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启予国学止于至善组读后感
20210517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

20210517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

作者: 顺昕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5-16 19:56 被阅读0次

20210517 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17

美好的品德才是我们真正能够留下的东西,同时也是能够帮助我们真正获得世俗中想要的一切的东西。拥有影响他人的宏大愿景,首先就要成为圣人,文中例举了舜,得到了人们在俗世中想要得到的一切,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德,舜大孝,面对总是想伤害自己的父亲兄弟仍然能容,能仁,能孝,感动了许多百姓,百姓们因为看到了舜对父母兄弟的态度,而自然而然的认为舜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君主,因此愿意追随他。由此可见,德是我们对内德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这样的流露才是诚的,是能够感动大家的,也就实现了“亲民”。终究还是“有德此有人”。

老天爷一定会保护美好的品德。在经济学的案例里,在面对一个案件的选择的时候,法官看的从来都不是谁对谁错,而是谁能够对这个社会造成更积极的影响,考虑的是这项判决怎么判才能引导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这个现实角度来讲,美好的德行才是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方法,因此老天爷、人人都会保护美好的品德,因为谁不想生活在真诚无伪的社会里呢?而顺应大众的东西,符合大众的心理,才能被推行。也才能实现我们各自的愿景。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在于“诚”“孝”“礼”。周公恭敬贤人,哪怕正在吃饭的时候有贤人来访来不及吃完就出去见,每次读到这里都会很震撼,如此尊敬贤人,贤人怎么会不归心?周公的恭敬心得到了人们的尊敬,我们想要别人尊敬自己,首先就要尊敬别人。而自己平时处事时的拖延拖拉其实就是对人最大的不恭敬,对自己也是一样的。

师父常常说人们通常对三样东西格外的尊敬,一碰到就容易及其敬慎。第三样就是文化。我觉得这个文化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修养,是我们修养内心之后由内而外体现出的一种“气势”,这种“气”的存在塑造了我们的形象,也决定了我们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相关文章

  • 20210517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

    20210517 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17 美好的品德才是我们真正能够留下的东西,同时也是能够帮助我们真正...

  • 20210530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

    20210530 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18 古人通过祭祀这种仪式,来找到家庭中的长幼次序,在祭祀这个场合中...

  • 20210514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

    20210514 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16 让家人过的顺心,是我们修身体现出来最基础的效果。修行是由近及远...

  • 20210602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

    20210602 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20哀公问政 无论是搞好政治,还是做好管理,再或者是齐家,其实都是与...

  • 20210531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19

    20210531 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19 政治的核心是仁、义、礼。这三点是相互影响的,而非相互独立存在的...

  • 2021-05-10

    20210510 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15 修行的深浅体现在言和行上。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而这也是检验我们...

  • 2021-05-08

    20210508 顺昕 天誉《传习录阐微》读后感 一〇一.善恶在我们心里,而不是具体的事物上。之前听师父说,想要变...

  • 20210624顺昕《大学精义》读后感

    20210624 顺昕 天誉《大学精义》读后感 六证1 “止于至善”是修行的愿景,我们每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止于至善...

  • 2021052顺昕 天誉 《传习录阐微》

    20210520 顺昕 天誉《传习录阐微》读后感 一百〇一.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事业,我们都应该有一个核心,有一个纲...

  • 20210613 四书反身录

    20210613 顺昕 天誉《四书反身录·大学篇》2 明体适用 《大学》是教我们最全面的了解事物的本质,然后最高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517顺昕 天誉《中庸别讲》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qs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