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潜意识里,总是有很多话想要表达,刚好又有不错的文字表达能力,能把你所想的写出来,那么恭喜你,写字可能是你的天赋,或者说使命,你是这为数不多的幸运者之一。
我喜欢的男作家之一冯唐老师曾说,有些故事憋在心里很"胀痛",必须写出来,写出来那些“胀痛”就消失了,很舒畅。
荣格说:“根植于无意识身处的创作冲动和激情,是某种与艺术家个人的命运和幸福相敌对的东西,它践踏一切个人欲望,无情的奴役艺术家去完成自己的作品,甚至不惜牺牲健康和平凡的幸福。”
文案写作没有条条框框,表面看来每个人都可以写,但很遗憾,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
“鲁迅说:我的文章不是涌出来的,是挤出来的。
张爱玲说:我写文章很慢而吃力,所以有时候编辑先生向我要稿子,我拿不出来。
王尔德说:我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去掉了一个逗号,到了下午的时候又把它放了回去。"
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文字工作者都不容易,写文章做自媒体,并不是什么风口,而是一门技术,技术就要不断练习,精进技巧,提升内功,赋予情感。
就像画画、弹钢琴一样的技术,天分、机遇、勤奋,一个都少不了。
记得我有个作家朋友说,其实你就是个话痨,你这么喜欢表达,不去写东西就浪费了,于是我开始动笔,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我仍然记得每次写完的释放感,是那么轻松又愉悦。
写,让自己舒服了就行,无论结果如何。
于是那段时间,我一走进书房,就如同进入一个身心愉悦的能量场,时间变得缓慢,世界变得安静,万物变得简单,我只需坐在书桌前,文字自然而然从键盘流出,我只需专注地完成与内心的每一场对话。
有一段时间,我感觉有点失去了“表达的克制”,甚至面临过倾倒思想废物的危险,这种不满意源自自己,并非来自读者。
有一阵子也经历了考验,因为有几篇热点文章爆出来,招来了很多关注,有人喜欢就必定有人骂。
我看到后台那些恶言恶语,内心也是有情绪的,我们总说自己内心强大,不在乎别人看法,你真亲身经历那些,就未必了。
当时刚好看了陈冠希的一个视频,他说的很随意,表现的非常真实,这背后有种超然,在那种聚光灯下,他什么赞誉没有听过?他什么诋毁没有承受?
但是他超脱了,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就做他真实的自己,这种状态很多明星早早的经历了这关,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一辈子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
在文字,我们都是演员,甚至朋友圈也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大的真诚和善意,就是尽量让那些我们虚构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尽量接近。
鬼脚七老师写过一篇文章,他说坦诚才是自媒体人的生命线。
坦诚,就是要真实。我是这样理解“真实”这个词的。你对读者真实,读者就会对你真实。我对自己真实,文字也会对我真实。
小坦白能换来大接纳,如果某件事能打动你,那么也可能打动别人,你要做的就是在生活经历或者工作经历中,这些打动你的,对你有收获的东西,通过写作表达与分享出来。
敢写就有人敢看,敢卖就有人敢买,任何人只要专注在某个领域深耕,都可以聚齐起一帮属于他的粉丝,只要有1000个这样的铁杆粉丝,他就可以活得很好。
也不记得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记住并且按照这些话去做。
终于写到一定的阶段了,打开怀抱,勇敢的迎接了很多资源,开始了所谓的变现,别人卖产品卖广告,我卖服务卖智慧,本质大家都一样,利用微小的新媒体平台展现自己,更有表达欲表演欲,善于驾驭平台,洞悉人性的那波人,显然更成功。
快手创始人说了,中国有85%以上的是高中学历,这部分人群是我们的主要服务对象。
要学会讲故事。
故事就是一个空间,一个能量场,我们为他注入情感,融入素材,让每个人物变得鲜活,非常具有想象力,每个人都有故事,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故事,只不过我们没有用心感受。
我们所谓知识自媒体这波,其实只在一个小圈子转悠,外面的世界更大更广阔,但未必是我们的可以吃到的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每个人只能活在一个时代,时代也是圈子。
也有一段时间,写文章与我而言成了负担,我开始变的焦虑,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样可以提高阅读量,自己还能坚持写多久,写干货写的想吐了,我就问自己,我可以写点小说吗写点影评吗写点随笔吗,答案是可以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因为除了你自己,其实没有人限制你。
与此同时,我接受到了很多正面反馈,他们说看到我的文章收获很大,甚至一度影响他们也开始动笔甚至有所成就,这些积极的正面反馈多少还是给了我一些支撑。
刚好无意看到史怀哲说的话:“人不能只为他自己而活。我们必须认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而我们和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这种认知指引了我们心灵和宇宙的关系。”
不再焦虑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的时候,也是发现一个潜在的写作系统慢慢形成的时候。
如何通过写作形成一个系统?
