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方美术史上,有一位500多年前的意大利画家的名字怪怪的,感觉上是一个女子叫提香,可是看了他的自画像,满脸生硬的线条,刚毅的双眼,微翘的嘴唇,黑厚的胡须,怎么想象也和他的名字挂不上钩。
也许是我们的翻译上出了问题,在“香”字上,其实汉语中有许多近似的音,随便找一个字都比这个强,随便找一个字都能对上号。当然这丝毫不影响他在西方美术史上的地位,也丝毫不影响我对他的崇拜。他的《花神》《酒神祭》《忏悔的抹大拉》《乌尔宾偌的维纳斯》等,都是教科书上反复必讲的画,也是我反复必看的画。
我以为,他的宗教画上的人物色彩光泽,肌理细腻,形象逼真,精致华美,给人以感官禁欲理念上的解放,给人以视觉放荡氛围上的表达,也给人以羞怯大胆青春上的宣告。
我也以为,他的宗教画上的人物背景,不是乌云遮日,就是雷雨交加;不是朦胧黯淡,就是阴影暮色;不是私私窃语,就是目视凝视,反复不断地再告诉我,告诉我风云的多变,圣人的桎梏,死亡的憎恶,内涵的承载。我在想呀,画家是出题的人,我是答题的人。说的再大一点,时代是出题的人,我们是答题的人。答出这一份答题的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有着不同见解,有着不同的立场,也有着不同的好恶。
好在这一幅幅绽放出人类光芒的绘画,折射出社会巨大进步的绘画,一一地毫无保留地放在我的面前,是何等的幸运,又是何等的受益。
有一种精神被沐浴,心灵被擦亮,尘埃被洗涤的感觉。我喜欢提香的绘画,但我不喜欢提香的名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