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女王乔安》,我喜欢乔安,就像我喜欢大s,一直很敬仰那种很坚毅又温柔美丽的女人。
她们从不诉苦,也不争辩,而是把自己活成了答案。
她们有不同于迂腐社会的价值观,并且坚持践行,绝不动摇,把大众认为是错的事出其不意地做成绝对正确的。因为有这样的存在,所以鼓舞了其余人绝不随波逐流的信念。
如若能进化成如此也算是光阴未曾虚度。就算做不成女王,也希望进化成更好的七芊。
1
两年,对我来说是个奇怪的时间节点。人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翻天覆地的变化。
心思仿佛一下就沉静了下来,哪怕依然身处在挣扎的进阶过程中,依旧眼睁睁看着既得不到也摸不着的目标,也像习惯了一样,安安静静开始做事。
心里像是有了一种底气,似乎摸到了生活和工作的一些规律,把一个大的宏伟目标中拆分成几个步骤,只要几个步骤达成预期,就会掌控事情大体的发展进度与方向。
有时候也惊讶于自己在这个时间点的变化。开始学习很多自己之前不会想到学习的东西,比如突然对同事说“来,教教我ps。”。
回想刚工作的时候,待我极好的领导像是母亲一样慈悲,她时常说“ps是办公基本需求你要多练习啊”,然而那时候总觉得ps好难不想学,总拿美图秀秀蒙混过关,后来投机取巧发现了一系列简单好用的作图软件,想想都觉得羞耻。
除了PS,也主动和一些大拿学学PPT啊,视频剪辑啊,音频录制啊。
会和银行的朋友讨论下理财啊。
报一些课外的补课班,学学工作上的市场营销啊。
发疯一样在周末查豆瓣参加一些口语练习啊。
不惜一掷千金想听听音乐会啊。
买一些力所能及的奢侈品学学品牌搭配啊,化妆啊。
还会想着为了成为倩文主编的手下而报了CATTI的口译考试班证明自己宝刀未老。
方方面面,都是知识,都是要学习的东西。
第一次有一种学霸的感觉,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汲取精神。像是一个被打开的盒子,无限容纳之前不会想要容纳进自己生命的东西。
2
后来终于明白这种求知若渴的心情的由来,丫的就是闲的空虚啊。
这是一座孤独的城市,没有家人,没有男朋友,没有亲密的朋友,每天上班下班,接触工作领域的人,然后社会噼里啪啦地甩你一堆耳光,把你扇得糊里糊涂,在摸索的时候,还得假惺惺地安慰自己:你最棒啦!
于是开始受不了没有价值的一分钟,受不了没有适应社会更新的技能与知识。
工作上如果做不出来成绩,心里就没有充实感,站在再热闹的地方,和再牛逼的人对话,参加再放松的聚会也是落寞,玩什么都不尽兴,干什么都没底气,必须让每一分钟都有收获才能心里舒服,不至于被心虚打击得没自信,被孤独淹没得无比悲情。
我突然理解了之前觉得很操蛋的说法:“不学习,还有什么别的事可做吗?”
