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和母亲一起读书的日子

作者: 清心碧水宁 | 来源:发表于2018-03-04 09:01 被阅读95次

----读《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是美国知名编辑威尔·施瓦尔贝写的他和得胰腺癌的母亲在生命最后时光中,组成2个人的读书会,共同阅读和讨论同一本书的经历。围绕这个读书会,回顾了母亲一生的经历,展现了母亲宽容、高雅、服务他人的品格。通过和母亲阅读相同的书,彼此也分享了各自对人生的态度和观点。

作者的母亲玛丽·安·施瓦贝尔是什么样子?她穿着立领衬衫,带着珍珠项链,披着果绿色围巾,看书时带着眼镜,见到陌生人,也是一副微笑的样子。那种笑,连陌生人都觉得“真是太美了”。

患病后,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可是毎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总让人觉得她不是病人。即使生病了,她依然牵挂着难民,想方设法为阿富汗筹措建图书馆的资金。她认为只有多读书,才能真正改变难民的命运。


“她对读书的信心从不曾动摇,她深信书籍是人类兵工厂里最强大的武器。阅读形形色色的书籍,不论电子的、印刷的还是有声的,都是最佳的娱乐方式,也是参与人类对话的方式。”
“母亲还教导我们,你能够改变世界,而看书是最有效的方法。

母亲的一生是热爱读书的一生,因为读书,她有很多的好友,担任着为国际难民和妇女们服务的工作。

作者和母亲的读书会,有时候是在家里,有时候就是在陪着到医院侯诊的时候。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两年,他们一起读了几十本书。在医院共度了几百个小时,“母亲引领我,认识了书籍怎样让我们越发亲近”

70多岁的患病老人的读书习惯,让我既敬佩又惭愧,敬佩的是她争分夺秒的读书习惯,惭愧的是自己在读书上还不够努力,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

作者的母亲无疑是一个非常替别人着想的细致细心之人,在她身前,就安排了她身后的所有事情,包括葬礼上的音乐,女儿参加葬礼的礼服等等,令人叹为观止。

从作者与母亲相处的细节中,我也在反思自己和母亲相处的情况。我的母亲才65岁,头上的白发却已触目惊心。我的母亲是一个极少读书的乡村农民。可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就教育我们要认真读书,只有读书才能脱离农村,否则就只能过农村里每天扁担挑土起早摸黑的日子。

这几年母亲陪着我们姐妹三人在城市里生活,又帮助我们拉扯大了4个孩子,让我们工作和生活没有半点后顾之忧。这份辛劳她无怨无悔,从无怨言,可是她自己却日益衰老,如何让母亲多些欣慰和快乐呢?

“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趁华年尚好,父母安在,我要多读书,不断精进;多陪伴父母,让他们心安意足。

相关文章

  • 那些和母亲一起读书的日子

    ----读《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是美国知名编辑威尔·施瓦尔贝写的他和得胰腺癌的母亲在生命最后时...

  • 和母亲一起走过的日子

    阳光轻柔的抚摸嫩芽,嫩芽一点点的成长,流沙慢慢的漏着,爱迅速滋长! ---题记 嫩芽时的春晖 一双稚嫩的小手...

  • 《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渐渐地对中秋已没有了初见恋人时那种期盼、兴奋、激动的感觉了,可能是岁月对我有着特别的眷顾,让我能以一个完全...

  • 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今年五月份,在操办完妹妹的婚事后,母亲随我来了杨凌。在此之前,母亲来过一两次,但那时候我还没有成家。这次特意把母亲...

  • 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不知不觉和母亲在一起已两月有余了,我问母亲:“有没有觉得从14岁至今,我们相处最多的时间大部分都是我生孩子休产假期...

  • 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去年入冬,弟弟辞掉工作,把母亲接到了滨州他的家,专心照看了三个月,经历了整个冬天。弟弟心痛仨姐姐,为了免去仨姐姐...

  • 和母亲一起上班的日子

    因为我的母亲原来在医院工作,所以我选择专业是就选择了护理专业。在我的印象里,从小就是跟着母亲去医院上班。 先开始母...

  • 和母亲一起上班的日子

    因为我的母亲原来在医院工作,所以我选择专业是就选择了护理专业。在我的印象里,从小就是跟着母亲去医院上班。 先开始母...

  • 我和母亲冷战的那些日子(一)

    “你嫌弃我,当初就别给我治。” “我后悔给你治,我现在特别后悔”,我扯着嗓子大声怒喊。这是我第一次对母...

  • 那些陪母亲的日子

    那些陪母亲的日子 一直以为母亲即使衰老也会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也一直以为母亲距离头发花白,步履蹒跚还有很长的距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和母亲一起读书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lf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