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看到育儿群里有一位家长在抱怨:放了这个长假,别的不说,光吃饭就快让孩子给拖废了,吃饭时不停的看电视,好不容易把电视关了又开始玩玩具,这也干那也干就是不好好吃饭。连喂带哄加恐吓没有一个小时下不来,刚吃完这一顿就要准备下一顿了,一天别干别的了。
很多家长都有这种体验,孩子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穿个衣服是拖拖拉拉,让干个事情是三催四请,火气压都压不住,蹭蹭往上窜。时间长了,也不能光等着,于是三下五除二的就帮孩子干完了,然后就是你爱干嘛干嘛去,我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这些事你现在不做长大了也会自己做的,以后就会好了。
对这种现象,我是极度的不赞成,孩子的事情就是要他自己做,如果家长都替他做了,家长能跟他一辈子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原来的时候我也是这个样子,每节课结束的时候总有几个孩子在后面拖拖拉拉,不是东西找不到了,就是书包不会装。接下来还有课要等着上,不然就是饭点了,饿的不行不行的,还怎么能等下去,帮所有的孩子都收拾完也比等着的时间要快。
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发现这是不行的,帮了一次就会帮第二次,孩子最终是会做这件事情了,但是总比别的孩子慢一拍,刚刚会收拾书包了快的孩子家庭作业做了一半了,刚刚掏出课本快的孩子作业本交上了,永远都是拖拖拉拉跟在最后,慢慢地学习成绩、积极性都磨灭了。
后来经过反思,我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件事当成了一个项目,我希望它有效、有用,能为孩子的成长带来终生的利益。并且把项目管理的三种方法,应用到对孩子干事情的管理中去。
经过一系列对孩子的测试、磨合,终于后来几个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孩子在课上的时候,表现也不一样了。下达任务之后会积极去做完成且效率还是很不错的。
孩子们从自己做事情上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感知到了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是可以的,是值得被他人肯定的。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就提过,替孩子做本该他们自己做的事,对孩子过度保护、包揽孩子遇到的困难,对孩子高声叫喊、然后又赶快解救造成的伤害是多么大的。、
健康的自尊,使孩子培养出“我能行”的信念的基础,一点事情不让孩子去做,孩子又怎么培养出这种信念呢?
这应该就是支持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由,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家长又陷入了沉思和悔过。接下来,分享下我用目标管理的三个方法,如何去管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用目标管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目标管理是一个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也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目标管理可以保持项目高效进行,不偏颇。
大部分的小孩子,每当遇到事情不想完成时就不去做了,这本质是目标不明确的后果。
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比较开心快乐的,没有那么多想法,也不会有目标。在这个时候制定一个目标让孩子去执行,可以让孩子更早的知道人要有目标。
1、 教给孩子,让孩子明白
很多孩子做的慢是因为自己不会做,所以详细讲解该如何去做自己的事情,确定孩子可以明白之后,设定目标:孩子自己可以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整理自己的书包。等已经做的不错的时候,提高难度。在谁之前或者多长时间内做完事情。
同时建议家长,要把目标管理这个概念逐渐的传达给孩子,这样等他们再大一些,会把这变成习惯,逐渐的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去。
2、 事先告知孩子后果
孩子小,不理解什么后果。那请具体告诉他:不吃饭可能就会挨饿,收拾东西慢可能就需要留下,受伤可能就会疼痛。这些结果都是自己要承担的
3、 检查孩子完成的情况
很多家长就是,定了目标之后自己也不会多加在意,就会让孩子更加的放肆或者直接让孩子觉得目标是可以不用去追求的。家长应该做的就是经常地检查孩子的实行情况,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着他的。
4、 孩子如果能良好的完成,请及时的表扬他,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
如何表扬也是有方法的:表扬孩子的行为而非表扬孩子。比如孩子吃完饭了:孩子,你把这一碗都吃没了,妈妈真的为你高兴!孩子会知道自己是因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的到表扬,而非是他这个人值得表扬。
5、 坚定而冷静的执行结果
孩子不吃饭,就坚决的把吃的东西都收拾起来,一顿饭不吃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如果饿的时候告诉他:因为之前时间不吃饭、现在已经没有饭吃了,想吃饭的话只能等到下一准时自己吃。
有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不让他吃他就不吃,那长期不吃饭怎么可以呢?请注意收拾的时候把吃的全部都收起来,一点不留,包括零食,有许多孩子不吃饭是因为吃了太多零食。
也请不要再唠叨孩子:我说让你吃你不吃,现在饿了吧,饿死你活该!这是在人身攻击孩子,打击孩子,违背冷静而坚定的原则了。
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开始养成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如果是改错那就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了,一定要保持耐心。想要孩子改变家长首先就要改变,帮助孩子收获更多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