要定期写,不能中断,固定时间段写,要不断做写作技术的测试,知道哪种类型哪种声音的文字更受欢迎,时间越长,才能建立自己的写作系统,无需规划具体的目标,也无需想着立刻得到回报,你只需要写,写出你的系统,并能真正享受这个系统带来的乐趣。
我想起另一句话,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很多事情,你根本用不到做什么复杂的决策,你只需简单直接粗暴的执行,执行力比决策更重要。
每天写什么?如何大量获取新的信息,如何判断哪些内容会受大众欢迎?可以听从自己身体的反应,比如情绪的变化,肾上腺素的反应,身体最本能的直觉。
让写文章这件事规律化,比如固定时间,固定推送,我是通过日更来治愈的,就好比很多广告人,他们会充分利用截稿期限这个工具。
很多文字的确是要拖到最后才能写出来,也是逼出来的,我也一样,这种内在的恐慌,会产生大量的心理暗示,让我们重视这件事,继而会促使灵感迸发,这也是一种控制自己表达的技巧。
真正的好文字都是细心雕琢出来的,修改三五遍不算什么,而是要直接竖立最高标准,很多优秀的写手,修改文案的时间是写文章的两倍以上,很辛苦,却很值得。
终于,从前写干货,大家冲着干货来,后来也写影评,写生活,还是有人看,互动率,粘性更高,说明大家不知是冲着干货来,还是冲着作者来的,这是一个向上的信号。
在文字界,不是自媒体界,有一个不太有趣的文字等级链条,排位最底端的是实用干货文章,其次是小说、诗歌、散文文学类,再者是哲学道德类。
当然,我觉得最美的文案就是诗歌,这些语句读来十分具有韵律感,就像一首歌,培养这种预感,和想象力,让自己更富有哲思和文采,语言也会鲜活,更动听。
我在高中时和大学时,写过很多诗,却又过早的发现自己成不了诗人,然后还是坚持阅读大量好诗,让自己保持对文字的敏感度,提高文字的韵律感。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超级Ip,这是互联网领域的革命,也是未来商业的游戏规则,更是内容创业者的出路。
你的名字就是品牌,你希望别人一搜索百度你的名字,会出来什么样的内容?那你就按照这个目标去做吧!
你得有个绝活,你最擅长的东西,然后你要把这套绝活变成产品,最推崇的是出书,出书是检验一个知识ip的试金石,或者做成课程,也可以变成一套服务体系,这套服务体系值得你花很多时间来打磨,变成明确的具体的服务内容和价格,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微信的核心是链接,社交媒体相当于一个大银行,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都有一个情感账户,里面存着一个叫“信任”的东西。自打相识,这是开户,随着每一次接触、互动,这个账户的情感在不断加分或者减分。
直到有一天达到一定分值,产生了利益交换关系,所谓知识、资源、变现,这些都只是结果,是表象。
张小龙说,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叫信息流、创作、不用关心什么是小程序、小游戏,最重要是用户方便触达、表达的方式、一种对万事万物的信息表达方式、精彩生活。
这都是普通用户的视角,其实,有同理心才能写好文章,才能做好新媒体运营,因为你始终站在用户这一边。
写文章也一样,我们需要学会:有用户思维,有同理心,简意直言,表达经过自己理性思考,对事情本身,对读者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语言发泄。
本文作者唐晓涵(商务微信:tangxiaohan008),品牌推手,深圳冲格新媒体创始人,伯虎影视创意总监,晓涵plus社群发起人,服务过多家上市公司/五百强/行业龙头。
冲格新媒体--专业的新媒体整合营销服务商,为企业提供系统的新媒体营销咨询,双微运营,事件营销,h5开发和品牌全案策划设计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