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中年以后有没有这么一些感觉——每天生活都过得很平淡和苍白,过完今天以后,就知道明天的样子是怎样的,每天都重复昨天的翻版。我就是这样的,并且认为大多数中年人也是如此。回想我们小时候,每一天都是新鲜的,都过得丰富多彩,很多小时候的趣事,到现在都能够回想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家的说法是这样:人的大脑自带神经性适应系统,只对不同的信息刺激产生较深的印象。小时候任何进入大脑的信息都是新鲜和不同的,而长大尤其是中年以后,吸收到的信息基本雷同,大脑对雷同的信息已经神经性适应了,便不再有刺激性反应,对这些信息爱搭不理,日子便过得特别乏味并且还特别快。
要想让日子过得新鲜些,每天大脑就要接受不同信息的刺激,但是一个成年的普通人,他怎么可能在平常的日子里会有很多不同的经历呢?通常意义上,不同的经历才会产生不同的信息。有没有可能即便是相同的经历,也会产生不同的信息?我读了松浦弥太郎的《人生100个基本》后,找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每日,换个设想”。即便对待同一个经历或同一件事情,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或者践行,便会产生不一样的信息流,刺激大脑以后产生不同的身心体验。
“每日,换个设想”这句话的内涵是这样的:“面对同一件事情,这样做会怎样,那样做会如何,即便现在觉得这样是正确的,也试着改变设想。任何事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可以去设想各种可能,这样才能做到从容不迫。”在松浦弥太郎的新书《新100个基本——自我更新指南》里面,又有一条新的基本——“用新的视角,检视谁都知道的事”。万物皆有无限新可能,在众所周知、理所当然的事中,往往常有大家想要得到、想要知道的东西,尝试透过全新的视角,检视那些平凡的事吧!
“每日换个设想,用全新的视角检视平凡的事情”——这就是我从高人那里学来的,让生活变得新鲜些的一条准则。当我有闲暇时光、精力还比较充沛的时候,我会尝试用这条准则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得到一些新鲜的感受,今天我就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变。
比如原先每天都是花钱到洗车店去洗车,一个星期洗一次,洗得干不干净不说,一年下来也要花不少钱,碰到隔三差五下雨的话会洗得更勤些(今年下雨天少洗的次数还少)。今天我突发设想,在单位院子洗车棚自己洗车,认真地擦洗车子里面的角角落落,车外身也插的蹭光瓦亮,其实也花不了多长时间,也没用什么力气,感觉比洗车店还洗得干净,既节约了钱财,又锻炼了身体,内心又惊又喜。
我本人对衣服穿着从来不讲究,只要洗得干净整洁就行,包括我穿制服,来来回回就是那几套,每套都穿了三四年,而且基本上是执勤服装。其实我还有很多件不同款式的制服没有穿过,今天我转换了个想法,穿上了一套崭新的春秋常服(也就是俗称的警服小西领),新的制式衣服给人的感觉还挺舒适,看上去特别笔挺。好几个同事看到我这样穿很惊奇,纷纷问我是不是参加什么纪念活动?我心想哪有,可见平时刻板的穿着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今天这身穿着,让我自己觉得挺精神。
还有今天认认真真看起纸质书来,以前白天因为工作太忙,实在没精神看书,再加上看手机的诱惑比较大,很长时间看书没有超过一页纸了。今天白天工作照样非常忙碌(忙到今天中午都没睡觉),可是我把看书改成了早上起来的时间,照样看了一二十页纸。以前醒过来要么看手机、要么写文章,把脑袋搞得晕晕乎乎的。看书则不然,看完书出去散步也有点神清气爽。
总而言之“每日换个设想”,我个人认为确实是丰富生活的一条准则,不接受任何人的反驳。
讯飞语音输入80分钟,全文143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