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网红主播假摔炫富视频的感想
在当代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对于各种为吸人眼球而做出的不理智,对社会风气有坏的带动影响的行为,就如假摔炫富的一种流行,警方能做的也只是因为其乱停车违反交通法规等处罚,最终以罚款150元结束。
这是一块严重的法律漏洞,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真的是一个看似无影无踪,却又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的确,在我看来,这样的处罚是轻的,对于他们来说无关痛痒,更不提把这个当做一个教训去记住。有些时候,真的觉得舆论是个好东西。或者个人档案对于自己的违法乱纪行为有终身伴随作用时也是个好东西。毕竟,在钱的威慑下已经无任何作用了,只有进行名誉或是精神上的一种逼迫了。
哎!这样的想法总感觉好像又不太好啊……
《个体心理学》人生三大约束
第一,我们的星球家园里有如此多的局限,该如何在其中找出一个可赖以生存的方式或职业?第二,如何找到我们在群体中的位置,以便与他人达成合作,并享受合作的益处?第三,我们该如何自我调整,理解两性的存在以及依赖于两性关系的人类繁衍问题?
个体心理学发现,一切人类问题都可以归类到这三个主题中:职业、社会与性。
社会情感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所有错误的“生命的意义”与所有真实的“生命的意义”都有其各自的共同点。那些看起来失败的人——神经官能症患者、神经失常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儿童、自杀者、性变态者和卖淫者——之所以“失败”,正是由于他们缺乏同伴感和社会兴趣。
比如,谋杀者们承认,在手持武器时会感受到一种权力感,但很显然,他们只能自我认可其重要性。
归根结底,个人化的意义其实毫无意义。只有在沟通交流中有效的意义,才是真正的意义。
有一个关于小宗教教派领袖的故事:一天,她将追随者们召集在一起,告诉他们,下一个星期三就将是世界末日。她的信徒们大惊失色,立刻变卖掉所有家当,抛开一切所谓世俗的烦恼,等待着预言中滔天大祸的来临。然而,星期三静静地过去了,与往常没有任何不同。一到星期四,信徒们就怒气冲冲前来质问领袖了。“看看你给我们带来的这些麻烦,”他们说,“我们抛下了所有的财产。对每一个遇见的人说世界末日将在星期三降临,当他们嘲笑我们时,我们还坚定不移地告诉他们,消息来自一位绝对可信的权威人士。结果呢?星期三就这样来了又走了,世界仍好好地在那里。”“但是,我的星期三,”这位女先知说,“并不是你们的星期三啊!”就这样,她用一个完全个人化的概念来保护自己免遭责难。因为个人化的概念是永远无法被验证的。
即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超脱出“卓有建树”这样的评价——只有当一个人的生命被其他人认为是举足轻重的时候,他才有可能被称为“天才”。
如果一个人根据他总结出的生命意义行事,希望有所贡献,而他的一切动机也都直接指向目标,那么自然就能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唯有这样才有可能达成最终目标。他们将根据个人目标的要求来打造自己,培养社会情感,在实践中日臻成熟。一旦目标确立,训练便随之而来。之后,也只有在这以后,人们才会开始武装自己,解决生命中的种种问题,磨练自己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