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二模已尘埃落定,语文试卷及分数情况,基本上“涛声依旧”,既无太大的进步,也无太大的退步。
试卷模拟中考试卷的模式,试卷结构依旧是三大板块,共17个小题,150分。
第一板块:语文积累与运用。
第1小题,古诗文默写,选句都是名句名篇。一、二班满分有25人,0分有5人。
学生失分多是写别字或不规范的问题。这点需要引起重视。
第2小题,是《儒林外史》的名著阅读与小语段阅读的结合。考查的方向是名著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
注音写字部分学生应对还行,释词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依然难住了不少同学。因此训练学生根据语境推测词义的能力依然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句式变换,变为双否句非常简单,多数学生能自如应对。
下面两个名著阅读,说王冕的性格特征及形象意义,相对失分较多。显然是名著阅读没有进行真正落地,也没有主动归纳整理。单纯的死记硬背无法应当前语文名著阅读之试。
第3小题是关于人口普查的综合性学习。题目涉及病句修改、标语拟写、图文转换、传统文化等几个方面,能力要求较强。至少1/4的学生,答题靠蒙,准确率不高,两个班有7位同学零得分。
第二板块:阅读理解。
首先是22分的现代文阅读,
第4小题,是语境选词。准确率还行,但误选的也不是少数。这是对语义语用的辨析。
第5小题,是语段的内容概括,学生多数可以抓住要点,仅有一小部分同学胡乱写甚至不写。
第6小题,是语段作用、写法分析,学生大多能分析出侧面描写,但想不到分析语段语言特点。
第7小题是语言分析题,含两个小题。
第(1)小题着眼于景物描写及作用分析;第(2)小题着眼于比喻的修辞及表达作用分析。
第8小题,是启示感悟题,能答题的学生答得都差不多,但学生很少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去想。
第9小题,是议论性非连文本的信息识别题。是是非选择题,难度不太大。
第10小题,是论证方法识别分析题,考查了举例论证方法的作用及分析。失分的学生,主要是想不到指出论点。
第11小题是信息提取与概括题,扣住革命文物的保护方式很容易从文中提取四点信息。
第12小题是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只要点明参观某些文物,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场面,受到了心灵的洗礼,激发了爱国热情,参观时我心存敬畏,文明有礼即可。
第13小题是《岳阳楼记》与课外文言的阅读的语境解释题,共5分,学生的应对方法还是死记硬背,背不会,就胡扯。
第14小题,是一课内一课外两句文言翻译。学生失分是因为不能抓住关键词进行直译。
第15小题,是两文共同点在不同文本中语句表现,摘录原句。多数学生不失分,少数学生失分是不敢做。
第16小题,是两文写法比较。这个题只要结合原文,分别指出写法特点即可。
第三板块:写作一一材料作文。
第17小题,这两段材料对学生而言,读懂材料,找到核心很不容易。从学生作文看,大多数学生作文在40~~53分之间,少数低分作文是书写凌乱,篇幅不够。
总之,这套试卷中规中矩,并无太多创意。
县二模可能是最后一模考试了,但在离中考只有二十多天时,考试是为了什么?
惯常思维应该是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查漏补缺。因此题目要贴近真题,难度要低,涉及考点要全。这套题显然难度过大。人口普查及文物非连文本是成题搬用。不是太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