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周五啦!小编带你游台湾时间到!
今天小编要带你去逛一条台湾省最美的公路,也是曾经最危险的公路——苏花公路。
苏花公路,是台湾东海岸的一条省辖公路,为省道台九线的一段,在日本侵略殖民时期修筑,沿清代之北路为临海道路,1932年5月通车,于战后改名苏花公路,后持续新建隧道并拓宽为柏油路面,1990年10月25日改为双向通车。北方起点是宜兰县苏澳镇,南方终点是花莲县花莲市,临海道路全长118公里,大致依海岸线修筑,间或蜿蜒进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与峭壁山色,为世界著名的景观公路。
苏花公路的建造历史
苏花公路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台湾道夏献纶与福建省陆路提督罗大春费时两年开辟"平路一丈,山蹊六尺"为准之路,俾能通行舆马,当时称做“北路”,沿途苏澳--东澳--大南澳--大浊水--大清水--得其黎--新城--歧莱花莲港--吴全城--大巴笼--周塱社--秀孤峦水尾,全程总计 308里。
北路开通前的交通贸易都靠海路,陆路则仅为东西向的原住民迁徙路线、猎路。北路沿著峭壁开出,相当狭小曲折,但在清朝开山抚蕃的政策下,有其宣扬国威、防堵海寇、移民开垦、获取资源等多重功能;唯此路修筑后仍不时受到原住民侵袭,加上首尾间远、驻防兵勇、维护不易、瘴厉疫病等问题,于完工后不及一年半即移扎驻营,任其废弃。
1881年曾有清朝营官何秀林带兵重修,又有1889年刘铭传副将刘朝带再度疏通,但后者部将弁勇等人却不日中伏,所带官兵死伤逾半,在刘铭传大军围剿后原住民虽投降,但实际上清末东澳以南路段可谓已经荒废。
苏花公路的壮丽景观
说到沿途景观不得不提“清水断崖”。
苏花公路上最著名的景点是清水断崖,主要界于崇德到和仁之间,约有十数公里。断崖峰顶之清水山海拔2407米,清水断崖之北端台九线168公里处为今日太鲁阁公园北界。
清水断崖于日治时期曾经日日新报社读者票选为台湾十二胜之一,在不同时期也与太鲁阁峡列为台湾八景之一。
美丽与危险并存的苏花公园
尽管苏花公路是一条著名的景观公路,但台湾东海岸盛产大理石、石灰岩和砂石等工业原料,故常在此路上见到砂石车和大货车高速通行,而且沿路不论天候都有可能有落石,机车跟车视野受限时要小心应对。
苏花公路沿岸海底落差急遽下降,加上黑潮海流流速强,不适合亲水活动,已有多起落水者意外记录,需特别留意。
2010年10月下旬,受台风“鲇鱼”及东北季风影响,台湾各地连日来普降大雨,东北部山区的雨量尤其惊人,导致苏花公路沿线落石坍方不断,大批游客乘坐的游览车遭遇坍方而受困,其中大陆游客约120人。
如今苏花公路已经开展改善计划,强化路线抗灾维生性及运输安全服务性,提升其安全性与可靠度,让民众可以安心顺利体验这条最美公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