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舅家表哥的儿媳妇儿打电话来,说周六在镇上饭庄定了餐,让两家人好好聚聚,就当过会了。
每年农历七八月,我们这儿的各个村子就陆续开始过会了:就是按老规矩一个村约了一天,到了这一天,这个村各家各户的亲友们都来做客。应该是取“大家在田地上忙了半年,趁农闲互相走动看望”的聚会之意吧。
这放着以前,就是除了春节之外最隆重的节日了,可现在却已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以前人们主要以种地为生,庄稼地里永远的有忙不完的活儿,亲友间难得有时间聚聚;再加上以前的交通不便,全凭着一双脚板走,亲友们想见一面都很不容易,所以才专门定了这“过会”的老规矩,让人们能互相走动看望一下,同时也能促进信息交流沟通。
可现在人们几乎都不种地了,既使种地也都是机械化,一年两季也忙不了几天,人们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各种交通工具也特别方便:公交车村村通,电动车家家有,小汽车也绝大多数家里都有,想去哪儿说走就走;通讯工具更是特别发达,以前的人为捎一句话得走十天半个月,现在的手机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亲友间完全不存在一半年不通音信的问题。
以前的孩子缺吃少穿,过年过会时才能穿上新衣服,吃上炒肉菜和大白馍,所以对过会满怀期待。而现在的孩子物质极大丰富,对过会没一点感觉,还嫌家里来的人多了影响自己,感到心烦。
所以这几年,这“过会”都成了人的心理负担:不过吧,家里老人不愿意,嫌坏了老规矩;过吧,主人和客人都忙着上班、打工,为这请假不但耽误赚钱,还给人添累,很让人为难。
时代变了,“过会”的老规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今年这大表哥为了照顾两家几个老人的情绪,也不让年轻人受累,安排儿媳妇儿组织大家饭店聚餐,这种“新式过会”,真是善解人意,皆大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