从单价来考虑问题进而就会得出现在太贵的结论,总是在寻找那些“更早的机会”,但殊不知就是这样的思考就像无形的镰刀一样一刀一刀的在割着自己。
做早期投资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不说必须的人脉,单从资金上来说就要有能够投100个50万项目的能力,那就是至少要有5000万,显然韭菜是不够能力去做早期的,不够格跳着去做,风险会被无限放大。
2.6 选择合适的购买时机
“韭菜”们都有一种比较扭曲的心态,那就是认定在交易市场中的博弈是一种“零和博弈”也就是说只要有人被当做韭菜被割,那么肯定就会有人去收获韭菜,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的钱一定是流入了其他人的口袋。但是他们却忽略了经济周期的作用,也就是说没有注意到牛市和熊市交替的这个规律。其实在牛市的时候,基本上很多人都是挣到钱的人,因为市场大部分的交易标都是在上涨,而且是大幅度的增长,所以挣到钱的人所获得的的总金额是超过那些亏本的人所亏掉的钱。而在熊市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亏钱,市场上赔掉的钱比人们挣到的钱多得多。
许多交易市场交易根本就不是“零和游戏”,无论是谁在牛市的尾巴上进场,买到的都是打了激素催肥了的价格;无论是谁在熊市的尾巴上进场,买到的都是骨瘦如柴嗷嗷待哺的价格。所以买入的时机很重要,最好是在大家都没有信心,新闻里都是诸如:“大盘指数创近几年新低”等话的时候再买入,等待熊市的到来。就像《穷查理宝典》里面说到的:“别人贪婪时我害怕,别人害怕时我贪婪”。
2.7 长周期持有
(1)降低交易频次
千万别不相信:只要你还在频繁交易你就是仍然还是一颗”韭菜”,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很多高手都劝新手降低交易频次,但是真正的“韭菜”是不会懂这个道理的。
频繁交易的结果就是交易手续费的累积,累积到吞噬你的所有利润和本金。所有的“韭菜”都会犯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认为自己在玩一个零和游戏,那就是我跌的钱总会被人赚去,所以大部分人都是“韭菜”但事实并非是这样,因为赚钱的始终是那些收取手续费的机构,无论你是输还是赢,你的钱都会被抽走一点点。
降低交易频次之所以能够极大的降低资金损失的风那是因为交易频次过大,在短期内是很难获得巨大回报的,如果追涨杀跌那么你将更加的陷入危险,无异于火中取栗。如果我们能够主动的去降低交易的频次,那么慢慢的你会发现这样做可以极大的提到获得的收益,因为这样做在没有改变预期风险的情况下,提高了预期的收益,也就是增加了分子。
新手的交易频次当然是非常高的,但是慢慢的主动放弃交易频次之后,我们却会享受到自己对回报满足“阈值”不断提高的快感。作者就有这样的投资心法那就是在他的投资资金涨到10倍之前就当这些投资的钱是不存在的,在交易市场里边,越短期的预测就相当于抛硬币,越长期的预测就越接近真实的逻辑。
因此,作者提倡要在交易生活之外有其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样自己就可以做很多方面的事,一是可以避免自己的停滞不前,二是能够减少自己对交易的关注,从而减少了交易的频次。而且是必须认真的生活,如果你觉得朋友很重要那就经常约他们出来坐一坐,如果你觉得美食很重要那就开车去探访美食,如果你喜欢读书那就买许多书来读,如果你喜欢看电影就去找更多好看的电影来看,所以认真生活很重要。
(2)认识周期性
很多“韭菜”在进入交易市场时都是买买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韭菜都是在交易市场牛市快要结束时才进场,最终只能是遭遇重创。这样的韭菜大部分都是对周期没有概念的,因为在这些人的脑袋中只有关于趋势的概念,比如说:现在是上升趋势,下降趋势等等,但是从一个周期来看我们会很清楚的认识到上升和下降都是此起彼伏的没有真正所谓的直线,有的只是波动。而一个周期存在着无数的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市场无时无刻的在波动,如果我们真的要去猜测市场到底会是上升还是下降,那就是和猜硬币正反面一样没有任何的区别。所以真正对你有帮助的趋势是一个周期内的趋势,但是一个交易市场的一个周期往往是好几年,韭菜当然是没有耐心等待一个周期的趋势的。
所有的韭菜都骨子里认为自己正在交易的标的并非可以持续长期增长的。所以他们才“快进快出”,所以他们才根本无法长期持有,所以他们才“绝对没有办法降低交易频率”。虽然冲动的时候他们甚至会用“终身事业”之类的词修饰自己正在干的事情,但,骨子里他们就是不信该标的的长期增长。问题在于,你正在交易的,如果你不确定是一个可以长期增长的东西的话,你在干吗呢?
话说回来,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我们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这是我们就不会再重复着猜硬币的行为,我们要做的就是有足够的耐心的等待自己笃信的趋势的到来。
关于如何把握周期呢?在作者的眼里比较简单容易靠谱不容易出现失误的法则,那就是:仔细观察体会绝大多数交易者的情绪。牛市里,害怕失去机会的情绪达到顶峰,各种投资者开始ALL-IN的时候,上升趋势渐渐到头了;熊市里,大多数“韭菜”经过失望谩骂而后竟然平静了的时候,下跌趋势渐渐到底了。

在韭菜心里面存在着太多关于投资的误区和不受控制的冲动情绪,他们总是在打探小道消息,却从未认真学习过投资,这些原因都导致了“韭菜”们始终在被割。为了防止被割,韭菜们要善于学习,应该用长久以来学习到的经验、知识和见解来为自己的投资做决策。在学习了李笑来的《韭菜的自我修养之后》,我认为韭菜们应该为自己的投资制定几个决不能触碰的底线,这样才能减少被割的风险。比如:拿去风险投资的钱必须是扣除掉家庭正常生活开支之后的闲钱,不要借钱甚至是贷款投资;投资资金设置一个最大的亏损点,亏损到20%左右时最好退出交易市场;不要弃工作与不顾,至少保证自己的场外挣钱能力;不要放弃学习和反思总结只知道打探小道消息那一套。
除了投资之外对于“韭菜”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认真的生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妙和自己的兴趣所在,毕竟精神上的富足和物质上的富足是同样重要的。
最终,投资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必须是依赖自己的决定,无论是赚是赔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决策负责。正如作者所说:“你最终的收益和你的孤独程度一定会同比增加,高度一致”。
读书爱好者,每周更新一本读书精华,大家共同成长!希望大家都爱上阅读。同时读书爱好者可加个人微信:17088326718, 一起读书,一起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