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习惯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习惯一、积极主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习惯一、积极主动

作者: o亚亚o | 来源:发表于2016-11-14 23:28 被阅读4681次

小提示: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建议直接拉到文章最后,看“付诸行动”。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亨利·戴维·梭罗

自我思维

请试着跳出自我的框框,把意识转移到屋子的某个角落,然后用心客观地审视自己:

  • 你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己吗?
  • 你能描述现在的心情吗?
  • 你现在精神状态如何?
  • 再想想你的头脑是怎样工作的?
  • 它反应灵敏吗?
  • 是不是正在为这个心理实验的目的而疑惑?

以上都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自我意识能力,即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
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一代又一代地不断实现重大进步,关键就在于此。这也是我们能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培养和改善自身习性的根本原因。
凭借自觉意识,我们可以客观检讨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也就是我们的“自我思维”
所有的正确有益的观念都必须以这种自我思维为基础,它影响我们的行为态度以及如何看待别人。

社会之镜

社会之镜:即当下盛行的社会观点以及周围人群的意见、看法和思维定式来进行自我认知。那无异于从哈哈镜里看自己。
目前时下盛行的社会观点,被广泛接受的用来解释人性的三种“决定论”(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交叉混合使用):

  1. 心理决定论:强调一个人的本性是由父母的言行决定的。(父母的教育方式)
  2. 环境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人的本性。(周遭的人与事)
  3. 基因决定论:认为人的本性是祖先遗传下来的。

这三种决定论都以“刺激——回应”理论为基础,其基本观点就是,认为我们会受条件左右,以某一特定方式回应某一特定刺激。

消极被动模式.jpg
选择的自由——刺激和回应之间

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

  1. 自我意识
  2. 想象力: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
  3. 良知:即明辨是非,坚持行为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
  4. 独立意志: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动物的能力有限,人类却永无止境。生而为人,如果也像动物一样,只听命于本能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发展自然极其有限。但若能加以锻炼和开发,则会在不同程度上实现我们独具的人类潜能,在刺激与回应之间自由选择就是我们最大的能力。

“积极主动”的定义
积极主动模式.jpg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责任感
责任感即选择回应的能力。积极主动的人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他人的影响。他们根据价值观,有意识地选择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会因为外界因素或一时情绪而冲动行事。
我昨日的选择决定了今日的我。我有权另作选择。
弗兰克尔:人生有三种主要的价值观
  1. 经验价值观(来自自身经历)
  2. 创造价值观(源于个人独创)
  3. 态度价值观(面临绝症等困境时的回应)

境界最高的,是态度价值。
逆境往往能激发思维转换,使人以全新的观点看待世界、自己与他人,审视生命的意义,进而思考应该如何回应,这种更宽广的视角反映的就是可以提升和激励所有人的态度价值观。

采取主动

人的本质是主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人类有责任创造条件。
太多人只是坐等命运的安排或贵人相助,事实上,很多事是靠自己争取而来的,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责任,让别人替他设法收拾残局。
自己想办法!

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有天壤之别,尤其再配合聪明才智,差距就更远了。
积极行动≠积极思考。我们不但需要面对现实,还要面对未来,但真正的现实是,我们有能力以积极态度应对现状和未来,逃避这一现实,就只能被动地让环境和条件决定一切。
包括企业、家庭和各级社会团体在内的任何组织都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将其与创造力结合起来,在内部营造积极主动的企业文化氛围,不必坐等上苍的恩赐,而是通过集思广益,主动培育团体的共同价值观和目标。

聆听自己的语言

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意识检讨自身的观念,以言语为例,能真切地反映一个人对环境的态度:

  • “我就是这样做事的。”——我天生这样,这辈子改不掉了。
  • “他把我气疯了!”——责任不在我,是外界因素控制了我的情绪。
  • “我根本没时间做。”——外界因素—时间控制了我。
  • “要是我妻子能更耐心一点就好了。”——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能。
  • “我只能这么做。”——意味着迫于环境或他人。

左边一栏的语言源于决定论的思维定式,其本质就是推卸责任,即我负不了责任,我无法自由选择回应的方式。
任由感觉左右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积极主动的人以实际行动来表达爱。

