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18年2月16日,连续1000天阅读日志第288篇。
今天是3月6日。离清明节不到一个月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八年前的清明,我们送走了热心热情慈祥善良的七伯。从此,七伯永远长眠在我们殷家的祖坟里。我们只能在回忆里追溯他,回想他的音容笑貌。
每思至此,便有泪泛心头。正如七伯的儿子,我的二哥曾跟我说过的:父亲去世后,我总是夜半惊醒,想起父亲,心里很痛。想到从此回家,再没父亲唤我的声音,心里就好像空了一大块,就再也无法入眠。

那是心被掏空的感觉,那是情感出现巨大的黑洞的感觉。
忆起七伯的点点滴滴。
年轻时的七伯长得英俊帅气,国字脸,棱角分明,也比四伯六伯都要高大,而且颇有能力,在村里担任村干部多年,在整个村里都很有威望。所以七伯的三个儿子,也一个个长得牛高马大雄姿英发。尤其是跟我打交道最多的二哥,长得颇有歌星周华健的气势,人也特别热心、善良、能干。从小到大,对我这个妹妹更是照顾有加。所以,对于二哥的情,我是永远牢记在心的。而七伯的小儿子剑哥在我读中学时送我的一本《宋词三百首》的书,我曾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事隔二十多年,我竟也一直珍藏着。这次过年前清理书柜,雅贝贝说这本书这么破旧为什么还不扔掉?我就告诉孩子,这是剑舅舅送给妈妈的书,所以是宝贝。雅贝贝马上说,那也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了。

七伯的儿子们如此热心,重情重义,在整个家族中甚至整个村子里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跟七伯七娘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
我的七伯也是这样的,热心,能干,体贴,善良,重情重义。也跟六伯一样,超级勤劳。
七伯的几个儿子是整个村里最有能力的人。尤其是大儿子柏哥八十年代初考上了军校,成为我们家族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在部队工作,是团级干部。柏哥和嫂子都很孝顺,如若父母亲有什么经济上的需求,那是毫无疑问第一时间满足的。二哥也是有特殊技术的,是水泥厂的工人,专门给厂里开大卡车的,经济条件也不错。三儿子剑哥娶到勤俭持家能干聪慧有头脑的嫂子后,两口子在广东开超市,收入自然也是很可观的。

可这样的七伯七娘,却拒绝跟儿子们一起去城里住,选择在老家继续种田为生。而且,还不是种一点点田,一种就是十多亩。这中间有很多年,七伯家还有七娘家几个亲戚的孩子在他们家住,加上自家的几个孙子,七伯家那是热闹非凡。可,这么多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就够忙活了,还种这么多田,那份辛苦可想而知!故而,儿子儿媳一个个全都强烈反对他们种田,可老人家就是不听。
对于这一点,七伯有自己的哲学理论指导: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工作。学生的任务是读书,干部的任务是做好管理,农民的任务就是种田嘛!
