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经济学著作

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经济学著作

作者: 晓地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5-21 15:14 被阅读0次

    《集体行动的逻辑》    曼瑟·奥尔森(1932~1998)年    发表于1963年        美国经济学家

    该书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另外的二部是1982年出版的《国家兴衰探源》和2000年出版的遗作《权利与繁荣》等影响最为巨大和深远的三部著作。他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无疑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其学术贡献也远远超过了经济学的范畴。对政治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各类研究人员学习和使用,以及对社会科学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该作者是当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毕生精力都致力于重建政治经济学,重点是将政治学中的权力和经济学中的繁荣这两个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提出,展开,分析,研究和解答了这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对每一个人都有利的集体行动常常难以实现?为什么有的国家兴旺发达,有的国家不断衰落?同样是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有些经济繁荣而另一些却遭受贫困?学界曾一致认为,以他的学术贡献,如果该作者还健在的话,很可能会使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特别是他的群体规模,搭便车,选择性刺激等范畴业已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分析之中。

    我们也都知道,该学科自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是现代经济学中兴盛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公共选择理论。他主要研究的是传统经济学中不予关心的非市场决策的理论。传统经济学之所以不研究这一类问题,无非是认为,诸如此类的决策和行动,由于是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的,所以就超出了经济学有关行为的传统假定。可现代经济学的拓展和进步恰恰证明了非市场问题,并不意味着不能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相反,公共选择理论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牢牢地扣住了”经理人”这一最基本的行为假设。认为除了参与私人经济部门活动的人之外,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也受制与此,都有使自己行为最大化的倾向,无行为主体的所谓的公共利益是不存在的。现在,公共选择理论不仅在经济学术界独立门户,自成一派,都渗透到了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中去。而且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也用之来分析计划经济的形成,演变以及向其市场经济的转型,也日益受到了我们国家的学术界的热情的关注。

    在该书出版前,社会科学家往往会假设;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这个共同利益而采取的集体行动。譬如,住在同一座楼里的邻居会提供公共通道的照明灯;同一社区的人会保持公共环境的卫生;持有同一公司股票的人会齐心协力地扶持该公司股票的的价格;消费者会组织起来与售卖伪劣商品的商家作斗争;同一国家的国民会支援本国货币的坚挺;全世界无产者会联合起来反对资本家的剥削等等,等等,凡此种种,数不胜数。

    我以为,现实中的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人。除了理性之外,习俗,情感,知识,道德水准等,都会影响到个体的集体行动。当然了,集体行动是为了获得集体物品而采取的行为,一个人是否愿意参与集体行动,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即个人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一切关于集体或社会的研究,都要从其组成单位的个体入手,坚持观察,个人是认识整体的前提和关键。所以有专家指出;该作者主要是使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即理性人假设和个人主义方法论。就像有人问该作者,三个和尚究竟有没有水喝?他一定会答到;一般来说,三个和尚没水喝。但若三个和尚”不对称”,或存在“选择激励”,那么三个和尚很可能有水喝了。所谓的选择性激励,就是指根据个人在生产集体物品时的贡献大小,有选择地提供个人激励。这种激励有社会激励,经济激励,心理激励,道德激励等。我们也都听说过“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他不会吹芋,却混进了宫廷的乐队。他虽然实际上没有参加乐队合奏这个“集体行动”,但他表演时的毫无费力,装模作样的表演,仍然使他得以分享到皇帝奖赏的这个“集体行动”的成果。

    该书除了导论外,共有六章组成。导论介绍了本书的分析框架和逻辑结构,说明了本书的研究方法,并指出本书的使用范围进行了说明。第一章是集团和组织理论,是本书的重点,主要证明导论中提出的逻辑判断。第二章是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主题是论述社会激励在不同规模集团中的作用。第三章是工会和经济自由,是在考察工会发展史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工会理论,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工会提供的是公共物品,不能排除非会员的坐享其成,因而不会激励工人入会。第四章是国家和阶级的正统理论,是讨论马克思的那种阶级行动,也分析了其他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并断言,马克思预言的那种阶级斗争并没有出现。第五章是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是考察压力集团的哲学观,着重分析了现代压力集团的观点。第六章是”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说明了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的力量,不是它们游说疏通的结果,而是它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我也以为,该书从外延上看,对集体行动的分析,极大地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和经济学的领域,尤其是对于政府行为的分析更是催生了公共选择理论的诞生,彰显了经济学的魅力。但是从内涵的角度上看,贯穿全书的“理性人”假设的分析模式,不利于我们客观地面对现实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该书结束了,我也从“看不见的手”为什么会常常失灵?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大家的理想,为什么会常常无法实现?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中走了出来。我喜欢这一部著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心目中的那一些经济学著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oz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