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觉效率不是特别高,反思了一些自己身上的毛病,结合学到的一些知识,总结出一些应该切实培养的好习惯:
1、多思考
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得很。人会本能地逃避复杂问题,思考本身是一件让人很头疼的事情。
甚至看起来很勤奋的工作,都被雷军讽刺成“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当然更怕的是连战术上的勤奋都做不到。
想要完成一份任务,勤勤恳恳地做,通常就能够完成。但如果要把事情做好,甚至主动把握方向和节奏,就不能只是埋着头做了,而是要仰望星空,从更宏观的视野上进行思考。
最近在做一些工作的时候,很明显感觉到自己只是在应付任务,把事情完成而已。这是我不喜欢的状态,其实是一种偷懒的表现。
一定得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做事情的时候站在更高的角度想去想想。否则事情永远只能做到合格而已,也绝不可能成为领导。
另外,万维钢还解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人在无所事事冥想的时候,往往大脑就会自动发散思考。所以空闲的时间,别都用来刷电视剧和朋友圈,让自己的大脑放空,有些好的想法和思路自己就会蹦出来。
2、多写东西
写东西分好几种形式。
一是记录。听重要的讲话,看书,与人交谈,等等,都最好是及时记录下来。记下来增加了印象,而且下次可以拿出来翻翻,防止遗漏重要信息。但不要记完了就扔在那里,抽时间捡起来回顾思考一下,效果更好。
二是总结。读书笔记画成思维导图,看过的东西整理成简短的摘要,都可以是一种总结。如果能把很长的东西用很短的话总结出来,那说明已经理解的比较充分了。
三是主动写作。前面两种都是把别人写的东西吸收,而主动写作才是自己思想的输出。写东西是要成体系的,不能写的很粗略和口语化,这就逼着自己去总结和深入思考。能自己主动输出的东西,才是自己深入思考的成果。光说,光想,远远不够。
3、列清单
发现自己很容易忘记事情。
最近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习惯,随手把要做的事情记到手机的清单软件里(滴答清单),每天随手翻一翻,就知道那些要紧的事情要做了。
也尝试过日程表等其它记录方式,发现效果最好的就是一个简单的清单,点开就能看到哪些没做,随手就能记录。
简单的东西才最高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