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琴史》// 明度

作者: 原麈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11:01 被阅读65次

第六卷

原麈拍摄

明度意译)

《琴操》载:

琴的尺度,

长三尺三寸六分,

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之期,

这是古制。

旧说自伏羲之后,

有十二琴制,尺度有长有短,

短至三尺三寸,长至三尺九寸有加。

此无他缘由,

是因律学荒废而度数偏离了标准。

《周礼》载:“凡制造乐器,

以十二律确定度数,

以十二声校正度量。”

谈音乐而不考究度数,

谈度数而不合于音律,

怎能称为音乐呢?

《孟子》说:

“师旷之极敏锐的辨音能力,

若不遵循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

就是这个意思。

琴底 琴腹

自周道消亡,礼乐大毁坏,

更加上始皇焚书,

几乎倾覆前人功业。

历代以来,

有制作准弦来定律的,

有参校古器来立度的,

有累积秬黍来合尺的。

制作准弦以定律,不足在于古奥久远难承继;

参校古器以立度,不足在于尺寸长短难统一;

累积秬黍以合寸,不足在于秬黍大小难齐同。

议论纷纷,却无合适且正统的说法。

朝廷谋议修治太平,大有作为于天下,

统一律度而兴礼乐,就在当今!

这样,则作琴之制度,就明了了。

综上所述,而作《明度》一文。

琴侧

明度(原文)

《琴操》言:琴之度,长三尺三寸六分,以象期之日,此古制也。旧说以谓自伏羲而后,琴制十有二,而尺度有修短,短至于三尺三寸,修至于三尺九寸有奇。此无他,乃律学废而度数乖也。《周礼》:“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度数,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言乐而不稽诸度数,言度数而不合诸律,何以为乐?《孟子》曰:“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此之谓也。 

自周道既亡,礼乐大坏,更秦燔毁,寂无遗绪。历代以来,有制为准弦以定律者,有参校古器以立度者,有累积秬黍以合尺者。制为准弦以定律,则患乎奥远而难继;参校古器以立度,则患乎咫寸之难壹;累积秬黍以合寸,则患乎大小之不齐。议论纷纷,莫适其正。朝廷讲修太平,大有为于天下,同律度而兴礼乐,其在今乎!夫然,则作琴之制,可著明矣。综其数,作《明度》。

注释:

齐量:标准的度量。不稽:无可查考。燔:焚烧。遗绪:前人留下来的功业。

准弦:按琴弦的发音原理定律的方法。弦律所用的正律器称为“弦准”或“律准”简称“准”。

秬黍:黍的一种,古代度量衡以产于羊头山(今山西省长治市境内)附近中等大小的秬黍种子为基准单位。

咫: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琴头 琴尾

琴史新读 - 文集 - 简书

相关文章

  • 读《琴史》// 明度

    第六卷 明度(意译) 《琴操》载: 琴的尺度, 长三尺三寸六分, 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之期, 这是古制。 旧说自伏...

  • 读《琴史》// 叙史

    第六卷 叙史(意译) 古琴, 是让人远邪恶、复本性、乐道忘忧的乐器。 三代贤者,自天子至于士,没有不喜好的。 自汉...

  • 读《琴史》// 孔子

    卷一 孔子(意译) 孔子生于周朝之末期, 遭逢鲁国之乱政, 乘车环游天下却怀才不遇于世间。 当时鲁定公十四年,孔子...

  • 读《琴史》// 周公

    卷一 周公(意译) 周公凭借圣人之才辅佐文王、武王 平定天下,建立王业, 又以丞相之尊辅助成王治理国邦, 以致天下...

  • 读《琴史》// 文王

    卷一 文王(意译) 文王在纣王之时,独自推行仁政, 养老慈幼,礼贤下士, 常中午无暇吃饭以接待贤士。 伯夷、叔齐、...

  • 读《琴史》// 伯牙

    卷二 伯牙(意译) 伯牙,古之善于弹琴的大家。 相关记载见于春秋之后, 杂记也见于诸家之书。 曾学鼓琴于成连先生,...

  • 读《琴史》// 陶渊明

    卷四 本卷论述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古琴艺术的发展,载有陶渊明、董庭兰、薛易简等文人琴家琴事。 陶渊明(意译) 陶潜...

  • 读《琴史》// 陶弘景

    卷四 陶弘景(意译)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人, 读书万余卷, 倘若发现有一事不知则深以为耻。 擅长古琴及围棋,工于...

  • 读《琴史》// 阮籍

    卷三 阮籍(意译)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 生活于魏晋衰乱交替之际, 隐世遁迹,游于四方之外。 尤为嗜好美酒,...

  • 读《琴史》// 宋玉

    卷二 宋玉(意译) 宋玉,楚国人,是屈原弟子。 善作赋,风格与屈原作品相似, 而哀伤感愤,委婉抒发讽谕之情。 楚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琴史》// 明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ci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