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这篇文章内容相对简单易懂,学生通过预习理解起来并不难。文章主要通过讲述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翻越一座难走的山脉这件事情来表现战士们的坚强勇敢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那么如何凸显这种精神呢?当然是要做的事情越难完成,红军的革命精神越能显现出来。
接下来就是找角度去渲染这座山脉翻越起来难如登天,联系实际,一座什么样的山爬起来很困难呢?无外乎从两个方面找原因,一个是山本身,一个是爬山的人。而课本中一句“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支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就完美了囊括了这两个原因。
理论有了,接下来就是结合实际,从课本当中去找句子支撑理论。为了使条理更清楚,那就将这两个原因先分开来一个一个突破。
先从山身上找原因,山为什么难翻,道理很简单,学生根据自身爬山的经历也能够知道陡峭险峻悬崖峭壁难以翻越,这就把对现实经历的感受自然而然迁移到课本上来了。特点已经抓准了,学生再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就非常简单了。
接下来再从人身上找原因。前面已经铺垫过这是一支笨重的队伍,这个时候问题来了,这支队伍为什么是笨重的?学生不难找到饥饿、疲劳和受伤这三个原因。将原因找到之后,紧紧围绕这几个原因找到对应的句子也是非常轻松的。
这座山翻越起来已经很难,再加上队伍的笨重岂不难上加难?但是最终的结局是战胜了,为什么呢?由此引出长征精神也算水到渠成。
因为老山界是“五岭”中的一岭,又是长征中的一部分,自然想到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以此作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