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克在举完那个例子以后,就认为人格同一的心理观点是显而易见正确的,而我却认为这个例子不能证明人格同一的心理观点的正确性,实际上人格是否持存是无法判定的。这里就进入了一种双方都无法再提供更多证据的情况,每个人都只能各执一词,这其实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哲学上的分歧到最后总是可以还原到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分歧。
第三种观点叫做知觉束理论,这一派的人认为我们之所以引入“我”这个概念,是为了统一我们所有的感觉,视觉和听觉,视觉的每个部分,触觉和味觉等等。所以这一派从前提上就和我不一样,我认为“我”这个概念,并不是设计来回应某种问题,比如说知觉各部分如何统一的问题,而是它本来就是存在的结构之一。这一派的观点是实际上并没有我这种东西,统一了知觉各部分的是一种叫做“知觉束”的东西。
但是我依然认为前三种观点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从我的角度看来,一个可以随意定义持存条件的“我”,就不是我心目中的那个处于存在最根本结构的那个我。换言之,如果我所意指的那个“我”是真实存在的,它就不可能仅仅通过讨论来确定它的持存条件。
而这就是我所持的第四种观点,这种观点叫做人格同一的简单观点,很奇怪的名字。这种观点据说起源于Thomas Reid,这个人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他大概是洛克,休谟同时代人。他自己发展了自己一派的哲学,常识哲学。不过我觉得他给自己的哲学找了一个糟糕的立场,老生常谈哲学?哲学最精彩的地方,不就是人们可以发现一些听起来荒谬,但是却很合理的观点吗?老生常谈哲学有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还不一定是对的?
里德Reid是苏格兰人,那个年代苏格兰出了不少知名学者和工程师,包括《人性论》作者休谟,《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还有蒸汽机的改进者瓦特。史上有种称法,叫做苏格兰启蒙运动。
里德的观点是,“我”的持存条件完全独立于身体,也独立与记忆、性格、志趣、偏好等等一切。那“我”的持存和什么有关呢?和什么都没有关系,它本质上是完全独立的。这个观点,一直到我写这篇浅薄的短文这几百年间,一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偶尔总有一两个非主流的哲学家跑出来说他们是持这种观点的,但总的来说从未到达过舞台的中心。
这是一件相当奇怪的事,因为我觉得这个观点才是最合理的。最奇怪的是,很多持这种观点的人,都有神学背景,比如基督教哲学家Swinburne。很多人认为这个观点依赖于在身心关系问题上持二元论的看法,也有人认为所谓人格同一的简单观点,就是人格同一的灵魂观点。但这些都是误解。我的看法是,简单观点先于并且独立于其它有关心灵地位,灵魂是否存在的观点。
这里讲一个思想实验,如果你理解了这个思想实验,你就理解了我想表达的是什么。比如张立辛苦地工作了一天,刷牙睡觉,第二天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了王强的床上,而且他的身体变成了王强的身体。和洛克式的思想实验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记忆,性格,思想,偏好也变成了王强的,所以他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像一个王强那样开始了普通的一天。
关于这个思想实验,如果你认为,那这个王强就是王强,和张立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么你很可能是持前三种观点的某一种的。但我的观点是,王强有可能还是王强,但昨天张立身上的某种称为“我”的本质上的东西在今天却跑到了王强身上,所以发生过无法经验上判定,但却非同寻常的事。
后面我会继续讲我关于“我”是什么的观点。
网友评论