可他老人家忘记了一点,学生不会读一辈子书,干部不会一辈子做管理。人,不是机器,不能永不停息地工作而不休息。否则,身体是会受不了的。
就是这样长期的超负荷的劳动,拖垮了七伯的身体。让他在六十多岁时就过早离世。成为儿孙们最大的遗憾。因为,按照七伯家本来的家底和儿子们的经济条件,七伯完全可以不必要那么超级辛苦,而只需要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就可以的。
可是,勤劳的七伯却没有休息过几天。前面我曾讲过,六伯来我们家更多些,因为七伯甚至比六伯更忙碌更管事,他,实在没什么时间能够坐下来好好聊天。
那时,我从13岁离家去县城读中学开始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回家,到了家里后,一定会第一时间去六伯七伯四娘家里转一圈。这个习惯,到现在为止,二十多年没有变过。每次去七伯家里,经常看到七伯一个大男人也围着围裙,不厌其烦带孙子,扫地做家务。尤其是他老人家扫地的镜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让我深感到七伯委实是农村中难得一见认为男女平等没有大男子主义观念的男人。这一点,也很是让母亲羡慕,因为父亲平日是几乎从不做家务的。这可能也是七伯跟他所有其他兄弟不同的地方。
七伯不但勤劳,有平等的观念,也是一个非常讲卫生的人。七伯家里,永远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当然,这也跟七娘的能干善于打理息息相关的),即使家里一大帮孩子,还养了一大群家畜。我总是记得,每次去七伯家,七娘忙做饭,七伯带孙子,看见鸡屎,七伯会嘴里念念有词:这讨厌的鸡,又来了。然后,便用扫把赶跑那些恼人的鸡,再必定细心地在上面撒上灰,然后扫起,倒掉。
这么多年来,我常常疑惑,这么多事情,七娘七伯是如何安排过来的?他们读书不多,应该没有学过统筹方法这门课。可是,统筹安排好这么多人、畜、田的方方面面,委实是不容易的啊。因为,与七伯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自己家。我们家种田没有七伯家一半多,孩子也少些。可我们家总是脏兮兮乱七八糟的(不过,这一点不能怪父亲母亲,因为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委实是生活中的琐事太多了)。为这,我曾经很是羡慕七娘七伯家那份干净整洁。
后来,我逐渐明白了其中缘由。七娘是一个能干的女人,而七伯也更是一个有思想的人,看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曾记得有一次七伯跟我们忿忿不平说起我们小的时候,农村家家户户养鸭,大人们做事去了,晚上让鸭子从池塘回家,就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头疼却又推脱不掉的责任。可是,鸭子们在偌大的池塘里跳着畅快淋漓的舞蹈,怎肯乖乖听我们的话呢?可能孩子们费劲心力,鸭子们依然还在池塘呱呱唱着胜利者之歌。于是,大人们种田回来后,我们中很多孩子便要挨骂甚至挨打(我就为此数次挨过母亲骂)。对于这件事情,七伯一语中的:“大人们为了几只鸭子,而让孩子们这么担惊受怕,甚至挨打挨骂。究竟是鸭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大人是为了养鸭子还是养孩子?”
七伯的那个言论,我当时并不是特别明白。直到后来我学哲学,讲到“以人为本”的重要,看到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先生说,永远要把人当成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否则便是本末倒置。我才在那一瞬间明白了七伯的话语,懂得了我的没有上过大学的七伯委实算得上是一个有哲学根基的教育家。
这不是故意夸赞。而确实是,我在此刻,读了上千本历史、心理、哲学、教育学的书籍后,依然对七伯的教育理念深表佩服的。
也正是因为七伯在生活中是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人,所以,才能把那么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按照一定的统筹方法安排好。这一点,也是我这个所谓的学者都不及的,需要永远学习的。
而这些言论,其实也是七伯的教育理念。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高度,所以,七伯的孩子们才能在民主、自由、平等的家庭环境中成才。当然,这一点,也是父亲所有兄弟的共同点。所以,我一直认为,他们几兄弟,虽然由于时代限制,一直生活在我们那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教育家。也因此,我才能在这样的群体氛围里自由成长为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

前面我曾提过,父亲的所有兄弟,个个养育了一大帮孩子,但他们兄弟,几乎没有人打骂过孩子。他们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到孩子的优点,宽容宽厚对待孩子们犯的错误。今天,这样的父母当然不少。然而在那样一个时代,能做到这一点的,几乎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试想想,每天从早到晚在田里日晒雨淋,吃不饱穿不暖。回家了,还有一大帮嗷嗷待哺的孩子,哭的哭叫的叫喊的喊,这边打翻了饭碗,那边女儿来告状说兄弟欺负她,那边又兄弟打架,鸡飞狗跳,鸡犬不宁,有几个人能做到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永远眯眯笑着温和有加来处理?