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等,这些都可以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png
关注圈中,有些可以被掌控,就可被圈成“影响圈” 影响圈.png

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积极主动者的焦点.jpg

如果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被自己关注,但不被自己掌控的事物),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消极被动的人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消极被动者的焦点.jpg
结论:我们应该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定式,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

我们面对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1.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与自身的行为有关)
  2.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与他人的行为有关)
  3. 无法控制的(我们无能为力的问题,如我们的过去或现实的环境)

如何从影响圈着手,加以解决:

  1.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培养正确习惯来解决。
  2. 可间接控制的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例如采取移情方式而不是针锋相对,以身作则而不是口头游说。
  3. 无法控制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面部曲线,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纵使有再多不满,也要学着泰然处之,这样才不至于被问题控制。

上帝啊,请赐我平静的心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请赐我勇敢的心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请赐我智慧的心去辨别它们。

扩大影响圈

在对环境选择回应方式的同时,我们对环境的影响力也得到增强。

“如果”和“我可以”

一个人的关注圈与影响圈可以从他的言谈中看出端倪。

  • 与关注圈相关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
    要是我的房屋贷款付清了,我就没这么烦心了……
    要是我的老板不这么独断专行……
    如果孩子肯听话……
    如果我学历更高……
  • 与影响圈相关的语句则多半体现了这个人的品德修养:
    我可以更耐心……
    我可以更体贴……
    我可以更明智……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
对力不能及之事处之泰然,对能够掌握之事则全力以赴。

手杖的另一头——必然后果

在把生活中心由关注圈移至影响圈之前,有两件关注圈内的事值得深思,那就是自由选择的后果以及错误。
对于已经无法挽回的错误,积极主动的人不是悔恨不已,而是承认往日错误已属关注圈的事实,那时人力无法企及的范畴,既不能从头来过,也不能改变必然后果。

我有一个儿子是校橄榄球队的四分卫,他已经学会把过去的错误丢到脑后。每当他或队友犯了重大错误,他都会“吧嗒”一声打开表带,然后再扣上——以示相关记忆已被移除出脑海,从此轻装上阵,不让这个错误影响到后面的决策和比赛。

对待错误的积极态度是马上承认、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训。
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既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

做出承诺,信守诺言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信守承诺的能力。
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明白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
承诺也是成长的精髓。自我意识与良知的天赋让我们能够自我检讨,发现有待改进的地方,有待发挥的潜能以及有待客服的缺点,然后想象力与独立意志的天赋会配合自我意识,帮我们做出承诺,确定目标,矢志达成。
两种能够直接掌控人生的途径:
1. 做出承诺,并信守诺言。
2. 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

即便只是承诺一件小事,只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也有助于培育内心的诚信,这表示我们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勇气和实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一次次做出承诺,一次次信守诺言,终有一天荣誉会超越情绪的力量。

积极主动:为期30天的试验
  • 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影响圈内,从各种小事开始,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
  • 学会做照亮别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心挑错;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事端。
  • 在家庭、婚姻和工作中,不要总是怨天尤人或文过饰非,犯了错误,就要马上承认,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训,致力于影响圈内的事情,从自我做起。
  • 对别人的缺点,不要一味指责。别人是否履行职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

满意源自内心,那些对人性一无所知的人总是妄图在维持自我的前提下追求幸福,结果必是徒劳无功,而本来想摆脱的痛苦却会与日俱增。——塞缪尔·约翰逊
我们要对独立意志的天赋善加利用,对自己的效能和幸福负责,对身边的环境负责,这时后面每一个习惯的基础。

付诸行动:
  1. 用一整天的时间,听自己和周围的人说话,注意看是否常有“但愿”、“我办不到”或“我不得不”等消极的语言出现。
  2. 想一想近期是否会发生一些按照以前的习惯你会消极对待的事情“它是否在你的影响圈内?你应如何以积极主动的原则应对?在心里演练一下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醒自己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空间;向自己承诺,要抓住选择回应的自由。
  3. 找出一个工作中或生活中令你倍感挫折的问题,判断它属于直接控制、间接控制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然后在影响圈内找出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步骤,并付诸行动。
  4. 试行积极主动的原则30天,观察自己的影响圈有何变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习惯一、积极主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jk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