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一个小孩子的后面,观察他,放开他。不是放弃他,无视他。这种分寸的把握,需要内心沉静有觉知的成人才能具备的能力。
自心没有好好地成长,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支持孩子。在沉静而有觉知的家人身边,孩子会自然习得如何沉静而有觉知地去感受世界。
必要的放手和冷淡,是一种高明。
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情绪,让他们学习自我管理。这种能力,比他们多学会几个故事、多做几道数学题重要得多。
独立性是稳定心态的基础。”
----节选自庆山《月童度河》
要和孩子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有时候孩子听我们教导的时候频频点头,其实有可能他只是在敷衍我们。我最近无数次提醒他,你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不是为我们。他似乎听进去了。
从幼儿园开始对他就比较放任,不会过多干涉和勉强他做不喜欢的事情。也一直尝试在帮助他寻找爱好,目前看书和画画存留了下来。其它全部半途而废至夭折。
他喜欢读书,总结一下:从很小开始每晚给他读故事才睡觉,到后面让他逐渐形成自己看的习惯。我们除了周末以外的时间绝不开电视,一家人各捧一本书,即使看不下去的时候也要装样子以身作则。开始不规范他的看书范围,他喜欢读就好,到现在逐渐给他一些推荐,但从来不强求。
他的作业我从来没有检查过对错,只负责签字。开始几次不开心被评B,我就告诉他,检查是他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现在的学习和作业也基本不需要我的催促,自己都可以独立完成。
还有几乎每天晚上必问他三个问题,他虽然不回答,但也是一种提醒。1.今天有没有好消息?(心情好不好?)2.今天有没有收获?(学到什么了?)3.今天每堂课的45分钟,有没有全神贯注听讲?有没有举手发言?(是否认真?)
我想想,应该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对他一向比较放手和冷淡,今天读到庆山的这段话,不禁感叹自己是歪打正着,反而培养了他的独立性。
哎呀呀,教育孩子的路,任重而道远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