可是,我的七伯,我的父亲的兄弟们,他们却做到了。这后面,其实蕴藏了他们在人性深处最大的慈悲,最深的善良,最浓的情感!他们,在我心目中,是平凡却又伟大的长辈,值得我一辈子学习,效仿!
而这,显然又是受到我的爷爷奶奶的影响的。甚至应该是我们整个家族一代代相传下来的良好的家风。为这,我要追根溯源,写写我的爷爷奶奶乃至其他先祖,探究他们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
当然,这是后话。今天,我只谈我的七伯。
在我们这些后辈子侄心目中,七伯就是这样有能力,热情热心,讲卫生爱整洁,慈悲宽厚,有男女平等观念,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看法有思想高度的非同平常的长辈。
下面,且容我以最深的思念,回忆起在他老人家生命最后,我与他老人家相处的点点滴滴。
七伯是2010年4月去世的。2009年的9月,他老人家来送那年高考考上长沙某高校的一个侄女上学。那个孩子从小在他们家长大,是七娘弟弟的孩子。孩子在他们家生活多年,七伯从未对她有过任何责备之语。
那时,是我弟弟去南站接他们来到我家。他们一到家里,我就请七伯他们去外面饭馆里吃饭。席间,我怕饭菜不合老人家胃口,中间想要加菜,老人家就是不同意。他害怕加重我的经济负担。吃完饭,我带老人家在警院里转了一圈。其时,老人家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带他从南门走到北门,老人家走了一个多小时。走一会儿,便气喘吁吁,我看着很是心疼。农村有句俗语说,娘称舅大,父称叔大。这句话的意思是,除却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之外,母亲家的亲人里,舅舅是地位最高,最要尊敬的。父亲家的亲戚里,叔叔伯伯是地位最高最要受尊敬的。而今,我的最受我尊敬的七伯,身体竟然成了这样,我怎不心疼呢?
而就是这样身体极端虚弱的老人,从老家坐长途汽车过来时,竟然还给我提了一大袋自家种的花生玉米等土特产,知道我喜欢吃血浆鸭,还带了活鸭子过来。我到现在都无法想象,老人家是怎样用尽全力把这些东西提上车的?这让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吃完饭,在警院转了一圈回来。老人家便体力明显不支了。他早早上床休息。第二天,我带领老人家去附近不远处的海底世界看看。看见那么多海底的动物,尤其是看见海豚算数和舞蹈,老人家那个高兴啊。从海底世界出来,我提出来再去旁边的世界之窗玩一下,老人家拒绝了,只说,下次再来我家时再去。他是明显已经疲累到了极点。这又引起我的伤心难过。其时,雅贝贝在我肚子里五个月了。我这个怀有五个月身孕的孕妇尚且感觉良好,而我曾经强壮的七伯,身体却承受不了了,可见他老人家的虚弱到了何种程度!
