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决断,即使是错误的决策也比没有决策好。
也许科学决策的一个高级哦那个发就是不科学决策。
对实干家来说,并没有什么谋定而后动的决策,实干家的决策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先动起来,看看情况再调整。
一个悲剧故事是来自蒂姆哈福德的《适应性创新》Adapt:
工程师和政治家
苏联有个工程师叫彼得保津斯基,他再苏联见过前就算一名很著名的工程师,非常注重实地调研,有丰富的第一手工作经验,苏联见过后,保津斯基担任中央政府的顾问。
斯大林搞的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有两个大项目让保津斯基参与了,一个是乌克兰检修一个超大的水电站,命名为列宁坝,一旦建成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另一个是磁山城建立一个钢铁厂,这个钢铁厂的产量将会超过整个英国的钢铁总产量。项目开始之前,保津斯基就到这两地去调研。
保津斯基发现列宁坝所在那条河的水流速度太慢,必须得建立一个非常大的水库储水,才能带动这么大的发电站。但是这样的代价太大,不但涉及大规模移民,还每年还有3个月的枯水期。
保津斯基就建议,不如沿着河弄几个小型的水电站。至于磁山城的钢铁厂,保津斯基发现它建立在荒郊野外,当地缺乏必要的生活资源,工人的基本生活条件没法保障。再者,虽然当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但缺乏煤炭。钢铁厂需要大量的煤炭,而煤炭只能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如此依赖也是得不偿失。
保津斯基对这两个项目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但一五计划的大局为重,政府对他的意见置之不理,斯大林必须要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和比英国全国产量都高的钢铁厂。
事实证明,保津斯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列宁坝建成后,水库占地面积之大,以至于有人说哪怕用这么大块地重伤干草直接烧草发电都比水电站的发电量大。
到20世纪70年代,磁山城的铁矿石全部用尽,为了维持钢铁厂的运转,矿石和煤炭都得从远处运来,成本非常高。更为重要的是,在修建钢铁厂的第一年,光是把工人送到磁山城的路上就死了很多人,第一个冬天,又冻死了不少人,上万名工人及其家属就这么牺牲了。
两个项目都以悲剧告终,而保津斯基自己也是个悲剧---后台他因为政治错误杯苏联政府处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