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国君。世人皆称之为南唐后主、李后主。
北宋建隆二年,李煜继位,当时南唐国势已败,国库空虚,面对强大的宋朝即位之初,整个朝野上下充斥着一种悲观颓丧的气氛。
李煜继位后,尊宋为正统。曾寄希望于向宋纳贡以保全基业,在位期间,殷勤侍奉宋朝,年年纳贡以保平安。
为重振人心、确立威信,李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宋朝灭南唐的形势已定,李煜即使有能力却也无力回天。
面临着南唐诸多的困难,李煜采取各种政策措施,维持政权达15年之久。
开宝八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终时时不忘故国,心系故土,从未心归宋朝,终至客死他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在政治上几乎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幽禁于一所种了梧桐的深院小楼里,他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最后皆落笔成词,传唱于世。
从皇帝到囚徒的巨大反差,成就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李煜被誉为词圣,其作品千古流传,万世不衰。
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靡和男女情爱;后期词则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
有人说:李煜作为皇帝,他是个笑话,而作为词人,他则是个神话。
传说中李煜貌有奇表,一目重瞳。就是一只眼里长着两个瞳孔,被认为是罕见的帝王之相。
李煜信奉佛法,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至后来荒废朝政。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
我想,无论传说中李煜被塑造成什么样,失去自由的他一定是把对国家无力回天的深深痛苦都寄托在了其他事物上,借以麻醉自己破碎的心。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浪淘沙令》读来凄婉哀伤,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从天堂掉到了地狱中。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皆在自己手中覆灭,人生如同一场春秋大梦般,荣华富贵的帝王岁月转瞬即逝,落到了身陷囹圄的悲惨境地。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些千古名句莫不使我们看到了李煜内心强烈的恨意。
是啊,昨日的九五之尊,今夜却是阶下之囚。这种无人可诉的切肤之痛和愁苦化为了一首首震颤人心的词句流传开来。
似梦似幻,非梦非幻。
李煜生于七夕,又死于七夕。
在他四十二岁的生日那天,此时距他降宋已有三年之久,他因作了使其名垂千古的《虞美人》,招来了宋太宗赵光义的大怒。
赵光义连夜给李煜赏赐了毒药,这个亡国之君,终于用一首绝命之作使自己得到了解脱。
李煜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却成功地把自己重塑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皇帝——词坛霸主。他也成为了此后所有婉约词人仰慕的标杆。
让我们再来读一次这首耳熟能详的《虞美人》吧,让它把你带到那个集尊贵、传奇、悲戚、愁苦于一身的南唐后主的世界里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 第34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