于是,我兴冲冲跟七伯说,那就明年再来吧,那时,孩子出生了,我又在休假,时间充沛,可以尽情陪他老人家玩。然而,再没有下次了!我的七伯,在半年之后,雅贝贝只有两个多月时,永远离我们而去。
这,不能不说,是我一个最大的遗憾。
其实,后面我还曾经跟七伯见过一面的。那是雅贝贝40多天时,七伯的病日益严重,于是,三个堂兄还有我的老父亲陪同他一起来到省人民医院看病。那时,小姑也从湖北赶过来看七伯。而我有一次抽空去看七伯时,他老人家只是虚弱地坐在床上,看见我,微微一笑,还是那句惯常的话语:老艳来了。知道我孩子还只有40天,老人家担心我出来久了,孩子挨饿,催我回去。我依依不舍跟老人家告别,期待着等老人家病好了,再去看他。
可是,再也没有下次了。过几天,听说七伯的病有所好转,医生建议回老家修养治疗。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欢喜着呢。
然而,后来,却再也没有好消息。过不久,就听到七伯突然病情恶化永远离开的消息。那时,雅贝贝只有两个多月。接到父亲电话的第一时间,我一面哭着一面收拾行李携襁褓中的娃儿回家。回到家,把雅贝贝交给母亲,我狂奔到七伯家。到了平日里我常在那里跟七伯对话的堂屋,只看到中间摆着大棺材,再没有我可亲可敬慈祥善良的七伯来迎接我归来。我不禁悲从中来,嚎啕大哭。哭了几十分钟,直哭得直不起腰,父亲在旁边,陪着我一直哭。平日里,我是胆小鬼,看见棺材就会吓得发抖。然而,奇怪的是,那天我一点都不害怕,因为我知道,我不必害怕。躺在棺材里的,是我的七伯,我的至亲至爱的人,是那个永远面上含笑关心我爱护我的亲人。他会永远护佑着我和他所有的亲人。
那些天里,父亲照样是整日整夜流泪而不能入眠的。42天前,他才送走了他的一个亲密无间的兄弟,我的最是善良可亲的六伯。时间仅仅相隔一个多月,他又送走了他最后一个兄弟,他的七哥。父亲这样重感情的人,他怎不再一次肝肠寸断?父亲跟我说,从此以后,在这世上,再没有他的亲兄弟,再听不到他的兄弟亲亲热热唤他小名“训”的声音了。
父亲的痛,就是我的痛。怀念七伯,再想起父亲作为孤儿长大,多蒙兄长姐姐们关照,父亲才能顺利成家立业,才能养大我们这一大帮孩子。而今,上天就连父亲的最后一个兄弟也残酷的夺走了,而且,是在仅仅67岁的年纪,我更是替父亲伤心。
那些天里,我几乎整日流泪。尤其是在最后那天,送七伯去山上时。我照样把雅贝贝给母亲带,我和家族所有亲人一起,送七伯最后一程。我一路跪拜,一路痛哭。我看见七伯的三个媳妇也就是我的堂嫂,个个也悲痛欲绝。是啊,能够有七伯这样的公公,几十年的媳妇,没有一句重话,没有受到一句责备,能做这样家庭的儿媳妇,怎不感恩呢?
而今,七伯和大伯三伯四伯五伯六伯一起,并排长眠在他们爱得深沉的土地里。每年的清明节,我会去墓地里,看看他们,在心里跟他们说说话,一如他们在世时一样。我跟他们汇报我的学业进展,我的事业成就。我知道,我曾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侄女;我知道,作为殷家的读书人,我身上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我会努力,一如既往不懈前行,不让九泉之下我的亲人们,伤心失望!
谨以这些文字,送给我的七伯!在你们离去的时候,我未曾给你们写下只言片语,而今,待我一一弥补,为每一个我最爱的亲人,写点什么,作为补偿!
再待我清明期间,到得你们沉睡的那片土地,悄悄细语着,说予你们听!再待清风明月,把这些有着我沉沉思念的文稿,带到你们身边!
写这系列篇文章时,我头脑里一直回响着第一夫人深情吟唱的歌曲《父老乡亲》,文章写完后,一直在泪眼朦胧中反复唱着。
谨以此最能表达我心声,也是我从小到大一直不忘的歌曲作为文章结尾。
父老乡亲
——彭丽媛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
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胡子里长满故事
憨笑中埋着乡音
一声声喊我乳名
一声声喊我乳名
多少亲昵 多少疼爱 多少开心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我住过不少小山村
到处有我的父老乡亲
小米饭把我养育
风雨中教我做人
临别时送我上路
临别时送我上路
几多叮咛 几多期待 几多情深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我同甘共苦的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啊 父老乡亲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附:回乡偶记系列,已经连续写了九篇。对伯伯们的追忆,已经只剩下四伯的了。待材料更丰盛些,我会完成。
明日,该写回长时,跟父亲母亲和众亲人分别的场景了。
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
愿珍惜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