丫的,孤独寂寞把我生生逼成了一个疯狂汲取知识,必须靠获取到的知识与收获的技能才能让自己安心的人。
对,说道这里,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二十四岁的寄语:做人一定要聊天》,当时还在微博被疯狂点赞,为什么要聊天来获取更多的启发,原因还是丫的一个人空虚寂寞冷啊,必须不能单枪匹马啊,无比期待名师指路,团体合作啊。
跳槽的时候她问我:你能接受加班吗?能接受海外出差吗?我答:能能能。
然而,新的工作里,我并不用加班,甚至领导笑呵呵地说:“不用走那么晚,早点回家。”
我回到家里,看到的是空无一人的一居室,整个房子里,只有我一个人。
于是我有了自己的订阅号,有了自己的电台,开始做七芊推书的栏目还很受欢迎,有了自己的读者群陪我每天唠嗑,开始有些外语写作方面的私活赚点小钱……
我觉得孤独寂寞能把人逼成这样,也算是他们正能量最大化了。
3
还有个变化是,开始理解很多之前不会要理解的价值观和生活状态,不会想着和谁探讨人生。
可能探讨的东西就是如何把眼下的事做好,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听前辈教导工作和人生,再不然就是讲些无关痛痒的八卦与玩笑,总之,离那些人生啊,大道理啊这些正经到好笑的话题越来越远。
因为你发现,通过亲身经历能摸索出来的规律与道理是无法同人诉说的,它们只能成为你人生的法宝与秘籍,照亮你日后的路,无法超度他人的生活。
这两年,遇见了很多人,听到过很多人的故事,亲身经历了很多,突然有一天,像是量变发生了质变,看待任何人与事光彩和不光彩的一面时都不会大惊小怪了,可以看得比过去更深远,面对选择的时候不会那么犹豫不决,甚至对世界以及个体充满了理解。
你开始有效排除一切刻意让你波动的情绪,来安心做你想做的事,你唯一需要操心的就是自己手头上的活,兜里的钱,和自己未来的人生,把本来就与众不同的你活成公认的特别的人。
人生太多时候就是在找平衡,当你陷入了一个绝对困扰的境遇中时,你只有用与之相对的极端才能顺利从那个境遇里挣脱,在你站在这个极端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同样深陷,而找到两端的平衡,最为舒适与掌控节奏的生活着。
4
我觉得最受益的变化,是修身律己。
你可能蓬头垢面地晨起,穿着肥大的睡衣,为工作闹心。
你可能受尽打击,三分钟热血,兀自鸡汤,兀自鸡血,然后带着无与伦比的失落在某个霓虹绚烂的夜晚独自啜泣人生。
你可能无数次下定决心要照顾好自己,买一大堆菜药做饭给自己吃,然后因为总是一个人吃饭就变成了啃面包叫外卖,然后等到那些菜在冰箱里发臭发霉仍浑然不觉。直到有一天想起开冰箱的时候,看到里头的烂摊子,对着马桶呕吐不止。
人生的水逆绝逼是一大坑。不知怎么的,你就进坑了。
混乱,失控,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助与愤怒,兀自放大自己的悲伤,然而一切一切都熬了过来,你还在胡乱挣扎的时候,发现,诶?什么都没有了,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了。
你开始想,那段日子怎么过来的。你站在巨大的玻璃窗前,在豪华的办公室,俯瞰首都,你有了比过去更多的钱,你突然觉得不可思议,仿佛时间事一把魔术手,嗖的一下就把你变到了你曾经期待的生活中,然后遇见新的困难。
后来你想明白了,自己最宝贵的一点品质就是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没有停下过前进的脚步。
于是你参悟出唯一逃脱被生活摆布的办法,就是自控,自己控制事情发展的节奏与走向。
当人开始自控的时候,势必要修身,控制过度的欲望,持续行动,规律生活,有条不紊,调整各个方面的平衡。
在看不到什么结果与希望的时候,依旧条件反射一样的学习,行动,思索,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因为你知道这样做下去一定会自然而然地知道所有的困惑。
于是开始改变粗心大意的毛病,开始注意细节,开始留心生活与工作的规律,开始一点点改拖延症。开始站在合作伙伴的角度想问题,不拖沓对方的每一个要求,如何能让对方的最大化感到便捷。
一个自控力很强,有条不紊的人,才能最大限度的维持平衡,拉长幸福的时间。
5
之前读到过一个作者的文章,他说人最开始都是在写自己,写着写着,就让读者爱上了自己,这个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没得可写了,于是开始编故事,写别人。后来想想,不是自己没得可写,只是自己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殷实了,复杂了,写不出来了,或者怕别人那么看清自己了。
我觉得很有道理。
两年,仿佛在这个节点上,你距离过去足够远,远到不愿意回忆了,距离未来看不到也摸不着,于是你只能抓着眼下的时间,尽力滋润它每一分钟的末梢,让它尽量饱满充实地充满光泽。你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你才心怀期待。
莫名,站在这个时间点上,我想起了张晓晗那句:“有时候很恨变老,回头一看,才知道时间给我的除了皱纹还有对待生活的信心,于是我终于不再是那个需要用别人的关注来定义自己存在意义的女孩了。”
感激好的变化,向岁月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